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戰50年的日本三八式步槍,第一種遠銷國際的亞洲武器

武器設計


征戰50年的日本三八式步槍,第一種遠銷國際的亞洲武器

三十年式步槍

三八式步槍的原型是三十年式步槍和三五式海軍步槍。三十年式步槍仿造自德國毛瑟步槍,設計師是有坂成章大佐,以取代從甲午戰爭以來,以法國M1874步槍仿造但是不可靠也打不準的村田式步槍。有坂在設計三十年式步槍時起初設定了三種口徑作為研發方向:6毫米、6.5毫米以及7毫米。6毫米口徑對於當時的日本工藝技術上還是一個很大的困難,在當時的日本人不像現在在飲食上能夠得到均衡的發展,所以體格也因為飲食的關係身形較瘦小,所以在面對7毫米口徑的後座力對當時體格較小的日本人來說又太強;6.5毫米口徑剛剛好,因此獲得採用。三十年式步槍於1897年進行制式化生產,並於1903年完成日本全軍更換整裝。

征戰50年的日本三八式步槍,第一種遠銷國際的亞洲武器

一名手持三八式步槍的英軍士兵

至於日本陸軍換髮三十年式步槍後,日本海軍陸戰隊也跟著換槍,有坂成章將設計案轉將給部屬南部麒次郎上尉負責改進。南部麒次郎只進行了小改良,將表尺改為直立式,並且加上槍機蓋,並命名為三五式海軍步槍。

改進和定型

三十年式步槍在1904年至1905年日俄戰爭下受到最嚴格的挑戰。日軍在中國東北戰場上使用三十年式步槍的表現暴露出問題,反而往往遭到官兵抱怨,因為中國北方常有來自蒙古與黃土高原的細小沙塵,很容易就飄進槍身機匣內部導致操作故障,也因此造成日軍官兵上下發起勤奮擦槍保養運動。然而日本人一向以細心而著稱,但是細心在戰場上卻要了不少官兵老命;三十年式的槍機部設計可以說是相當精良,但是也可以反過來說複雜度相當高,日軍官兵在面對日復一日沙塵入侵的同時,往往必須將步槍分解到更細緻的程度才能有效清除塵土汙垢,也因此在步槍分解與組裝上發生許多嚴重的故障,最糟糕的包括三十年式步槍有根很容易折斷的撞針 。


征戰50年的日本三八式步槍,第一種遠銷國際的亞洲武器

三十式步槍,三八式步槍,三八式卡賓槍,四四式卡賓槍,義式步槍,九九式步槍(中期型),九九式步槍(末期

上述的情形在日俄戰爭後被提出討論與進行改善,這時候已經升任小石川炮兵工廠研究所所長的南部麒次郎因此將槍機重新進行簡化,同時在槍機表面增加了一個隨槍機連動的防塵蓋。然而增加防塵蓋的立意雖然良好,不過卻又為操作時增加了獨特的金屬噪音。其他改進包括在準星兩側增加護翼,三八式步槍機械瞄準具早期採用V型缺口照門,後期採用覘孔式照門。南部很快地完成三十式步槍的改良後,於明治四十年(1907年)5月開始制式化在東京小石川炮兵工廠進行生產。雖然正式的制式化量產從1907年開始,不過南部麒次郎將新改良開發的步槍仍然以明治天皇年號第三十八年(1905年)命名;明治41年3月開始,新式的三八式歩槍逐漸成為部隊的標準配備;到了明治43年(1910年),部隊中的三十年式步槍就全面被三八式步槍取代了。


征戰50年的日本三八式步槍,第一種遠銷國際的亞洲武器

裝備日製步槍的拉脫維亞步槍隊成員,這種步槍可以通過刺刀上的掛鉤識別出來

該槍的正式名稱為三八式步兵銃,但是“三八式小銃”的名稱從大正初期就成了半官方的叫法。

在日本侵華戰爭中,侵華日軍裝備以及中國抗日軍民通過繳獲獲得的三八式步槍、加上後來描寫抗日戰爭的眾多文藝作品也使得“三八大蓋”(三八式步槍在中國的俗稱)在中國有很高的知名度。華東軍區的總結認為三八槍的優點是精確度高,槍管鋼質好,保養得法能連續射擊一萬發。在太平洋戰爭中,日軍與普遍裝備半自動步槍的美軍作戰,三八式步槍在射速方面明顯不如M1加蘭德步槍,有人做過實驗,熟練射手使用三八式步槍可以用8秒向四個目標打出五發子彈,而加蘭德步槍可以在4-5秒向四個目標打出八發子彈。


征戰50年的日本三八式步槍,第一種遠銷國際的亞洲武器

名俄國士兵的合影,其中左側士兵裝備的是三八式步槍,右側士兵手持的是一支意大利生產的維泰利(Vetterli)


武器特點

殺傷力大

據說很多經歷過抗戰的老兵對於有坂子彈彈頭的印象就是具有“一槍兩眼”(貫穿力)的效果,但實際上至今唯一能查到的此說法來源是小說,並未有任何一篇文章能提供回憶者的姓名,在美國陸軍軍醫部於二戰時期出版的“彈道殺傷”第一章“敵人彈藥”中有以下對日本38式步槍的6.5毫米子彈有細緻的描述,稱其中頭部到軀幹中彈後形成可怕的巨大穿出傷的亦不在少數。而據北美的槍支愛好者的記事,該槍可以在150-200m米有效射殺棕熊,並稱6.5有坂彈長在150m、最多200m內命中人體會出現相當可觀的彈頭變形,在200m—600m距離上飛行彈道會非常穩定,命中人體之後也很難失穩因此會形成進口出口一樣大的情況。超過600m後的致傷效果和其他同時期步槍彈沒有決定性差別。另外吳東才主編《晉冀豫根據地》中明確提到過六五式槍比七九式槍的殺傷力更大,晉察冀解放區兵工廠在46年生產子彈,6.5mm口徑和7.9mm口徑的數量對等,


征戰50年的日本三八式步槍,第一種遠銷國際的亞洲武器

接受檢閱的、裝備三八式步槍的俄軍士兵,他們似乎是波羅的海艦隊的水兵

小口徑的彈頭經過長度約31.5吋(797毫米)的槍管之後,發射藥在槍管內充分燃燒,槍口在射擊時的閃焰幾乎不明顯,原因在於這一段距離的空間之內彈藥的燃燒程序不是完成就是接近完成,因此射手得於黑暗中得到掩護與隱匿(見槍管)。


征戰50年的日本三八式步槍,第一種遠銷國際的亞洲武器

1920年,蘇俄紅軍在哈爾科夫的一次閱兵式,士兵手持的就是三八式步槍

隱蔽性強

至少三八式步槍與其衍生型九七式狙擊步槍在這一點發揮的非常優異,往往在太平洋戰場上美軍官兵在特定距離內死於日軍冷槍之下而無法快速標定日軍狙擊手的位置進行還擊,其長達797毫米的槍管,不論在夜間美軍官兵都無法看見九七式狙擊步槍吐出的火舌;在白天也見不到九七式狙擊步槍口的白煙與塵土。

征戰50年的日本三八式步槍,第一種遠銷國際的亞洲武器

九七式狙擊步槍

不過這並不代表日軍狙擊手是無敵的;狙擊手面對優勢敵人時基本全都無法移動位置因此馬上就會被發現射殺;對於美軍的攻擊僅僅發揮“遲滯”而不是“威嚇”的效果。美軍針對日軍狙擊手為了獲取良好視野依託高大樹木沒有改變位置的戰術,一旦遭遇狙擊手,步兵在環境允許的狀況下呼叫M3李將軍坦克用37毫米M3炮發射像是巨大的霰彈“Canister”炮彈,把狙擊手跟灌木叢或者是樹梢實施清除式炮轟。

衍生型號

自從中日戰爭爆發後,日軍面對中國戰場的敵軍時對三八式步槍的子彈威力過小,無法破壞車輛或是擊中有一定掩護的敵人一直有所抱怨,為了加大殺傷力,併兼顧到對器材車輛的破壞效果。加大口徑是最直接的手段,也就是後來改良的九九式步槍。


征戰50年的日本三八式步槍,第一種遠銷國際的亞洲武器

九九式步槍

比起三八式步槍,九九式步槍較三八式步槍除了威力加強之外還有下列的特點:

  • 提升命中率與彈道精準度,準星與照門也與以改良,增加對空射擊表尺。
  • 由於反衝増加,單腳架變成標準配備。
  • 藉由縮短槍身減輕總重量,日軍認為步兵的機動性也提升了。


征戰50年的日本三八式步槍,第一種遠銷國際的亞洲武器

二式步槍

至於ershibuq是九九式步槍的衍生型。幾乎等同是一枝九九式短步槍,祇是槍身可在跳傘時一分為二,到地面時二合為一,兩段槍身以一個突出部和一個橫鎖去固定,拉出橫鎖就是分開,反之拉入就是結合,前段槍身包括整條槍管而後段是整個槍機和閉鎖系統,二式步槍的首次實戰是1942年2月對印尼巨港的空降作戰,二式步槍祇在名古屋兵工廠生產,估計有22,000枝出廠。

遠銷海外


征戰50年的日本三八式步槍,第一種遠銷國際的亞洲武器

日本的三八式步槍出現在歐洲軍隊(尤其是俄軍)手中,與其戰爭初期武器短缺的局面有關

三八式步槍生產時間相當長,除了日本軍隊自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因歐陸國家的軍火產能不足,也外銷到歐洲國家。


征戰50年的日本三八式步槍,第一種遠銷國際的亞洲武器

在“墨西哥三八式步槍”的槍機上,都有“墨西哥共和國”字樣的鋼印

一戰期間,三八槍和它的前身三十年式被英國人用於訓練,以節約昂貴的恩菲爾德M1917步槍彈藥。

俄國人由於缺少槍支,將它廣泛用於戰場,著名的內戰時的捷克軍團用的幾乎全是三十年式和三十八年式。同時他們設計的世界最早的半自動步槍費德洛夫M1916式也用了該子彈,因為在所有的主流步槍全威力彈中它的威力剛剛好,後座力不會太大,費德洛夫很欣賞它,因為它的精度很好,價格也比莫辛-納甘步槍低很多。


征戰50年的日本三八式步槍,第一種遠銷國際的亞洲武器

俄國士兵裝備的就是一支三八式步槍


國民革命軍最早獲得的蘇聯援助武器也是三八式步槍,蘇聯獲得三八式步槍的來源除一戰期間購得外,還有因為日本西伯利亞出兵撤退時繳獲而得,接著再提供給當時缺乏軍火的國民革命軍。

芬蘭人用它來當後備部隊卡賓(騎兵)槍及民團的彈藥。 芬蘭在1918年的內戰中亦有采用了超過7000把日本製的步槍及卡賓槍,包括三八式步槍,他們命名為M/05步槍。

其他如阿爾巴尼亞、墨西哥等也有少量引進。而在越法戰爭和越美戰爭時期,三八式步槍也被越南遊擊隊和北越正規軍廣泛使用。

國內分佈

日本在一戰期間已經外銷各式武器給中國各路軍閥,一戰後雖然各國簽訂對中國的軍火禁運條約,但仍然有大量軍火以廢棄軍品的名義流入中國,或是以走私方式夾帶闖入,其中也包括日本步槍。日本通過所謂的援助提供給各地軍閥武器,奉系、直系、晉系、桂系等軍閥勢力均曾得到日本輸出的三八步槍,其中奉系軍閥張作霖以及晉系軍閥閻錫山還建廠生產,瀋陽兵工廠並沒有產製三八式,但是因張作霖僱用了日本製槍工程師,且兵工廠主事者韓麟春也是留學日本,因此瀋陽兵工廠設計的步槍有融合了部分三八式的槍機設計,可以說其衍生構型。山西兵工廠是中國國內唯一曾量產原版三八式的兵工廠,其稱為

晉造六五步槍晉十三式步槍。

征戰50年的日本三八式步槍,第一種遠銷國際的亞洲武器

八路軍繳獲的三八式步槍


抗日戰爭期間在敵後活動的八路軍依靠繳獲獲取三八式步槍。有回憶表明八路軍一旦繳到日軍原產的38,就會將手中的國造步槍交給民兵使用。抗日戰爭結束,因數十萬侵華日軍投降,配給日軍的三八式步槍與彈藥隨即易主供國民革命軍與人民解放軍使用;國共內戰期間,國共雙方均使用以各種手段繳獲的三八式步槍。中華民國政府指定軍政部第60兵工廠(國防部軍備局生產製造中心第205廠前身)將繳獲的6.5毫米口徑的“三八大蓋”改為7.92毫米口徑,以同國民革命軍所使用的7.92毫米口徑彈藥體制一致。凡被改擴口徑的“三八大蓋”,其彈膛上方均刻有“改七九”字樣。抗戰勝利之初,中華民國瀋陽第90兵工廠曾仿造,但口徑改為7.92毫米,同時把瞄準鏡座去掉。因該產品未列入制式,故稱其為“臨時式步槍”,並在機匣正上方刻“臨七九”三字。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因為後勤等客觀條件仍不寬裕,並沒有立刻將繳獲武器退役,而繼續在中國人民解放軍中留用。朝鮮戰爭時,入朝前中國人民志願軍中裝備為數眾多的三八式步槍;以第三十九軍為例,裝備三八式步槍7320支、中正式步槍1512支、春田式步槍2408支,湯普森衝鋒槍3058支;由國軍投降改編的第五十軍裝備中正式步槍6111支、三八式步槍1575支。另外在調配武器時,凡是要上交38槍的士兵都出現了牴觸情緒。隨著蘇援普及化,解放軍全面更換蘇聯體系武裝,三八式步槍才移交給民兵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