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開放的確定性應對世界經濟形勢的不確定性

在17日舉行的遼寧等自貿試驗區設立三週年網上專題新聞發佈會上,商務部自貿區港司司長唐文弘表示,中國設立自貿試驗區的初衷就是要通過自主開放,展現我們向世界全方位開放的態度,以及維護投資貿易自由化便利化、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的決心。在當前這個特殊的時期,自貿試驗區將堅定不移地在擴大開放方面走在前列,以自貿試驗區開放的確定性來應對世界經濟形勢的不確定性。

據瞭解,自遼寧、浙江、河南、湖北、重慶、四川、陝西等7個自貿試驗區掛牌運行以來,圍繞戰略定位和發展目標深入開展制度創新,7個總體方案確定的1055項試點任務已基本實施。累計向全國複製推廣了137項制度創新成果,較好地實現了預期目標。截至目前,7個自貿試驗區規模以上企業復工率已達100%。

3年來,7個自貿試驗區深入開展制度創新,使全國改革試點佈局更加均衡,制度創新更加系統,差異化探索更加豐富。

在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企業復工復產方面,7個自貿試驗區充分利用制度創新先行先試的優勢,針對企業面臨的困難精準施策,有效發揮了示範引領作用。積極出臺支持政策,建立重點企業聯繫機制,開闢綠色通道,運用信息化手段,提供金融支持,做好法律服務,解決企業防護難、招商難、用工難、融資難等,全力推進企業復工復產。在服務融入國家重大戰略方面,7個自貿試驗區結合地緣特色和文緣特點,推動互聯互通,加大西部地區門戶城市開放和東北亞開放合作力度,有力地促進了“一帶一路”建設、西部大開發、中部崛起和東北振興戰略深入實施。在培育新產業新動能方面,7個自貿試驗區立足自身資源稟賦,聚焦市場主體關注,圍繞企業經營和產業鏈條大膽探索,推動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不斷聚集。

數據顯示,2019年,7個自貿試驗區合計新設企業13.4萬家,連續3年保持增長勢頭,實現貨物貿易進出口1.13萬億元,佔所在省市的17.6%;實際使用外資達到162.8億元,佔所在省市的9.2%。同時,一批制度創新成果複製推廣到全國,有效發揮了改革開放的試驗田作用。

在回答經濟日報記者提問時,湖北省商務廳副廳長陳華榮表示,疫情給湖北生產生活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目前,湖北自貿試驗區區內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重點龍頭企業配套企業復工復產率100%。下一步,湖北自貿試驗區將在繼續推動企業復工復產的基礎上,進一步推進戰略新興產業和高技術產業發展。發揮自貿試驗區先行先試優勢,針對光電子信息、新能源汽車和生物醫藥等重點產業發展過程中面臨的難點,加大制度創新力度,深入開展差別化探索。(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馮其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