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鬧市區地下有座古墓!號稱“巴國之魂”

重慶鬧市區的七星崗蓮花池渝海大廈旁、從一個貌似店鋪的門口進去,下行了40步臺階,會看到一座兩千多年前的墓葬。

為什麼在現代化的大廈和鬧市區地下,會保留一座古代墓葬呢?

墓葬現存墓碑為民國初榮縣但懋辛題,曰“東周巴將軍蔓子之墓”,始建年代已不可考,歷代皆有所修葺。

重慶鬧市區地下有座古墓!號稱“巴國之魂”

巴蔓子墓門口

從東周到現在兩千多年,還能讓後人持續祭祀,這位巴蔓子將軍來頭不小,他到底建立了什麼樣的功績呢?

重慶鬧市區地下有座古墓!號稱“巴國之魂”

巴蔓子墓簡介

晉朝的常璩《華陽國志》記載,巴蔓子為戰國時期巴國將軍,為平亂向楚國借兵,答應事成之後以3座城池作為酬謝。受楚相助平亂後,巴蔓子卻不忍割城棄民。

他認為,巴國疆土不可分,人臣豈能私下割城。寧可一死,以謝食言之罪。

於是,巴蔓子割下自己的頭顱獻給楚國。楚王唏噓:“如得此忠臣,又何需幾座城池。”遂以上卿之禮葬其頭顱;巴舉國悲痛,於國都厚葬巴蔓子將軍無頭之遺體。巴蔓子成為了去頭留城、忠信兩全的“巴國之魂”。

重慶鬧市區地下有座古墓!號稱“巴國之魂”

巴蔓子像

相傳巴蔓子墓始建於戰國,後歷代皆有所修葺。《大明一統志》卷六九也轉引了巴蔓子的事蹟,卷六六說楚“葬其頭於荊門山之陽”,巴國葬其身於施州清江縣都亭山。

《宋本方輿勝覽》說施州迄今仍有巴蔓子廟,又說巴人“士頗尚氣”,顯示了“有巴蔓子代節死義之遺風”。

從王爾鑑(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任巴縣即今重慶知縣)的詩中看,在240年前,巴蔓子墓還處於“渝城顛……年年春草青墓門”的自然環境之中。

重慶鬧市區地下有座古墓!號稱“巴國之魂”

巴蔓子像

近代最大規模的修建就在但懋辛題碑文的1922年。據史料記載,當時的墓園規模頗大,四周有圍牆,裡面刻有許多詩文與對聯,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鄉賢趙朗雲所撰的:

“霸業久銷沉,楚子何曾留寸土;荒墳猶聳峙,將軍依舊鎮三巴。”

1929年重慶建市以後,拆除城牆,修建馬路,巴蔓子墓一段的低谷填高,墓園遂被置於馬路的堡坎之下。

解放後徹底返修七星崗一段馬路,“加寬再削平”,從此巴蔓子就被掩埋在民生路之下的石拱洞內。

重慶鬧市區地下有座古墓!號稱“巴國之魂”

巴蔓子墓

如今,不僅是在巴蔓子將軍墓址進行了修繕保護,在朝天門的“重慶曆史名人館”裡,巴蔓子將軍的塑像被安置在《第一樂章:千古英雄譜》顯眼位置。

重慶鬧市區地下有座古墓!號稱“巴國之魂”

巴蔓子像

在重慶的許多大型景觀雕塑中,凡是涉及到巴渝文化主題的作品,都將巴蔓子將軍的光輝形象。

重慶鬧市區地下有座古墓!號稱“巴國之魂”

巴蔓子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