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有多少個皇帝?貢獻最大的是哪幾個?

農村小夥易居白


第一位:漢高祖劉邦。(公元前256年12月28日—公元前195年6月1日),字季,沛郡豐邑中陽裡(今江蘇豐縣中陽裡街道)人。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和軍事指揮家,漢朝開國皇帝,漢民族和漢文化的偉大開拓者之一,對漢族的發展以及中國的統一有突出貢獻。兵員歸家,豁免徭役,重農抑商,恢復社會經濟,穩定統治秩序。安撫人民生活,奠定了漢朝雍容大度的文化基礎。對外和親匈奴,開放邊境關市,積極緩和漢匈關係。

第二位:漢文帝劉恆。(前202年1月15日—前157年6月),漢代第五位皇帝,漢高祖中子,母薄姬,漢惠帝之庶弟。前196年劉邦鎮壓陳豨叛亂後,封劉恆為代王,其為人寬容平和,在政治上保持低調。即位後,勵精圖治,興修水利,衣著樸素,廢除肉刑,使漢朝進入強盛安定的時期。當時百姓富裕,天下小康。漢文帝與其子漢景帝統治時期被合稱為文景之治。漢文帝在位時,存在諸侯王國勢力過大及匈奴入侵中原等問題。漢文帝對待諸侯王,採取以德服人的態度。道德方面,文帝亦曾經親自為母親薄氏嘗藥,深具孝心。

第三位:漢景帝劉啟。(公元前188年—公元前141年),是漢文帝劉恆的長子,母親是漢文帝皇后竇氏(即竇太后),出生於代地中都(今山西平遙縣西南)。在位期間,削諸侯封地,平定七國之亂,鞏固中央集權,勤儉治國,發展生產,他統治時期與其父漢文帝統治時期合稱為文景之治。漢景帝劉啟在西漢歷史上佔有重要地位,他繼承和發展了其父漢文帝的事業,與父親一起開創了“文景之治”;又為兒子劉徹的“漢武盛世”奠定了基礎,完成了從文帝到武帝的過渡。

第四位:漢武帝劉徹。(前156年—前87年),漢景帝之子,劉徹,原名劉彘,立為太子時改名為徹,西漢皇帝(是漢朝的第七個皇帝)。在位期間,繼承景帝政策,打擊地方割據勢力,加強中央集權。在法律思想上,採納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確認儒家思想的封建正統法律思想的地位。

第五位:光武帝劉秀。(公元前5年—公元57年3月29日),東漢王朝開國皇帝,廟號“世祖”,諡號“光武皇帝”,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新莽末年,海內分崩,天下大亂,身為一介布衣卻有前朝血統的劉秀在家鄉乘勢起兵。公元25年,劉秀與更始政權公開決裂,於河北登基稱帝,為表劉氏重興之意,仍以“漢”為其國號,史稱“東漢”。

綜上所述,這五位皇帝都堪稱有大作為的雄才明君。可以說,沒有這幾位的文治武功大作為,大漢國祚達不到400餘年。時至今日,漢族、漢人、漢字等漢家文化歷史傳承仍然影響著世界,這就是證明。身為漢家郎,吾輩當自強!


孤燈寒門客


堂堂漢朝,讓人熱血沸騰,蕩氣迴腸。它使得我們的民族有一個共同的名字——漢族,它征戰四方,把我們漢民族的聲威傳播到世界各地。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漢朝。

漂亮帥氣的漢朝服飾

漢朝簡介

一、歷史上的“漢”政權

歷史上國號為“漢”的政權不少。分別有這些:

1、劉邦建立的“漢”,史稱“西漢”。從公元前202年到公元8年,總共210年。

2、劉玄建立的“漢”史稱更始政權。公元23年到公元25年,歷時兩年。

3、赤眉軍建立的“漢”。從公元25年到公元27年,歷時兩年。

4、劉秀建立的“漢”,史稱“東漢”。從公元25年到公元220年,共195年。

5、劉備建立的“漢”,史稱“蜀漢”公元221年到公元263年,共42年。

6、李雄建立的“漢”,史稱“成漢”公元306年到349年,共43年。

7、劉淵建立的“漢”,後改為“趙”。

8、劉知遠建立的“漢”,史稱“後漢”。公元947年至公元950年,共3年。

9、劉陟建立的“漢”,史稱“南漢”公元917年到公元971年,共54年。

此外,還有侯景、邢杲、朱泚、郝定、陳友諒所建立的政權,國號都為“漢”。

但是傳統上我們所說的“漢朝”,指的是西漢跟東漢。當然,也會包括更始政權和赤眉軍的“漢”。但是劉玄和劉盆子一般不為正統的歷史學家所承認。

二、漢朝歷代皇帝

西漢被承認的的皇帝總共12位(前少帝劉恭、後少帝劉弘、廢帝劉賀不被承認)

高皇帝劉邦:前202年-前195年 共7年

孝惠皇帝劉盈:前195年-前188年 共8年

孝文皇帝劉恆:前180年-前157年 共24年

孝景皇帝劉啟: 前157年-前141年 共16年

孝武皇帝劉徹: 前141年-前87年 共54年

孝昭皇帝劉弗陵: 前87年-前74年 共13年
廢帝劉賀: 前74年27天
孝宣皇帝劉詢: 前74年-前49年 共25年
孝元皇帝劉奭:前49年-前33年 共16年
孝成皇帝劉驁:前33年-前7年 共26年
孝哀皇帝劉欣:前7年-前1年 共6年

孝平皇帝劉衎:前1年-公元6年 共7年

東漢共傳傳八世共十四帝,享國一百九十五年。


光武皇帝劉秀:25年-57年 共32年

孝明皇帝劉莊:57年-75年 共18年

孝章皇帝劉炟:75年-88年 共13年

孝和皇帝劉肇:88年-106年 共18年

孝殤皇帝劉隆:106年\t220天

孝安皇帝劉祜:106年-125年 共19年

孝順皇帝劉保: 125年-144年 共19年

孝衝皇帝劉炳:144年-145年 共1年

孝質皇帝劉纘:145年-146年 共1年

孝桓皇帝劉志:146年-168年 共22年

孝靈皇帝劉宏:168年-189年 共22年

孝獻皇帝劉協: 189年-220年 共31年

那麼。在這些皇帝中,貢獻最大的是哪些皇帝呢?

其實,早在漢朝,漢光武帝和漢獻帝就已經分別把。西漢和東漢皇帝中貢獻最大的給評出來了。

當然,他們不是像我們現在這樣,直接說哪一位皇帝貢獻最大。他們用一種特殊的方式——廟號,這種方式來對帝王進行肯定。

廟號,廟號是東亞地區君主在廟中被供奉時所稱呼的名號。在漢朝,不是所有皇帝都有廟號。西漢時期的皇帝,只有四個獲得廟號。分別是太祖劉邦,太宗劉恆,高宗劉徹,中宗劉詢。

西漢四位功勳卓著的皇帝

一、太祖劉邦

劉邦生於戰國末期,起於秦朝末年,率軍首先攻入關中,推翻秦朝,又在楚漢戰爭中率領軍隊大敗項羽,建立漢朝。劉邦對於漢朝的貢獻是最大的。沒有之一。沒有他,就別提什麼漢朝了。

劉邦在位期間,實行輕徭薄賦,減輕人民負擔。鎮壓諸侯叛亂,穩定朝局。奠定大漢王朝的基礎。

雖然他在人品上有瑕疵,但是無論從哪一個方面來講,他都是一個不錯的皇帝。

二、太宗劉恆

劉恆以漢高祖劉邦的第四子的身份,在周勃安劉之後,被擁立為皇帝。之後,劉恆迅速穩定政局,推行漢高祖的輕徭薄賦的政策,與民休息,使得漢朝的國力迅速恢復。人民安居樂業。為“文景之治”奠定一個好的開端,因而獲得“太宗”廟號。

三、高宗劉徹

劉徹,即漢武帝。漢武帝劉徹,在位54年,他上承文景之治,下接昭宣中興。在位期間,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統一了漢人的思想。推恩令的實施,解決了諸侯王尾大不掉的問題。北伐匈奴,南平南越,西通西域,東征朝鮮。為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形成和穩定奠定雄厚的基礎。

四、中宗劉詢

劉詢的名字,可能一些人不太熟悉。我們對他比較常用的稱呼,是漢宣帝。他是歷史上唯一一位為了避免老百姓難於避諱而改了自己名字的皇帝。也是一位來自民間的皇帝。還是一位痴情的皇帝。更是一位愛民若子的好皇帝。他和漢昭帝一樣,把因漢武帝晚年窮兵黷武而頹勢盡顯的國家導向正軌。國家重新欣欣向榮,所以獲得“中宗”的廟號。

東漢三位獲得廟號的皇帝

一、漢世祖劉秀

西漢末年,國家動盪不安。外戚王莽趁機奪取大權。建立新朝。王莽倒行逆施十六年,民怨沸騰。新莽地皇年間,農民起義烈火燃遍中原。

劉秀以一介布衣(雖然有漢室宗親的身份,但是已經和平民百姓無二了。),躬耕於隴畝,聚眾起義,昆陽一戰摧毀王莽主力,邯鄲一戰滅王郎,重建漢朝,用十二年的時間蕩平群雄,一統天下。

劉秀實行與民休息的策略,恢復三十稅一的稅收政策,發展經濟,使得西漢末年受到戰爭破壞的經濟迅速恢復。

由於劉秀重建漢朝,安定天下,因而獲得“世祖”廟號。

二、漢明帝劉莊

漢明帝劉莊,光武帝劉秀第四子。光武帝劉秀與陰麗華的孩子。他在位期間,延續光武中興的政策,使得國家進一步安定繁榮。

他致力於消滅匈奴的威脅,多次出擊匈奴,設置西域都護。引佛教入中國。使得吏治清明,境內安定,民眾安居樂業。因而獲得“顯宗”廟號。

三、漢章帝劉炟

漢章帝在位期間,安定西域,班超兩次出使西域。漢章帝也多次興修水利,勸課農桑,與民休息。使得政治清明,經濟繁榮。與其父親一道,開創盛世“明章之治”。

所以,漢章帝也因此獲得廟號“肅宗”。


結束語:堂堂漢朝,上下四百餘年。其中有作為的皇帝不在少數,僅此七位獲得廟號。他們,不是開創漢朝的功業,就是勵精圖治,把漢朝推向一個高峰。他們,無愧於他們的廟號,他們於愧於人民的尊崇。



填哥嗑歷史


漢朝,分為西漢和東漢,有歷史記載的皇帝一共24位皇帝,也就是西漢12帝,東漢12帝,一般來講,整個漢朝有400年,西漢200年,東漢200年,是不是非常神奇?當然,具體年數,可以查閱史記,記載的非常清楚。



從貢獻值來講:

第一,漢武帝;歷史上有“秦皇漢武”之說,歷史地位之高,大家可以想象得到,與秦始皇並列。漢武帝之所以歷史地位高,主要是解除了漢族受匈奴的威脅,大大提高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使得全國得到了全面的統一,經濟、文化、政治、軍事等都推到歷史頂峰,收復了大量的疆域,增強了整個國家的綜合實力。

漢武帝劇照



第二,劉邦;開創了封建社會第一個王朝,漢朝的開創者。其貢獻統一了全國,推翻了暴秦,讓人們的生活在此歸於平靜,安居樂業。還有一個劃時代的意義,劉邦開創的漢王朝,漢族也由此而來。


劉邦劇照


第三,劉秀;東漢開國皇帝,延續了漢王朝,增強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讓人民在此過上了平靜生活!

其餘一些皇帝,表現就比較平淡無奇了!

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