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年少出國,名揚耶魯,拒絕高薪,憑一己之力試圖改變中國現狀

為了中國的復興與富強,他放棄國外的優越生活,義無反顧的加入到救國救民的隊伍當中,儘管困難重重,他卻愈挫愈勇,愛國之心,堅如磐石。

他被稱為近代中國睜眼看世界第一人,他就是中國留學生之父——容閎。

幼年立志

他年少出國,名揚耶魯,拒絕高薪,憑一己之力試圖改變中國現狀

容閎

1828年,容閎出生在廣東香山縣南屏村的一個貧困家庭。

這裡與被葡萄牙佔領的中國澳門僅僅只有一水之隔,在開埠通商之後,常常有一些西方的商人及傳教士在這裡做生意及傳教。

因此沿海地方的人民思想也漸漸的較為開明,容閎的父母深知只有讀書才能夠改變命運,在容閎7歲的時候,就將它送進了澳門的一個免費學校裡面。

這個學校不僅學費免費,而且還管吃管住,解決了溫飽問題的同時還能解決讀書問題,對於容閎的家庭來說,這是最合適不過的選擇了。

學校課堂不僅僅會講四書五經,也會講英文、地理、幾何等等。

小小的容閎正是吸收知識最好的時刻,也是在這裡,他首次接觸到了西方思想。

1840年,鴉片戰爭的爆發,讓學校也停辦了,沒有辦法,輟學的容閎便回家了。

在南屏老家,他常常會幫助家裡做些零工來維持生計。

曾經有一次,容閎和姐姐和一位老農在田裡面勞作,老農在聽說容閎進過洋學堂之後,十分的好奇,便說讓他講幾句洋話來聽一聽。

此時的容閎十分害羞,在姐姐的再三鼓勵之下,小小的容閎便十分流暢的將二十六個英文字母背誦了一遍。

老農聽了十分高興,便獎勵了許多的穀子給他,容閎看到這些穀子十分開心,都是可以換錢的呀,於是飛奔回家,和家人一起來這裡將穀子搬運了回去。

他年少出國,名揚耶魯,拒絕高薪,憑一己之力試圖改變中國現狀

容閎幼年南屏村故居

在家裡的兩年裡,容閎一直打著零工,以減輕家庭的負擔,如果容閎一直這樣下去,也不會有之後的千里救國了。

兩年之後,一位叫做勃朗的牧師出現在了容閎的家裡,說學校已經開始復學了,讓容閎一定要來上課。

容閎自然是十分開心,便歡天喜地的和勃朗回到了學校。

這個時候,學校已經遷往香港,容閎便跟隨一同前往到了香港,繼續完成學業。

1846年的時候,勃朗夫婦因病準備返回美國,在臨走之前詢問是否有願意一同前往美國留學的孩子。

容閎第一個站了出來,隨後黃勝、黃寬也一起站了出來。

就這樣容閎和幾個孩子跟隨著勃朗夫婦前往了美國留學。

這個年齡正是一個孩子樹立價值觀的核心時刻,在首次接觸到西式教育的時候,就給容閎打開了新的一扇大門,而這扇大門對他之後的人生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他年少出國,名揚耶魯,拒絕高薪,憑一己之力試圖改變中國現狀

出國留學的這一舉動也是容閎最正確最偉大的行為,沒有他,就沒有學成歸來後教育救國的偉大舉動,就沒有之後的更早的為更多的中國年輕人打破封建思想,走出國門。

1847年,容閎和幾個小孩一同到達了紐約,在勃朗的安排之下,這幾個孩子都進入到了名校孟松中學就讀。

1850年,容閎畢業了,經過了了教育的“洗禮”,就彷彿脫胎換骨了一般,西方的工業革命所帶來的的科技及文明都深深的吸引了他。

也是在這個時候,他知道了貧窮落後的中國最需要的就是西方先進的科技文化來提升國力,而想要完成這些,必須要擁有足夠的知識儲備力量。

原本是兩年留學計劃,畢業就回國的他,決定要進去勃朗老師的母校,耶魯大學就讀。

但容閎此時面臨的更重要的問題就是學費。耶魯大學的學費並非是他能夠負擔得起的。

也是在這個時候,勃朗老師再一次伸出了援手,他聯繫到一個婦女協會願意為容閎提供資金來完成學業。

就這樣,拖著一根長長的辮子的容閎來到了耶魯,但也是這根長辮子引起了同學的注意和調侃。

但容閎並未放在心上,一心只在學業上,只想儘快完成學業,能夠用更少的時間吸收到更多的知識。

不到一年的時間,容閎就憑藉著優秀的學業成績給那些曾經嘲笑調侃過他的同學甩了狠狠的一巴掌。

他兩次獲得的英文大賽一等獎都讓他在耶魯聲名鵲起。

黃皮膚的中國人讓那些自以為優越的金髮碧眼的外國人感到不可思議,十分震驚。

也因此,再也沒有人敢調侃嘲笑容閎了。

1854年,容閎從耶魯大學畢業。畢業典禮上,很多人都來圍觀這位傳說中很厲害的中國人到底長什麼樣子。時至今日,在耶魯大學的訪問展示廳上面,仍舊還掛著容閎的照片。

同年,美國為容閎安排了一個高薪職位,希望他能留下來,為美國效力。

懷抱著理想的容閎當下就立刻拒絕了,他一心只想趕回闊別已久的祖國,他的滿腹才華只想報效給自己的祖國。

報國無門

他年少出國,名揚耶魯,拒絕高薪,憑一己之力試圖改變中國現狀

容閎

當他馬不停蹄的趕回了中國,卻也被國內的動盪不安,人民的水深火熱感到萬分的痛心。

報國無門的容閎為了擴大自己的人脈圈,做過翻譯,做過茶葉生意,結交了大量當時的達官貴人,為了達成自己的教育報國之志,他脫下了西裝,穿上了長袍馬褂,帶上了長長的假辮子,想以此能夠儘快的融入國內的社會。

曾經有一次,在一個拍賣行裡面,身材高大魁梧有力的洋人站在容閎的後面,將小棉球偷偷的拴在容閎的髮辮上面,以此來取樂。

容閎發現了這些之後,請這位洋人將其拿去,但洋人反而在一旁嗤笑,做一些誇張的表情和動作來取笑容閎,根本沒有將這個身材瘦小的中國人放在眼裡,甚至故意給了容閎一拳頭。

怒不可遏的容閎反手就將洋人的鼻子打得流血,捂著冒血的鼻子的洋人這才狼狽離去。

容閎說:“外人闢租界於上海以來,侵奪我治外法權。凡寄居租界之中國人,外人勢力範圍。受彼族凌侮,時有所聞。”

“外人之以強權蠶食我邊疆,擴充其勢力,我國人亦豈能常聽其自由行動乎?”

太平天國農民戰爭此時正進行的轟轟烈烈,而這也被反動分子視為是大逆不道。

1860年的年底,容閎為了能夠實現救國之志。他從上海出發,穿過了交戰區,終於來到了太平天國的首都南京。

經過了一番調查訪問,他相信當時的太平軍領導人物洪仁軒定是為國為民的合適人選,便拜會了他,並提出了設立實業學校、組建軍隊、創立銀行等等國務建議。

但最終,容閎沒有獲取到大眾的信任,而因此也未能有進一步的合作。

教育救國

他年少出國,名揚耶魯,拒絕高薪,憑一己之力試圖改變中國現狀

留學幼童

直到1863年,當時任職兩廣總督的曾國藩召見了容閎。

此時容閎才明白機會終於來了,欣喜若狂的他趕緊奔赴安慶,洽淡一番,容閎頗得曾國藩賞識。

1864年,受到了曾國藩的委派,容閎為了籌建江南製造局前往美國採購機器。

1865年,容閎將從美國採購到的機器運送回上海,曾國藩看到這些機器,讚不絕口,對容閎也十分信賴。

這也成為了第一個洋務企業——江南製造總局的主要設備。

而後來的江南機器製造總局、江南造船廠都是我國近代工業最早,最重要的廠家之一。

在目睹了中華民族的多災多難之後,容閎利用一切自己所學的知識為祖國服務。

他清楚的記得,在澳門的時候,中國人的髮辮被拴在一起,然後排成長龍一樣被兇狠的洋人送入牢房,這些人都是洋人像美洲等地販賣的勞動苦力。

而被送往到異國他鄉的中國人,慘遭欺辱打罵,最終的結果便是死無葬身之地。

容閎再也不願看到這樣的場景,再也不願任何一位中國人慘遭如此的非人虐待。

容閎的心中最魂牽夢縈的便是他的教育計劃。

他年少出國,名揚耶魯,拒絕高薪,憑一己之力試圖改變中國現狀

留美幼童組織的東方棒球隊

直到1870年,天津百姓焚燬教堂,傳教士被殺死的事件漸漸發酵,在曾國藩和一些大臣被派往了天津處理爭端之時,容閎也跟隨前往做翻譯。

處理了大量的此類型事件,曾國藩也感到了洋務人才的缺少,容閎也藉此機會提出了派遣人才前往國外學校留學的計劃。

曾國藩一番斟酌之後,和幾個大臣連銜上奏。

1871年9月9日,同治皇帝下旨,“依以,欽此。”

這短短的四個字讓容閎的理想終於成為了現實,而距離容閎回國,也已經十八年了。

此時的容閎已經44歲了。

1872年,第一批30名兒童從上海出發,乘船前往了大洋彼岸的美國。從1872年到1876年,四年的時間裡面,總共派出了120名學生,主要學習軍政、製造等等方面,而所有的學費均由清政府承擔。

到達美國的一百二十名幼童,總共要接受十五年的西式教育,容閎為了讓她們能夠更快的學習語言和美國的文化,將他們都安排到了54個美國家庭裡面共同生活。

他年少出國,名揚耶魯,拒絕高薪,憑一己之力試圖改變中國現狀

聰穎伶俐的孩子們很快就適應了美國的教育,寄養的家庭也十分和諧友愛,她們很快的越過了語言障礙交流問題,成績優異、表現出色的他們成為了所在學校一道燦爛的風景線。

也在這個時刻,容閎迎來了生命中的美好,他遇到了美國人瑪麗,並娶她為妻了。

瑪麗對於容閎的事業十分支持,兩人為了這些赴美留學的孩子耗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理想破滅

他年少出國,名揚耶魯,拒絕高薪,憑一己之力試圖改變中國現狀

然而漸漸地也引起了清廷駐美國留學局的不滿,他們覺得容閎為那些孩子做了一個錯誤而又危險的示範。

到達美國的孩子們剪掉了辮子,學會了西方的生活習慣,而保守派的官員更是感到恐慌,害怕這麼小的孩子會漸漸被被西方教育所“荼毒”了。

容閎作為留學副學監和正學監陳蘭彬常常因為孩子們的學習問題發生衝突,陳蘭彬認為容閎偏袒縱容孩子,但接受過西方教育的容閎很明白孩子們的種種變化,所以更能理解孩子們。

美國掀起的排華運動之後,美國政府拒絕原計劃幼童入住軍事學院和海軍學院的要求,也使赴美留學這個計劃出現了新的變化。

同時間,國內的不少清廷官員也對幼童留學計劃一直以來有不少的偏見,儘管容閎為了留住孩子們,和一百多名美國大學校長及知名人士上書清廷,四處奔走的他,甚至懇請了前總統格蘭特先生給李鴻章寫了一封信,主要就是陳述這批孩子的優秀品質和聰穎能幹,將來一定可以為國效力,希望能夠讓孩子們完成學業。

但最終,1881年的6月8日,光緒皇帝下詔批准撤回留學生,原本是十五年的留學計劃,最終也只進行了十年。

容閎的理想就此打破,這幾年也是容閎最沮喪艱難的時間,然而,讓他沒意料到的是,一直支持他的妻子,也因病去世了。

容閎曾說:“1880至1886年,為餘生最不幸時期, 畢生志願,橫被摧毀,同命之人,無端夭折,頓覺心灰,無復生趣”。

心繫祖國

他年少出國,名揚耶魯,拒絕高薪,憑一己之力試圖改變中國現狀

1894年的甲午戰爭,遠在大洋彼岸的容閎仍舊心繫中國,擔憂國家命運的他,寫了很多的關於抗日的策略,一併交給了張之洞。

後來,張之洞邀請他前往中國一同抗日,他再次毫不猶豫馬不停蹄的趕回了中國,脫下了西裝換上了長袍馬褂。

當時整個中國沒有一家銀行,容閎深知銀行對經濟發展的重要性,他提出了國家銀行的計劃,但最終仍舊被攔截下來。

這個計劃還是失敗了。

此時的容閎看到了清朝的腐敗,他明白只有改變腐朽的政治體制才能讓中國真正的變強。

康有為和梁啟超發動的“維新運動”讓他再一次看到了希望,他為他們出謀劃策,想盡一切辦法。

但因為這場運動觸及到了以慈禧太后為首的頑固派利益,維新運動僅僅三個月就失敗了。

此時的容閎已經70歲了,在清政府的通緝當中,他被迫逃亡,也是在這個過程中,他認識了孫中山

他年少出國,名揚耶魯,拒絕高薪,憑一己之力試圖改變中國現狀

孫中山

對清朝的腐敗,對人民的苦難,對列強的欺凌,對中國的現狀,兩人有著同樣懷抱救國救民的人,一見如故,也在這場逃亡中結下了深厚的革命友情。

1902年的5月16日,74歲的容閎從香港的維多利亞港上船前往了美國,再也沒有返回到中國。

來到了美國,因為美國排華事件的影響,他搬了七次家,儘管生活顛沛流離,他始終心繫中國,關心國內的革命運動,併為革命人籌集經費。

武昌起義的時候,他寫了許多的建議給革命黨人,為革命的成功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之時,寫信給容閎,希望他能夠回國幫助自己,但此時的容閎心有餘而力不足了。

1912年的4月22日,容閎去世,享年八十四歲。

他知道,只有讀書才能改變自己的命運,而一個人只有擁有了知識,就有了打倒列強的能力,從而改變國家的命運。

容閎的想法滿懷熱血卻又有些“幼稚”。

封建制度的不打破,縱使有一些思想開明、學識高強的棟樑之才如何能夠改變整個中國千年的封建思想。

滿懷救國熱血的容閎一股腦的為自己的教育救國計劃傾注了所有的力氣和時間。

就如杜吉爾所說:“他所做的一切,飽含著他對祖國最真摯最強烈的愛——因為他是一個愛國者,他從頭到腳,每一根纖維都是愛國的。他熱愛中國,他信賴他,確信他有遠大輝煌的前程,配得上他那高貴壯麗的山河和他那偉大悠久的歷史。”


看到這裡就結束啦~~喜歡的朋友記得點贊點贊點贊哦~~關注一下就更好啦~~我會給你源源不斷的驚喜,跟著咩咩看歷史吧~!

他年少出國,名揚耶魯,拒絕高薪,憑一己之力試圖改變中國現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