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年后再看联想“柳倪之争”,孰是孰非怎评判?

摆事实讲道理,听故事学营销。名企腾飞的秘诀一直大家所热衷探究的,每一个行业巨头在其发展过程中都曾经历过一些内部阵痛和剧变,其核心点却总会带给人们一些深刻的思考,从而也推动着市场的变革。今天战略企划枪手就和大家来讲一讲曾轰动业界的联想集团“柳倪之争”的故事。

24年后再看联想“柳倪之争”,孰是孰非怎评判?

1991年,计算机产业的“黑色风暴”席卷欧美,数以百计的电脑厂商纷纷倒闭或破产,就连行业老大IBM也不能幸免,而导致直接裁员4万人。而中国政府却正全力拆除计算机行业的贸易壁垒,一时间,中外企业短兵相接,很快,包括联想在内的国内计算机企业就被卷入了一个无法把握的全新的竞争格局。

93年销售额首次排名国内第一的联想,同时也迎来了10年来首次没完成自有电脑销售指标的历史成绩。此时,在联想内部却发生了一场意想不到的风暴。即便是至今,这场风暴也是话题不断,充满争议的中国企业历史公案。

联想因为倪光南的加入而有了自己的“技术名片”,出于尊敬和公司形象的考虑,柳传志几乎发起了一场造神运动,甚至不惜损伤自己的权威。但在94年,IT行业霸主微软发起了一场颠覆性的变革,让联想汉卡的销售大受影响。

94年前后,倪光南一直春风得意,人生就像开了挂,拿了很多大奖,可谓是誉满天下。他对自己在香港亲手成立的“联海微电子设计中心”,被称为“中国芯”的工程倾注了极大的热情。正欲大刀阔斧大干一场的时候,却并未得到了公司常务副总裁李勤总裁柳传志的支持,甚至是直接说“不”。

这件事情导致一直被各家企业树为学习标杆的企业两大核心人物关系的迅速恶化,联想的工作会议经常变成了两人的争吵会,柳传志认为倪光南是在“胡搅蛮缠”,而倪光南则说,“我永远和你没完。”他开始向上级控告柳传志作风霸道,甚至控告他有严重的经济问题。曾经亲密无间的“战友”就这样长期争执不下,处境尴尬。

争吵一直持续到了1995年。在这过程中,倪光南以一个技术专家特有的坚持和执拗寄出了一封又一封的告状信。倪光南上书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信中,倪光南甚至把中科院院长周光召也一并告上了,认为他包庇柳传志作风霸道。而总裁柳传志,却最终以“病床外交”获得了几乎所有联想高层管理人员的支持。

最后,中科院工作组调查宣布,“没有材料证明证明柳传志同志存在个人经济问题”。95年6月30日,联想董事会免去了倪光南联想集团公司总工程师职务。柳传志也在那次会议上看着眼前的发言稿几度哽噎落泪。

24年后再看联想“柳倪之争”,孰是孰非怎评判?

“柳倪之争”,被认为是“市场派”与“技术派”的一次决斗。事实上也最终让联想集团开始在市场和品牌的道路上一路奔跑,1994年,柳传志任命杨元庆为联想电脑公司总经理。在他的带领下,当年联想自有品牌电脑销量跻身中国市场前三位。2005年,逐渐雄起的联想集团一举并购了IBM的个人电脑业务,并长时间稳坐中国国产电脑行业老大的地位。

【战略企划枪手评】从事件结果来看,“市场派”的胜出相当于在特定时期为企业把好了方向,联想通过聚焦打造自有品牌从而在中外夹击的竞争市场站稳了脚跟,这在当时的环境具有时代意义和典型价值。也说明了一个浅显的道理:紧迫的市场靠营销取胜。产品是企业成功的基础,但营销才是企业成功的关键。产品很重要,营销更重要,企业靠好的产品生存,但靠营销才能真正壮大。一个完整的品牌打造,产品和营销从来都不是孤立的。

至于谈起这个案例,现在很多人拿联想和华为对比,认为现在的联想不如华为,正是因为缺乏自主产权的核心技术。但反过来讲,假设华为没有足够的渠道基础和市场布局,没有持续的销售盈利能保障研发,华为还会是现在的华为吗?

战略企划枪手认为,联想和华为现在的差距,只能说是联想在技术上不作为,缺乏更有力的规划,并不能说明产品一定大于营销。

各位睿智的读者朋友,您的看法呢?

24年后再看联想“柳倪之争”,孰是孰非怎评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