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和深圳這兩個區域為啥房子不好賣?


前幾天,我寫了篇文章《金茂府的折戟,戳破了深圳樓市太多真相》,其中提到不是金茂府錯了,而是龍華錯了,是龍華被透支得太嚴重。

而在廣州,也有像龍華一樣被過度的區域,那就是白雲。

白雲也有一個像深圳龍華金茂府一樣難賣的豪宅——龍湖天奕。

被透支的廣州白雲和深圳龍華,有太多的相同之處。

我覺得,非常有必要深入分析一下廣州白雲、深圳龍華是如何被透支的,從中,我們可以得很多房產投資選籌的經驗和教訓。


被透支的廣州白雲和深圳龍華

廣州白雲和深圳龍華,本身都有著不錯的先天條件:

1.靠近成熟CBD2.有高端的城市規劃3.有串聯CBD的地鐵(廣州地鐵2、3、8號線串聯白雲和天河,深圳地鐵4號線串聯龍華和福田)

白雲靠近天河CBD,白雲新城和珠江新城是差不多時間提出的,2004年,將白雲新城定位為“廣州市的副中心”。


廣州和深圳這兩個區域為啥房子不好賣?


十多年過去了,珠江新城成了廣州的市中心,而白雲新城卻依然處於搖擺中。

龍華靠近福田CBD,龍華在最高潮的時候,甚至被冠以“宇宙中心”的稱號。

當時的深圳人認為福田CBD成熟之後,龍華憑藉物理距離的優勢,可能會成為繼福田之後的下一個CBD,而且依託深圳北站規劃的唯一一個關外總部基地,站位也足夠高。

於是在一系列高預期之下,白雲和龍華都成了全城“炒地王炒房”的樂土,而這一切,在2016年的樓市火爆期達到了高潮。

2016年11月22日,經過169輪舉牌激烈爭奪,龍湖+首開,以總價32.23億,配建30150平方米保障房,拿下白雲新城地王,可售樓面價達46958元/㎡2016年6月2日,金茂+電建以82.9億元,拿下龍華上塘地王,樓面價達到5.68萬/㎡

3年時光荏苒而過,作為豪宅專家,龍湖、金茂都傾盡全力打造出了堪稱放眼全廣州、深圳最優秀的產品,但是廣州人、深圳人都不樂於為龍湖天奕9-13萬,金茂府9-14.4萬/㎡的價格買單。

這不禁讓人問一句:為什麼?

龍湖天奕賣了將近兩年,項目至今未清盤。而在2019年豪宅日光的深圳,金茂府也陷入了謎之去化之中。


廣州和深圳這兩個區域為啥房子不好賣?


白雲龍華的房價,都被透支得太嚴重了。

樓市高潮期,正府把地價推高,與民爭利。

而高地價、高房價,是要片區的產業、配套、城市界面來支撐的。

當初規劃、承諾的產業、配套、城市界面升級,統統都沒有落地執行好,導致了房價與產業、配套、城市界面的不匹配。


白雲房價,與產業、配套、城市界面的不匹配

白雲區靠批發經濟起家,有糧油、食品、服裝、鞋包、汽配、化妝品、裝飾材料等各類工廠和批發市場,大型的有槎路大型綜合批發市場、黃石路大型汽配、裝飾材料批發市場。

2001年提出建設白雲新城。

白雲新城最早喊的口號是:建設以航空、生物醫藥、商貿會展、融資租賃、金融保險、電子商務等產業的總部基地。

後來發現,這是和珠江新城正面抬槓,而本身實力又不足以分流珠江新城CBD的企業。

於是,近幾年,口號又改成國內大火的“空港經濟區”。

所謂的白雲新城,時興什麼概念,就改什麼樣的規劃。

最後的結局是:只是引進了南航、華為、建華建材、中航油、太安堂-康愛多醫藥、嬌蘭佳人、韓後……


廣州和深圳這兩個區域為啥房子不好賣?


然而片區的綜合實力,還太弱太弱。

十多年過去了,那些又土又LOW的工廠和批發市場,依然頑強地盤踞在白雲新城上。

所謂的高端產業導入,沒有做到;所謂的低端產業,沒有做到。

而到處是地王的豪宅板塊,顯然是需要強大的產業、強大的購買力來支撐的。

對於產業的帶動作用,金融、科技>高新>製造業。

有人可能會反駁我說:白雲未來有棠溪火車站啊。

我只想說:呵呵。廣州南站作為亞洲最大的高鐵站,廣州南站附近是個什麼鳥樣?棠溪未來會多好?

而廣州白雲虛高的10萬+新房房價,顯然不是白雲那些小老闆,能夠消化吸收得了的。

白雲新城越來越成為老廣不認可、新廣看不上的區域。

除了房價與產業的不匹配,還有房價與配套、城市界面的不匹配。

白雲常住人口高達300萬,人口密集,卻至今沒有拿得出手的學校,老牌學區認越秀,新貴學區認天河,而那些花費千萬的土豪,想必也不想自己的孩子去上村小。

工廠和批發市場扎堆的白雲,城市界面更是差。


廣州和深圳這兩個區域為啥房子不好賣?


工廠多,貨車多,噪音汙染也大。

白雲區的農民房之多,堪稱廣州五大老城區中農民房之最。

舊改遲遲難以推進,道路建設、綠化未升級,城市界面有如三線小城。

三元里也是出了名的亂,廣州人都知道原因。

購房者去白雲新城看房,會覺得龍湖天奕、保利閱雲臺、雲湖花城,產品都做不錯,但走出售樓部,看到這遍地小工廠、遲遲不落地的配套、落後的城市界面,就會下不了手,看不上。

白雲新城,既沒有珠江新城的成熟、高級,又沒有黃埔科學城的銳氣、活力,白雲新城如何破局?

白雲,真的被透支得太嚴重了。

而且,白雲被透支得嚴重,不僅僅是產業導入緩慢、配套落地緩慢、城建升級緩慢的問題。

最關鍵的原因是廣州遍地新城,而城市規劃執行力又太弱。

廣州的發展中心有:珠江新城、金融城、琶洲總部基地、白雲新城、黃埔科學城、魚珠副CBD、番禺萬博CBD、南沙自貿區......太想發展多中心,最後反而弄巧成拙,攤平了各區域的發展動能。

不僅僅是我前幾天提到的——搖擺中的廣州國際金融城,還有老城區“豪剛”板塊,廣鋼新城。

當初吹的媲美紐約中央公園的廣鋼中央公園,至今還是荒草一片,兩個大煙囪推窗即見。

不知道當初耗費數百萬的廣州改善客,以為自己每天早上醒來看到的是賞心悅目的公園,而現在卻是荒草萋萋,是不是要在內心問候一句:草!


廣州和深圳這兩個區域為啥房子不好賣?


廣州的城市規劃真的有太多問題,一時難以說清。


龍華房價,與產業、配套、城市界面的不匹配

深圳的城市規劃執行力本身就比廣州要強,產業升級已經完成。

龍華之所以會被透支,完全是龍華正府的短視而造成的。

某個工作日的20:50分,我走出深圳北站,看到一片漆黑的萬科超級總部大廈。


廣州和深圳這兩個區域為啥房子不好賣?


那一刻,我為龍華北站總部經濟區,感到深深的焦慮:在深圳,竟然有寫字樓完全不加班?

更大原因是——被切割成小面積辦公來賣、租不出去。

從產業導入上來說,龍華的未來,早在正府縱容龍光玖鑽、6979、匯德大廈和匯隆中心,把寫字樓分割成小面積辦公來賣的時候,就葬送掉了。

龍華和白雲一樣,也是遍地工廠和農民房,舊改推進緩慢。


廣州和深圳這兩個區域為啥房子不好賣?


而英雄難出梅林關,這個事,目前機會是無解的。

上週,地鐵4號線故障,造成客流量全堵在地鐵口。


廣州和深圳這兩個區域為啥房子不好賣?


地鐵無法通行,車又開不出去,龍華就像個圍城。

更何況,附近還有個NHK報道過的三和人才市場,人群雜亂。

這更讓深圳買得起10萬豪宅的新貴,看不起龍華。

這樣產業、配套、城建都沒有升級的區域,怎麼樣賣到10萬+?


廣州白雲、深圳龍華,貴,但不值。

放眼全城,10萬/㎡,可以買天河珠江新城;10萬/㎡,可以買南山科技園。

況且,在廣深樓市中,買房都存在鄙視鏈。

廣州認可——離珠江新城越近越好;深圳認可——西邊>東邊。

還有,白雲和龍華都不是位於城市發展方向。廣州向東,而白雲在北,深圳向西,而龍華在北。

在板塊房價已經透支產業、配套、城建之下,未來更會陷入滯漲。

在2016年的樓市高潮期,什麼房子都不愁賣。

在樓市退潮後,去化率說明了一切。

老廣新廣都看清了白雲新城就是個割韭菜的地,而深圳人現在也看清了龍華“宇宙中心”泡沫的虛假。

樓市分化之下,以前看預期,現在要看落地。看地鐵、教育、商業配套的兌現能力、板塊規劃執行力。

只有真正進行升級且不被透支的區域,才是值得蟄伏下一輪樓市週期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