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2.65億人或面臨嚴重糧食危機,非洲可能遭受重創

世界糧食計劃署21日說,由於新冠病毒疫情擴散衝擊全球經濟,2020年全球面臨嚴重糧食危機的人口可能增至2.65億。

全球2.65億人或面臨嚴重糧食危機,非洲可能遭受重創

資料圖 新華社供圖


全球已有1.35億人口面臨嚴重糧食危機。受缺少旅遊收入、僑匯減少以及旅行等方面限制措施影響,今年這一數據預期增加大約1.3億。

世界糧食計劃署首席經濟學家阿里夫·侯賽因說:“對數以百萬計(因糧食危機而)命懸一線的人來說,新冠病毒可能意味著災難。”

侯賽因呼籲人們團結一致應對危機。他說,如果不這樣做,全球將有更多人死亡,更多人難以維持生計,代價“難以承受”。

侯賽因說,為避免一些勉強餬口的人變賣可供他們今後自力更生的資產,儘快採取行動至關重要。他舉例,一些情況下農民不得不賣掉農具,這將影響他們今後的糧食生產。

他說,疫情暴發前生存狀況尚可、如今面臨困難的人值得關注。

聯合國把“嚴重糧食和生計危機”列為三級危機,意味嚴重缺乏食品和營養不良。五級危機意味著大規模饑荒。多名聯合國官員說非洲可能遭受重創,但沒有給出這次危機的具體地理分佈。

新冠疫情暴發前,東非蝗災破壞大量莊稼,依靠食品援助的人口激增。

聯合國一份報告說,已經面臨嚴重糧食危機的人們有的生活在敘利亞等戰亂國家,有的生存環境受氣候變化嚴重影響。

世界糧食計劃署今年預期需要100億至120億美元資金支持,這一金額去年是83億美元。這一組織今後數月打算儲備大量糧食以應對更多需求。

此前消息:

袁隆平:中國不會出現“糧荒”!完全能夠自給自足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多個國家和地區出於糧食安全考慮,開始限制本國糧食出口,這引發了全球關於糧食危機的擔憂。記者電話聯繫到了正在海南三亞南繁基地開展科研攻關的“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袁隆平對此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對於目前新冠肺炎疫情有可能帶來的糧食安全問題,袁隆平表示,中國完全有實現糧食生產自給自足的能力,不會出現‘糧荒’,希望大家不要擔心。

由於海南有充足的陽光和適宜的氣候,因此每年12月到次年4月,袁隆平團隊都會前往三亞南繁基地開展科研。今年,除了忙於自己的工作,袁隆平也非常關注新冠肺炎疫情。2月,他通過湖南省紅十字會,以個人名義向湖北捐款10萬元人民幣,並特意錄製了一段視頻,為抗疫一線的所有人加油。

袁隆平一直在為中國和世界糧食安全忙碌。記者瞭解到,袁隆平團隊今年將在全國推廣精心選育的超級雜交稻品種“超優千號”1000萬畝,預計每畝增產100公斤。3月23日舉行的“三一工程”(三分地養活一個人)雙季稻高產攻關示範2020年度工作會議,確定了在湖南13個縣(市、區)的攻關基地開展以第3代雜交水稻“託底”的雙季稻高產攻關示範,目標是兩季總產達到每公頃18噸。

去年10月首次公開測產、試驗田畝產達到1046.3公斤的第三代雜交水稻,目前也即將在南繁基地完成今年的制種任務,預計4月10日就能收穫種子。此外,袁隆平領銜的耐鹽鹼水稻(海水稻)稻作改良試驗面積也在去年擴大到了10000畝,試驗田設置在不同類型的鹽鹼地中,包括東北、渤海灣、新疆、東南沿海等地。袁隆平曾表示,中國有約15億畝鹽鹼地,其中具備改造潛能的鹽鹼地面積在2億到3億畝之間,每畝的目標產量在300公斤。

袁隆平強調,儘管中國完全有能力實現糧食自給自足,但確保糧食安全這根弦一刻也鬆懈不得,這次全球疫情就是一記警鐘。

全球疫情大爆發之下,經濟是否會走向大蕭條?專家這麼說

全球疫情大爆發之下,經濟是否會走向大蕭條?甚至倒退回1930年?4月21日晚,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朱民做客央視《新聞1+1》帶來相關解讀。

朱民介紹稱,這一次的危機的情況比2008年要嚴重得多。因為2008年的只是一個金融危機,金融不好影響到了總需求。但是疫情給總供給和總需求兩個側面帶來了衝擊,所以對經濟的影響是遠遠超過2008年的。在2008年全球經濟跌幅在0.2%-0.3%,但是今年一下就跌到三個百分點。

至於是否會退回1930年的格局?朱民回答稱,經濟衰退是板上釘釘,但是是否走向大蕭條還是取決於疫情。如果疫情又經歷嚴重的二次爆發,從現在的區域轉到非洲、南亞等地,時間又拉得很長的話,其實也不能排除。但從現在時點上來說,我不認為全球會進入經濟大蕭條。

來源:綜合 @新華網 新華社 北京日報客戶端

編輯:TF03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