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沒有壓縮機,夏天的冰塊是怎麼來的?

喝飲料或者酒的時候你加冰塊嗎,想過這種冰塊是怎麼來的嗎,可不是放冰箱裡凍出來的,見過的都知道,肯定是有專門的製冰機,是不是好奇到底是怎麼加工出冰塊的呢!

話說,現在制個冰塊很容易。可是,在古代,他們夏天用的冰塊是從哪裡來的呢?

▼▼▼▼▼▼

藏冰

早在先秦時代,時人便利用天然冰來製冷,給食物保鮮、做冷飲。

據《周禮》記載,當時周王室為保證夏天有冰塊使用,專門成立了相應的機構管理“冰政”,負責人稱“凌人”。

此部門的編制不小,共有80名“職工”。一般從每年冬天的12月起,工人開始採取天然冰塊進行儲存。

古代沒有壓縮機,夏天的冰塊是怎麼來的?

古人藏冰圖

把冬天的冰藏到夏天,再拿出來用,在沒有冰箱的當時,古人是怎麼做到的呢?

答案:冰

古代的藏冰條件當然沒有現代人好,方法也比較簡單。

每年大寒季節,古人就開始鑿冰儲藏,因為這時的冰塊最堅硬,不易融化。管理藏冰事務的官吏監督奴隸、農民到水質好的地方鑿採,藏到預先準備好的冰窖裡。

冰窖都建在陰涼的地方,深入地下。用新鮮稻草跟蘆蓆鋪墊,把冰放到上面之後就覆蓋稻糠、樹葉等隔溫材料,然後密封窖口,待來年享用。

由於這樣儲存,每年大概會有三分之二的藏冰會融化,所以古人常常將藏冰量提高到所需使用冰量的三倍。

河南新鄭、河北易縣、陝西咸陽等地,都曾發現戰國時期的冰井。

《水經注》記錄,建安十五年,曹操在河南鄴城大興土木,修建了銅雀、金虎和冰井三臺的事情。

要說藏冰的規模,那得數清代,《大清會典》說當時紫禁城內有5口窖,藏冰25000塊;景山西門有6口窖,藏冰54000塊;德勝門外3口窖,藏冰26700塊。有學者根據這些記載推算,5000塊藏冰窖的容積,相當於現在一幢五層四單元的住宅樓的體積。

古代沒有壓縮機,夏天的冰塊是怎麼來的?

故宮內的冰窖(資料圖)

可是,在炎熱的南方地區,

常年氣溫都在零度以上,

就是不結冰,該咋辦呢?】

▼▼▼▼▼▼

製冰

大約在唐朝末期,工匠們在生產火藥時開採了大量硝石。偶爾他們發現硝石溶於水時會吸收大量的熱,能使周圍的水將溫直至結冰。

於是一些能工巧匠便開始利用硝石開始製冰。

古代沒有壓縮機,夏天的冰塊是怎麼來的?

工匠們將水放入罐內,取一個更大的容器,在容器內放水,然後將罐子放在容器內,並不斷地在容器中加入硝石,結果罐內的水結成了冰。

硝石是一種白色味苦的晶體,顏色如霜。硝石的化學名稱叫硝酸鈣,它溶解於水時會吸收大量熱量,使周圍溫度降低以致結成冰。

古代沒有壓縮機,夏天的冰塊是怎麼來的?

硝石溶入水後,可以用降溫結晶法或蒸發結晶發將硝石再提出來重複使用。有了這種技術,就大大促進了古代製冷市場的繁榮。

民以食為天,

製冷市場的繁榮,

必然帶來夏季飲食的新突破

▼▼▼▼▼▼

冰飲

當夏天製造冰塊成為可能後,市場中也出現了“冰鮮”,人們打撈的海產品,通過冰的冷凍運輸的更遠、保存的更久,古人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

再後來,人民開始在製冰時向罐子裡放入糖、各種水果等,逐步將冷食產品日益豐富起來。

到了宋代,市場上冷食的花樣就多起來了,南宋時期,夏天街市上就有出售“雪泡豆兒水”、“雪泡梅花酒”等飲料。

元代的商人甚至在冰中加上果漿和牛奶,這和現代的冰淇淋已是十分相似了。

古代沒有壓縮機,夏天的冰塊是怎麼來的?

搗騰一碗冰飲不容易,

偏偏家裡人還沒下班,

大夏天容易化掉、不冰了,

咋辦?

▼▼▼▼▼▼

冰鎮

不用擔心,智慧的古人還擁有一樣神奇的法寶:冰鑑!

冰鑑,是古代盛冰的容器,具體方法是將冰塊放在一個木製或青銅製作的箱子裡。功能明確,既能保存食品,又可散發冷氣,使室內涼爽。在兩千多年前就已經除了。

冰鑑最先是陶製的,春秋中期以後流行青銅鑑。

冰鑑可以看做是一種原始冰櫃,使用時,將盛滿飲料或食物的器皿放進去,四周圍滿冰塊,合上蓋子,不多時“冷飲”就可製成。

"挫糟凍飲,酎清涼些。"《楚辭·招魂》中的這兩句話就是說,夏天飲酒,撈淨糟沫後進行冰鎮,喝起來清涼味甘,煞是舒服。

《楚辭·大招》中也說"清馨凍飲",清澄醇釅之酒冰鎮之後宜於夏季飲用。楚國地處南方,盛夏時飲冰鎮酒,自然是莫大的享受。

1978年湖北隨州擂鼓墩戰國早期1號墓出土的“曾侯乙銅冰鑑”,就是其代表物。

就是它,我國的冰箱之祖↓↓↓


古代沒有壓縮機,夏天的冰塊是怎麼來的?

冰鑑的外形其實很有特點,銅製的外壁和內壁之間有很大的空間,若將上面的蓋子拿開,俯視它的形狀如同一個“回”字。

這好比今天的暖水壺,有個外殼,還有個內膽。不同的是暖水壺的外殼和內膽之間距離很小,冰鑑的外殼和方壺之間則是個很大的空間,具有冰鎮、溫酒的雙重功能。

古代沒有壓縮機,夏天的冰塊是怎麼來的?

冰鑑剖面圖

看完古人的藏冰製冰術,會不會覺得,古人的夏天其實也沒那麼難過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