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愛往壞處想?心理學教你改變這個思維方式

廣泛性焦慮的人幾乎會為所有的事情擔心,也往往會在事情的結果還沒有出來時習慣性的設想一個不好的結果,然後開始為這個結果焦慮,緊張,增加了自己身心負擔的同時,也給自己的生活、工作帶來困擾。

其實很多人都意識到了這一點,也想要去改變這種凡事愛往壞處想的習慣性思維,但是往往不知道怎麼改變,於是又開始為自己的焦慮而焦慮,更有甚者甚至每天一睜開眼就開始莫名其妙的焦慮。那麼,到底該怎樣改變這種凡事愛往壞處想的錯誤的思維方式呢?不妨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著手改變:

凡事愛往壞處想?心理學教你改變這個思維方式

1、認識到這種焦慮的產生源自於“不確定性”。

生活中存在不確定性的事情很多,比如身體突然不舒服、家人突然生病、朋友突然到訪、工作上有新的變動、上班路上堵車、被邀請參加聚會或聚餐等等。對於一般人來說,這種不確定,其實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但是對於廣泛性焦慮的人而言,不確定性就意味著糟糕的結果,這些不確定性是他們焦慮產生的源頭。只有認識到不確定性,認識到不確定性並不等於不好的結果,才能有助於改變原來的思維方式。

2、認識到接受不確定性的好處和壞處。

正如上文所說,生活中充滿不確定性,無論你接受如否,那些不確定的事情還是有可能會發生的。既然如此,不妨接受這種不確定性,這樣你也就不會再那麼緊張、焦慮了。尤其是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見的、很小的不確定事件,如路上堵車、朋友突然到訪等,次數多了估計你都會習以為常,不會再感到焦慮了。所以,接受不確定性,可以讓你活在當下,享受當下的生活,不再那麼焦慮。

當然,凡事有兩面性,接受不確定性有利也有弊,不好的一面就是,可能會有那麼一些很小概率的壞事發生時,沒有做好一些防範措施。但是,這種概率真的很小。有研究表明,大家所擔心的事情,85%最終會有積極正面的結果,不確定性並不等於不好的結果。

凡事愛往壞處想?心理學教你改變這個思維方式

3、評估不確定性事件結果出現的可能性。

你總是會擔心不確定的事情會出現不好的結果,雖然你自己也知道這種概率會很低,但是總是控制不住自己往壞的方面想。我們不妨來理性分析下這個問題,思考一下這些結果出現的可能性有多少,最後的結果是不是會真的很壞。

舉幾個例子:自己最近老覺得胸悶氣短,你為這個感到很焦慮,擔心自己得了癌症。仔細分析一下,胸悶氣短導致癌症的概率很小,估計不到10%。你也可以去醫院做個檢查,進一步驗證下自己的擔心是不是對的。

假期到了想出去旅遊,你訂了機票,但是準備坐飛機時你很緊張、焦慮,擔心會出現墜機事件。但事實是,飛機墜毀的概率大概為三百萬分之一,比汽車、火車、輪船等交通方式都要安全許多。

凡事愛往壞處想?心理學教你改變這個思維方式

經過這麼一分析,你是不是會發現原來很多事情並不是自己所想的那樣?所以,別讓你對未來結果的擔憂影響了自己現在的生活,不要讓不確定的結果引起你的焦慮。平時有空的時候,你要多給自己“洗腦”,告訴自己“這樣很好,這些事情的結果雖然無法確定,但是我都可以接受”,這樣你會發現活得輕鬆更多了。相反,如果你事事追求完美,無法接受不確定的事情,怎麼會讓自己不焦慮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