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約全書導論(耶魯公開課)第1講 課程介紹和安排

耶魯公開課 舊約全書導論 第一講 課程介紹和安排

上完了耶魯的心理學導論,找來耶魯的另外一門公開課《舊約全書導論》,從12月開始學習,並同樣也會整理出課堂筆記分享給有興趣的朋友們。在開始分享筆記之前,我想引用下老師的原話,再次強調說明此課程的目的“不是討論關於信仰和神性的問題。確實,聖經對很多人來說是他們宗教思想的基礎,我想請大家放心,本課程不會想破滅或詆譭信仰,當然也不會誘導人們去信教。聖經中保留的悠久歷史和文化,宗教思想才是我們的主題,我們以學術化的方式學習聖經”。這也正是我學習本課程的目的,為了更好的瞭解文化和歷史,為自己開拓眼界。

老師: Christine Hayes 伯克利博士,耶魯宗教研究教授

一. 希伯來聖經介紹

1.人類歷史是非常古老的,但直到19,20世紀重大考古發現,才讓我們開始瞭解遠古近東文明(地中海,尼羅河古埃及,幼發拉底河美索不達米亞),這塊區域又被稱作新月沃地The Fertile Crecerot。

2. 這個地區的中間就是迦南Canaan. Israelites 與聖經裡誇大的說法不同,以色列人只是非常小的一群,公元前1000年他們在迦南建立了自己的王國(非常小),公元前922年,又分為2個更小的國家,北方國家由10個猶太部族組成,被稱為Israel, 於公元前722年被亞述人所滅。南方國家由2個部族組成,稱為Judah, 公元前586年巴比倫人攻陷耶路撒冷,猶太人被驅逐。北方10族從歷史中消失了,而南方猶大部族則在國家滅亡後,組成一個有自己文化的群體,歷經歷史曲折延續至今。為現今西方世界奠定基礎理念和傳統的就是他們

3. 這種文化在當時的獨創性是什麼?

對於宇宙的理解,古人將各種自然力量都賦予神力,因此有很多的神,如風神雷神雨神…… 但沒有一個單獨的萬能的神。有考古證據表明,古代猶太人和周圍其他民族一樣也是如此,但隨著時間推移,一些猶太人認同並信仰“世上只有一個神:上帝”。比神的數量改變更大的變化是,上帝凌駕於自然之上,他不是通過自然和自然現象體現,而是通過歷史,重大事件和人類關係上體現。這是革命性的觀點。神控論an utterly transcendent god使猶太人能樂觀地面對世界,甚至是最悲摻的事件。他們不認為是失敗或被神遺棄,更視作這是神更偉大的計劃

這些猶太人把宗教上文化上改革的記錄記載下來傳給後人,被我們稱為希伯來聖經Hebrew Bible。記述了古猶太人的宗教,生活,認識。併成為奠定西方文明的紀錄性文件。

二. 課程目標

1. 熟悉希伯來聖經的內容

2. 給大家介紹一些學習研究聖經的不同方法。有些是傳統方法,有些是現代方法,也會從文學評論,宗教學者,文化評論,歷史學家的角度去讀聖經

3. 提供一些歷史觀察的視角

4. 以古猶太人為例,觀察近東當時的文化和社會。我們現在已有的考古證據裡的發現就是以聖經為背景的歷史環境,所以聖經裡的故事和傳說並非空穴來風。

《創世紀》Genesis 第1-12章,源於巴比倫史詩《Enema Elisha》,第2,3章伊甸園亞當夏娃的故事,與《Gilgamesh》(巴比倫人與亞敘人一個英雄追求永生的故事)密切相關。

第6-9章裡諾亞方舟是猶太人關於大洪水的版本,還有其他版本,流傳於美索不達米亞的《The Epic of Trichiasis》,《Gilgamesh》裡也有關於大洪水的傳說

聖經傳說和周邊古近東地區的傳說相佐證,成為歷史學研究對象,研究他們之間的相同和不同都有重大意義。

蘇美爾人也有個公元前3000年大洪水非常類似諾亞方舟的傳說,但聖經的作者並非簡單重複這個故事,而是將它作為一個載體以傳播自己的價值觀。前者的故事裡神發動洪水只是一時興起,毀滅人類也毫無道德感,而後者則是懲罰人類的墮落。

5. 以全新的現代人的視角來讀聖經。聖經最終的編撰者,帶有一神論monotheistic perspective觀點,他們試圖將此觀點放進古老的故事之中,大多數時候他們是成功的,但也有時他們自相矛盾

三. 摒棄對聖經的刻板古老的偏見

聖經已經成為文化的一部分,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但事實上我們對它誤解多多,原因之一是我們對聖經的理解來自別人告訴我們聖經說了什麼。

以下是對聖經的刻板錯誤印象:

1. 聖經是一本書。不對!

聖經並非一本書,他是一個圖書館,是書籍文獻的合集,是許多人在相當長的時間裡,在各種各樣環境下,對不同事件做出回應而寫成的,包括各種不同寫作風格和體裁,包括宗教,文學,軍事,道德,法律等。

2. 聖經是寓言故事。不對!

他是關於真人真事的,不是講聖人故事給我們做榜樣,裡面的人和我們一樣有很多方面,好的壞的,有血有肉

3. 聖經可以給孩子看。不對!

聖經主題非常成人化,也不屬於給天真的人看的,聖經屬於堅強的人,他們承認生活充滿痛苦和矛盾,同時結構複雜,充滿隱喻,雙關語和悖論,成年人有時都看不懂,關於道德需要人們自己努力思考探究

4. 聖經是神學書或宗教指南。不對!

希伯來文聖經里根本沒有“宗教”這個詞,隨著基督教的興起,西方宗教被定義成一套信念或一套教理問答,以顯現宗教主張,這種形式在聖經裡沒有。

Jew這個詞大約從公元前500多年開始使用,在這之前稱為古以色列人,只要你加入以色列社區,遵從他們的法規習俗,你就成為以色列人,類似我們今天所說的歸化。聖經裡的故事無關神性,而只是當時以色列國的人的故事,其中包含的道德規範對後來的神學戒律很重要

5. 聖經是上帝之作。不對!

聖經開始是口頭相傳,後來才被人彙總合集,聖經並未自稱是上帝之作,相信他是上帝之作是在後期才成為宗教信條之一。

摩西五經也無法被證明是摩西所作

四. 本課程無關信仰

本課程的重點是在舊約的文學性及古猶太人多樣性的宗教思想上,而不是討論關於信仰和神性的問題。確實,聖經對很多人來說是他們宗教思想的基礎,包括在座的一些同學。在本課中所學的必定會代入你們個人信仰,希望你們覺得本課程有意思,我想請大家放心,本課程不會想破滅或詆譭信仰,當然也不會誘導人們去信教。聖經中保留的悠久歷史和文化,宗教思想才是我們的主題,我們以學術化的方式學習聖經

五. 關於聖經的一些事實,數據

1. 聖經的結構:

集合了公元前大約1000年-公元前160年間著作及書卷的文集,大部分以希伯來文寫成,有些篇章以雅蘭母語Aramaic寫成。

聖經對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有很大影響,猶太社群從基督紀元前開始遵守聖經,聖經可說是猶太人向上帝立下永久誓約的記錄。

猶太人稱聖經為Tanakh。 第一部分T 代表指示或者教義的意思,包含創世紀到申命紀

第二部分涉及Nevi’im是希伯來文中的詞指先知書,前先知書用敘事風格講訴以色列歷史,後先知書以詩歌和口語化寫作。先知書被認為是預言家所作:以賽亞,耶利米,以西結, 後來還有12個小先知

第三部分關於Ketuvlm是文集的意思,是一本雜集,包含不同風格的作品

2. 如何定義研究對象。

聖經有太多版本,最早的翻譯版本是希臘文譯本Septuagint,是為了居住在亞歷山大港的猶太人準備的,公元前2,3世紀的希臘主義時期,這個譯本和我們現有的希伯來文聖經有區別,希臘文譯本後來大體上變成了基督教的聖經。而我們要關注的是24卷的希伯來文聖經。

希臘文聖經中有的內容在希伯來文中並不存在,其中一些作品被認為是《次經》Apocryha,這些作品大約在公元前200-公元前100年間整理,被當時的猶太人廣為應用,但與24卷的重要性沒法比,在16世紀成為天主教正經,隨著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人們再次想要回到希伯來聖經作為正經而去除次經。

不同的宗教群體信奉不同的正典,他們都被稱為聖經

聖經文本上詞句也有差異,之前發現的最早的聖經是公元900年的,20世紀中期發現了死海古卷the Dead Sea Scrolls, 這給我們帶來了巨大變化,其中最完整的是以賽亞書,有些是公元前3-4世紀的,我們可以對比現在希伯來文聖經和死海古卷的差異

六. 課程安排

建議課程用書: Jewish Study Bible

輔助用書: Ancient Near East


舊約全書導論(耶魯公開課)第1講 課程介紹和安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