壺關縣程玉珍:興村富民的“領路人”

在當地村民眼裡,她是返鄉創業、興村富民的“領路人”;在鄉村幹部眼裡,她是膽識過人、為民擔當的“鐵娘子”。程玉珍擔任壺關縣五龍山鄉劉寨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8年多來,緊緊依靠和帶領全村幹部群眾,挖山修路、填溝建房、開荒造地、興業富民,把一個昔日交通不便、信息閉塞、貧窮落後的小山村,建成了環境優美、產業興旺、和諧穩定的新農村,2016年在壺關縣率先實現整村脫貧。

在外打拼多年的程玉珍,自己經營著飯店、旅行社、建築公司等,事業有成。2011年農村“兩委”換屆,在鄉村兩級幹部和黨員群眾代表多次勸說下,程玉珍放下手頭生意,回到劉寨村擔任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坐落在太行山上的劉寨村,是個危房戶多、老年戶多、生病戶多,缺資金、缺技術的“三多兩缺”村。上任伊始,程玉珍挨家挨戶走訪群眾,誠心實意拜訪能人,為劉寨村的脫貧致富定計劃、找出路。她自掏腰包80餘萬元,用自家的美容院抵押貸款150萬元規劃建設移民安置小區,相繼建成出村路和產業路,解決了群眾出行難的問題,也解決產業發展的瓶頸。幾年來,劉寨村建起了養老院,改造了辦公樓,硬化了街巷,安裝了路燈,建成了標準化的村級衛生室、文化活動室、文化廣場,實現了舊貌換新顏。

近抓就業,遠抓產業。程玉珍發現建設蔬菜大棚見效快、收益大、帶富能力強。於是籌資80萬元先建了10個大棚,承包給能人大戶,讓群眾看到希望後,程玉珍趁熱打鐵,通過金融貸款、社員入股、土地流轉、荒地復墾,規劃新建大棚88座,成立專業合作社,採取“合作社+能人大戶+貧困戶”的模式,吸納貧困戶56戶,形成了相對穩定的銷售市場。在大力發展設施大棚的同時,程玉珍又積極爭取項目,引進資金,上馬建設了100kW光伏發電站、規模化養羊場、石磨豆腐廠、手工釀醋廠、小雜糧加工廠等特色產業。隨著產業的發展壯大,村集體收入逐年增多,不但有勞動能力的村民有事幹、有錢掙,而且無勞動能力的村民能夠享受集體收益分紅,實現了脫貧路上不落一戶、不掉一人。

如今,劉寨村人均收入達到9400元,程玉珍也先後被授予“2018年全國脫貧攻堅奮進獎”“山西省特級勞動模範”等稱號,交出了一份組織放心、群眾滿意、社會認可的優異成績單。返鄉任職後,程玉珍經歷了3次換屆選舉,每次都是全票當選,這裡面既有群眾對她的信任和認可,也有群眾對她的厚望和重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