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〡推進科技體制創新改革 構築現代產業發展高地

——關於赴江蘇南京開展科技體制專題調研的情況報告

Promote innovation and reform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ystem to build modern industry development highland

— Report on the special research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ystem in Nanjing, Jiangsu Province

四川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全面創新改革綜合處

探索〡推進科技體制創新改革 構築現代產業發展高地

南京雙峰塔

摘要:

江蘇省通過政策“組合拳”,建設新型研發機構,培育園區和企業載體以及科技體制改革和新型平臺載體建設等舉措在推進科技體制創新改革方面取得實效。四川和江蘇都是科教大省,學習江蘇省的舉措經驗對四川省科技體制創新改革具有重要借鑑意義。

Abstract:

Jiangsu Province has achieved tangible results in promoting the innovation and reform of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ystem through the integrative policies,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stitutions, the cultivation of parks and enterprise carriers, and the reform of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ystem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platform carriers. Sichuan Province and Jiangsu Province are both major provinces in science and education. Learning from Jiangsu Province’s experience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innovation and reform of Sichuan’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ystem.

探索〡推進科技體制創新改革 構築現代產業發展高地

四川省發改委調研組赴江蘇省南京市開展科技體制創新改革專題調研座談會現場

一、主要做法

近年來,江蘇省以建設“創新型省份”、南京市以建設“創新名城”為目標,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中的關鍵作用,大力推進科技體制創新改革,著力構築現代產業發展新高地。

(一)打出系列政策“組合拳”,充分激發創新活力動力。江蘇省委、省政府出臺《關於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推動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科技改革30條),著力破解制約科技創新的體制性障礙、結構性矛盾和政策性問題。南京市委、市政府將建設“創新名城”作為1號工程,連續兩年出臺1號文件,配套出臺若干政策措施,並專門組建南京市“121”推進辦,統籌推進“創新名城”建設,科研成果項目落地、新型研發機構落地,以及校地融合發展等工作。

(二)組建產業技術研究院,探索突破創新體制機制障礙。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成立於2013年12月,是江蘇省政府直屬事業單位,採取市場化運作機制,推動多項體制改革。一是探索新型院所管理運行機制,按照無行政級別、未使用事業編制、不承擔具體研究任務的模式,實行理事會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重點開展科技資源引進、專業研究所建設、重大項目組織等工作。二是探索創新成果分配製度改革,研究院與相關園區、研究團隊三方共建專業研究所,共同出資組建由研究團隊控股的運營公司,研究院佔股10%,研發收益歸運營公司所有,增值收益部分按股權比例進行分配。三是探索財政資金支持創新模式,江蘇省財政每年專項列支6億元,作為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運行經費,由研究院自主安排財政資金使用領域、額度等。四是探索實行項目經理制度,研究院設項目經理崗位,由項目經理自主組建團隊、自主考察推薦優質項目。2014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親臨視察,對江蘇省產研院的改革發展予以充分肯定。2018年8月,中央財辦將該案例列為“踐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典型。

探索〡推進科技體制創新改革 構築現代產業發展高地

2019年10月,中國(南京)文化和科技融合成果展覽交易會在南京舉辦

(三)加快建設新型研發機構,推動科技成果加速轉化。南京市圍繞主導產業和未來產業佈局,支持高校院所依託研究團隊建設以“產業技術研發、科技企業孵化、科技成果轉化、高端人才集聚”為主要功能的新型研發機構,採取人才團隊、政府科創基金、投資平臺和社會資本四方參股模式,人才團隊持股達60%左右,按照混合所有制形式組建公司,建立多元化投資、市場化運行、現代化管理機制。高校院所可獲政府持股收益30%以上獎勵,論文和獎項全歸高校院所,同時提供土地優惠政策和人才安居保障,極大地調動了高校院所和研究團隊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孵化培育科技型企業的積極性。

(四)著力培育園區和企業載體,促進新興產業發展壯大。南京市實施高新園區產業准入負面清單制度,逐步將園區主導產業集聚度提高到60%以上。對參與高新園區管理的社會化管理團隊、列入省級眾創社區備案試點等,按績效考核給予最高500萬元獎勵和資助。設立創新型企業培育專項,針對企業不同成長階段分類精準施策,培育科技企業、壯大高新技術產業。對科技型中小企業,在加計扣除基礎上再給予研發投入10%的獎勵。對高新技術企業,進入省、市培育庫的最高獎勵20萬元,獲得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的給予50萬元獎勵。

通過推進科技體制改革和新型平臺載體建設,江蘇省和南京市在創新資源集聚、科技成果轉化、創新型企業落地等方面取得實效。自2014年以來,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累計轉移轉化3400多項科技成果,面向新興產業技術轉移率超過90%,衍生孵化600多家科技型企業,其中18家已上市。2018年,江蘇省新認定的高新企業超過8000家、總數達1.8萬家,南京市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282家、增長70%,新增科技型企業2.4萬家、增長17%。江蘇省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提高到2.64%,高新技術產業產值佔規模以上工業產值比重達43%,科技進步貢獻率達63%,新舊動能加速轉換,創新生態體系逐步建立完善。

探索〡推進科技體制創新改革 構築現代產業發展高地

南京江北新區

二、經驗啟示

四川省和江蘇省都是科教大省,都面臨科技成果轉化效益不明顯、產業培育缺乏競爭力等問題,江蘇以科技體制改革推動成果轉化和產業發展的經驗值得學習借鑑。

(一)系統謀劃是首要前提,必須強化政策引導形成全社會參與創新的濃厚氛圍。江蘇省以南京為帶動,針對制約校地融合的問題和瓶頸,出臺一系列措施打出政策“組合拳”,南京市委、市政府將建設“創新名城”作為1號工程,全力打造一流創新生態,收到良好成效。近年來,四川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全面創新改革為引領強力推動科技創新和軍民融合發展,取得積極成效,但與東部省份相比,四川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應持續深化拓展全面創新改革,強化頂層設計,統籌創新資源,發揮特色優勢,打通“堵點”“痛點”,調動在川高校、院所、企業廣泛參與創新,形成推動全省創新驅動發展的強大動力。

(二)體制機制創新是關鍵所在,必須狠抓重點領域改革以點突破。江蘇省以產業技術研究院為“試驗田”,採取市場化運行、項目經理等一系列新型體制和運行機制,推動管理機制創新與技術創新深度融合,成為江蘇引爆技術創新集群式突破的新引擎。下一步,四川省全面創新改革應繼續突出科技體制改革這個重點,用好做優“職務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等創新成果,強化創新成果同產業對接、創新項目同市場對接、研發人員創新勞動同其利益收入對接,打造符合四川產業發展實際的“創新鏈”,讓高校院所的成果更多地走出來,讓市場需求更好地走進去,讓新興產業更好地壯大起來。

探索〡推進科技體制創新改革 構築現代產業發展高地

2019南京創新周紫金山創新大會會場

(三)科技成果轉化是重點難題,必須打造新型創新服務機構牽引帶動。江蘇省依託產業技術研究院48家專業研究所,南京市依託251家新型研發機構,以具備較好產業化條件和市場前景的科技成果為重點,在較短時間內促進5000多項科技成果快速轉化,孵化出2000餘家科技型企業,成效十分明顯。目前,四川省擁有軍民兩用技術交易中心及一批科技成果轉化平臺,並專門出臺《四川省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條例》,但實際產出成果多、落地轉化少的局面沒有根本改變。應充分發揮四川省科教優勢和軍工特色,依託高校、院所、龍頭企業建設高效靈活的新型研發機構,以政策支持為引領,以市場化運作為主體,以“育苗造林”為目標導向,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實現新突破。

(四)培育新興產業是發展目標,必須緊扣市場需求助力產業轉型。江蘇省依託產業技術研究院,從需求側出發,與龍頭企業建立聯合創新中心,梳理技術需求清單,尋找技術成果及創新團隊。南京市緊緊圍繞“4+4+1”主導產業體系,開展科技創新,加速打造創新型產業集群。四川應聚焦構建“5+1”現代產業體系,不以成果找市場,而以市場催成果,以16個重點產業市場需求為導向開展科技創新,加快培育創新型企業,加快催生一批行業小巨人,為新興產業發展提供源頭供給和強勁支撐。

探索〡推進科技體制創新改革 構築現代產業發展高地

四川成都天府新區產業集聚成勢

三、思考建議

通過3年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四川省在創新發展體制機制方面取得一系列重要突破,特別是以軍民融合發展和職務科技成果權屬改革為代表,探索了具有深遠意義的模式創新和制度創新。下一步,四川可學習借鑑江蘇和南京的有關經驗做法,聚焦高質量發展目標,突出企業和高校院所的創新主體作用,從創新政策供給、創新平臺建設、創新能力提升、創新型企業培育等方面發力,持續深化拓展全面創新改革,推動全面創新改革從“點上突破”到“面上開花”,為加快建成國家創新驅動發展先行省和創新型四川作出積極貢獻。

(一)搶抓創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契機,聚力打造西部創新高地。以服務國家戰略需求為遵循,以打造區域創新高地為主線,聚焦航空航天、核能與核技術、信息技術、生命科學、空間天文等優勢領域,加快形成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和研究基地集群,加快集聚科研院所、研究型大學等各類創新資源,加快建設高水平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產業創新中心等多層次創新平臺,大力發展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戰略性產品,創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在國家尚未批覆的情況下,更應不等不靠、主動作為,為創新驅動發展奠定厚實基礎。

(二)持續推廣職務科技成果改革經驗,努力深化創新改革成效。深化拓展以“職務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為代表的四川省原創性改革成果,推動更多創新經驗在更多行業、更多領域落地見效。依託各高校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服務團隊,探索建立省級創新服務平臺,採取類似於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的靈活運行機制,為全省科技成果遴選、市場對接、公司前期運行、收益分配等提供一站式服務,在更廣範圍、更大力度上推動職務科技成果向市場轉化。政府提供啟動資金引導和適當獎補,平臺採取理事會制度和市場化運行方式,自主運營、自負盈虧。

探索〡推進科技體制創新改革 構築現代產業發展高地

成都興隆湖

(三)聚焦創新成果轉移轉化目標,著力建設一批新型創新服務平臺。針對四川省基礎研究重大原創成果不足、技術研發載體能力不強等問題,以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為目標,採取高校院所、研究團隊、投資平臺、社會資本等多方共建的方式,建設一批實體新型研發機構(探索四川省腦科學與內腦智能研究院作為試點示範),充分激發研究人員創新積極性。同時,完善創業孵化功能,實施載體、項目、金融、服務聯動配套,成為高科技企業成長壯大的重要源泉。

(四)突出企業和高校院所創新主體作用,奮力推進新興產業發展壯大。緊扣四川省特色優勢產業,以各類創新服務平臺為載體,爭取與各重點行業領域龍頭企業合作建設聯合創新中心,徵集提煉企業願意出資解決的關鍵技術需求,按照“企業出資、高校及科研院所研發、政府適當匹配”的原則,建立企業技術創新機制,以企業的技術攻關需求倒逼高校院所科技成果研發,使科技創新與市場貼近、與產業接軌,加快培育新興產業創新型企業,助力四川省產業發展。

探索〡推進科技體制創新改革 構築現代產業發展高地

更多精彩詳見《一帶一路報道(中英文)》↓↓↓

探索〡推進科技體制創新改革 構築現代產業發展高地

國內統一連續出版物號:CN51-1788/F

國際標準連續出版物號:ISSN2096-2886

郵發代號:62-625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編輯:向雯

審核:李卉嬪

主編:鄧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