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三有”推進大學治理現代化-今日頭條-手機光明網

  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就是要團結帶領幹部教師學生,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遵循“尊重學生、尊敬學者、尊崇學術”的辦學理念,以“出人才、出成果、為國效力”為目標,千方百計改善辦學條件、加強基礎管理、強化師資隊伍、優化辦學環境,全面深化改革,切實增強制度意識,帶頭維護制度權威,實施流程再造,堅持做到“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人負責、凡事有序推進”。凡事有章可循是前提,凡事有人負責是保障,凡事有序推進是目的,三者相輔相成,構建起現代大學治理體系。

  凡事有章可循

  建立健全制度體系

  現代大學治理體系建設的基礎是制度建設。“凡事有章可循”是完善現代大學制度的關鍵環節,有利於明確高校內外部權利義務關係,促進高校完善治理結構、建設現代大學制度。

  凡事有章可循以“事”為主線。凡事有章可循的“事”重在強調服務對象的指向性,它要求大學做到“尊重學生、尊敬學者、尊崇學術”。尊重學生,即以學生為中心,以培育學生成人成才為目標,優化教育培養體系,改革教育教學方式,讓“育在長大”成為幹部教師學生共同的價值追求和行為準則。尊重學者,即始終把教師是否安心從教、熱心從教、潛心治學作為衡量大學工作好壞的重要標準,努力營造尊師重教的良好環境,讓教師有地位、有尊嚴。尊崇學術,即崇尚創新,追求卓越,倡導教授治學,堅持開放、包容的學術態度,營造“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學術氛圍。

  凡事有章可循以章為核心。凡事有章可循的“章”重在強調建章立制的科學性,它要求高校以大學章程為依據,構建起“一章八制”的制度體系,並確保制度實際可行。首先,大學的“章”必須是遵循黨紀國法,體現公民權利、公平正義的規章制度。其次,大學的“章”必須是符合校情,與時俱進,體現學校辦學理念、校園文化的規章制度。第三,大學的“章”必須是遵守公序良俗,體現家國情懷、社會公德、地方風俗、家風家訓的規章制度。

  凡事有章可循以“循”為原則。凡事有章可循的“循”重在強調遵章守紀的嚴肅性,它要求幹部教師學生嚴格遵守校紀校規,做制度的堅定執行者。幹部要以身作則、嚴以律己,努力做遵章守紀的表率;教師要學為人師、身正為範,“身教重於言傳”,努力做遵章守紀的典範;學生要自我教育、自我約束、自我服務,努力做遵章守紀的榜樣。

  凡事有人負責

  建立健全組織體系

  從大學治理的角度而言,凡事有人負責包括三個方面的內涵:責任到單位、事事有人幹;責任到個人、人人有事幹;履職監督到位、追責機制健全。

  凡事有人負責以“明責”為基礎。要嚴格貫徹落實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充分發揮教授治學和民主管理的作用,確保“責任到單位、事事有人幹”。一是黨委要把方向、管大局、作決策、保落實,切實履行主體責任;校長要堅持依法治校,履行深化改革、促進發展、保障穩定的責任,並以目標導向合理分工,明確部門、學院的職責。二是學術委員會要充分發揮學術事務上的諮詢、評價、審議、監督和決策作用,真正做到教授治學。三是教代會、團代會、學代會、研代會要切實履行民主管理和監督的責任,積極維護師生根本利益。

  凡事有人負責以“盡責”保落實。要積極作為、主動擔當、細化責任、壓實責任,確保“責任到個人、人人有事幹”。一是幹部要盡服務師生之責,集中精力抓學校發展,做到規範管理、民主決策、不謀私利、勇於擔當,全心全意為師生服務。二是教師要儘教書育人之責,注重師德師風,追求學術卓越,潛心教書育人,讓“育在長大”落到實處,實現學生“德智體美勞能安”全面健康發展。三是學生要盡成人成才之責,矢志報國、以學為主,高揚理想風帆,刻苦學習,自覺踐行和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努力成為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

  凡事有人負責以“追責”作保障。要加強督查督辦,強化過程管理,確保“履職監督到位、追責機制健全”。一是要主動跟進,有效推進,確保各項任務落到實處。對不擔當、不作為、慢作為的幹部要經常約談;對疏於教導的教師要主動提醒、督促,對“三困”學生要及時幫助。二是要科學評價、嚴格考核,按照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式,從“德能勤績廉”五個方面綜合衡量,確保考核結果客觀、準確。三是要有獎有罰,有責必究。將考核結果與績效掛鉤,對履職盡責優秀者給予一定獎勵;對失責行為者,嚴格按照相應規定予以追究。

  凡事有序推進

  建立健全運行體系

  有序治理是大學治理的基石,是實現大學治理的現實路徑,體現了大學治理的一般規律。“凡事有序推進”在大學治理的實踐中主要體現在改革、發展和穩定三個方面。

  凡事有序推進以“改革”為動力。要全面深化改革,促進教育公平和提升教育質量,及時研究解決好乾部教師學生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要改革辦學模式,進一步擴大社會參與,提高教育開放水平,整體提升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要以依法治教引領和推動教育改革,把提高教育質量擺在更加突出的戰略位置,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

  凡事有序推進以“發展”為目標。要堅持內涵式發展,推行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動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和師生需求。要實現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和動力變革,不斷增強學校的創新力和競爭力,推動學校高質量發展。要主動適應國家重大需求,堅持開放辦學,推動校地融合、醫教協同,在服務中求支持,在貢獻中求發展。

  凡事有序推進以“穩定”為前提。要規範行政行為,保障幹部教師學生的學習權、教育權、工作權。要加強民主管理,保障幹部教師學生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要維護師生切身利益,保障幹部教師學生的申訴權、健康權、生命權。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彰顯了黨治國理政的不變初心與使命擔當,高校要把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重大政治任務來抓,在學深悟透做實上下功夫,在建章立制上做表率,在履職盡責上抓落實,善始善終、善作善成,做到“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人負責、凡事有序推進”,努力推進大學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不斷提升辦學治校能力和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