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鄉街(gai)子

星期四,海源寺趕鄉街(gai)的日子,照例揣了兩百塊錢,準備採購接下來一週的水果蔬菜。還沒到地方,便覺得有些不對,往日總是滿載而歸的人們,空手而回;拉滿貨物的小車,紛紛掉了頭。納悶間,走到街口,高音喇叭循環播放著:海源寺街升級改造,暫停開放。奇了怪了,之前居然無任何通告,連當地的商販都毫不知情。私下猜測:或許是有衛生檢查吧!

隨手發了一條微頭條,沒想到引起了不少的討論,看來鄉街子還是有著很大的群眾基礎的。那麼,今天,就讓我們來說說雲南人的趕(gai)情結,看看雲南鄉街子的前世今生……

消失的鄉街(gai)子

雲南地處高原,山區眾多,過去人口分散,小的聚居點很難形成日常的集市。但即便是主要依賴自給自足的人們,仍然有不時進行交換的需求。於是,在一些交通相對方便的集鎮,便逐漸形成了有著固定時間的民間集市,人們約定成俗的在每週或每月的那幾天來到這裡進行交換,長此以往,這些時間就成為了固定的街(gai)子天。周圍十里八鄉的人們,都會在街天,帶著家裡的多餘產出,來到這裡,交換需要的日常用品。這就是最初趕街子的雛形。

消失的鄉街(gai)子

過去,雲南的許多民族,以動物(生肖)來記日,習慣的把比如在羊日趕街的地方叫做“羊街”。所以你會發現,在雲南,很多地區都會有“狗街”、“馬街”、“牛街”……這樣子的地名。

消失的鄉街(gai)子

有些街市,流傳了幾百上千年,規模越來越大,不僅僅是周圍附近的居民會定期來進行交易,甚至於許多千里之外的商客,也會慕名而來,尋找有商業價值的物品,通過古老的茶馬古道,把它們運到世界各地。

時至今日,在雲南的邊境地區,民間集市還吸引了很多周邊國家的邊民前來進行交易。隨著交通和資訊的發達,這些集市也成為了對外地遊客很有吸引力的特色文化。

消失的鄉街(gai)子

然而,隨著城市化的進程,很多城市邊緣的鄉街子,卻在逐漸消失……

不可否認,由於長期的缺乏監管,鄉街子存在許多不規範的現象:髒亂差,缺斤少兩,假冒偽劣……時有發生。但我們是不是就要因噎廢食,全盤否定它呢?

一位朋友曾問我:像你這樣的人,怎麼會有興趣去趕鬧哄哄的鄉街子呢?我不知道自己是怎樣的人,只想告訴你我喜歡鄉街的幾個理由。

第一,便宜、便宜,還是便宜(重要的事說三遍)!這一點足以證明,我是窮人!

因為中間環節相對較少,有時候甚至可以碰到周圍村民自產的東西,所以鄉街上的大部分商品要比正規市場的便宜的多。

這也是我比較支持保留傳統集市的一個原因,有了這個平臺,附近的村民,可以直接把自己家的少量不成規模的富餘產品拿到市集上出售,而顧客,也可以以比較低廉的價格買到這些農家產品。

即便更多的並不是自產自銷,而是二道販子,但這個也算是給勤勞的底層人民一種謀生的方式吧。

消失的鄉街(gai)子

至於說到質量問題,如果你和我一樣,不具備豐富的經驗和一雙慧眼的話,那就請記住:不買自己不會識別的東西;不買肉類及其熟製品;不買從外表很難判斷內容的商品……

不過,於我,偶爾也會犯傻買一些自己完全不認識的東西,可是,那又如何呢,有時,好奇心,證明我們還未老去。

消失的鄉街(gai)子

第二,新鮮、多樣!

相較於菜巿場,鄉街子上的當季水果蔬菜等,種類要多得多,而且往往更新鮮。

尤其是好像這一季的水果;春天的野菜;夏天的菌子……

消失的鄉街(gai)子

所以,鄉街子上,應季的水果野菜,也是我的重點採購對象。

第三,看熱鬧。

哈哈,這個本不是我的風格。我所看的熱鬧,不是街子上熙熙攘攘的人群,而是一些平日不常見得到的傳統手藝、新鮮玩意兒……

消失的鄉街(gai)子

比如說傳統服飾啦,

消失的鄉街(gai)子

現場做滷腐呀,

消失的鄉街(gai)子

甚至於機器削菠蘿,我都覺得蠻有趣的。

第四,民間小吃。

鄉街子上,除了賣東西外,還會有很多傳統的民間美食。

消失的鄉街(gai)子

大多數還保留了相當樸實的做法,

消失的鄉街(gai)子

如果你不太介意它的街邊狀況的話,

消失的鄉街(gai)子

甚至可以吃到日常都市裡很難找到的美味。

於是,每過一段時間,我就會去趕一次街(gai),去看一看這熱熱鬧鬧的市井人生……

消失的鄉街(gai)子

這周的海源寺街,據說是為了應付創文檢查而暫時關閉的。創建文明城市沒有錯,可是,我們應該摒棄的,應該是鄉街子上的不文明現象,而不是為了面子上的好看,而採用最簡單粗暴的方式,徹底斷絕了千百年來流傳下來的傳統習俗。

希望,下週的海源寺街還會開市。也希望,在監管部門、街頭商販,和每一個你我他的共同努力下,傳統集市能夠以一種更文明的形象保留下來!

消失的鄉街(gai)子

本人地道雲南人,愛旅行、愛美食、愛生活,偶爾分享自己的胡思亂想,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