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民俗藝術大盤點,看看哪個最有特色呢?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上到天文下到地理,每一方面都有著深厚的民俗文化,僅名稱就足見中華文明的源遠流長!下面這些山東民俗藝術,你知道多少,又能記住多少呢?

1、柳琴戲

山東民俗藝術大盤點,看看哪個最有特色呢?

沂蒙地區的戲曲有濃郁的地域特色,以柳琴戲最為著名。柳琴戲舊稱拉魂腔,唱詞通俗生動、善於鋪陳,尤其長於敘事和表現人物

的心理活動。柳琴戲的唱腔音樂,源於臨沂流行的姑娘腔、花鼓調,並受到柳子戲的影響,其唱腔以多彩的花腔、獨特的拖腔為

主。劇目多取材於歷史故事和民間傳說,表演樸實、生活化。特別是小丑的表演,詼諧又不流於庸俗。

山東民俗藝術大盤點,看看哪個最有特色呢?

2、鼓子秧歌

鼓子秧歌分佈在今山東魯北平原的商河地區,是山東三大秧歌之一。鼓子秧歌源於北宋,成於明,盛於清。據當地著名老藝人說,北宋年間,商河一帶連年受災,包公從河南到此放糧,賑濟災民,並由他的屬下把鼓子秧歌傳授給當地百姓。後來每逢新春佳節人們就跑起秧歌,以示對包公的感激之情,流傳至今,相沿成俗。

鼓子秧歌在商河民間上至老者下至少兒都愛學會跳。全縣21個鄉鎮,八百多個村都能組織秧歌隊。秧歌隊伍中有傘頭、鼓子、棒槌、臘花、丑角五種角色,表演風格迥異,韻味獨特。現存鼓子秧歌主要分為“行程”和“跑場”兩部分,“行程”是舞隊在行進或進入場地前的舞蹈;“跑場”是表演的主體,又分不同角色表演的“文場”和“武場”。鼓子秧歌表演所跑的場子隊形極為豐富,有“牛鼻鉗”、“勾心梅”、“一街二門”、“六六大順”、“裡四外八”、“八條街”、“四門斗”等百餘種。“傘頭”動作圓潤,“鼓子”動作粗獷豪放,“棒槌”動作輕巧敏捷,“臘花”動作潑辣大方,而顛顫、劃圓、蹲撲、跳竄等動作為各角色所共有。

鼓子秧歌舞者眾多,組織嚴密,形式完整,舞技健美,氣勢磅礴,蘊藏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富有濃郁的時代氣息和鮮明的地方特色。新中國成立後,鼓子秧歌多次參加全國民間藝術大賽,屢獲大獎。1996年,商河縣被文化部授予“中國民間藝術之鄉”稱號。鼓子秧歌的繼承與發展,豐富了群眾文化生活,傳承了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具有較高的審美價值和研究價值。

山東民俗藝術大盤點,看看哪個最有特色呢?

3、濟南羽毛畫

羽毛畫是中國獨創的傳統工藝,採用優質養殖家禽羽毛為原材料,以浮雕方式手工製作,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和收藏價值。山東濟南的羽毛畫作品,設計新穎,底色自然流暢,色澤豐富鮮豔且永不褪色。曾多次參加全國工藝美術作品展覽,被譽為“泉城老虎”。

羽毛畫最初是本世紀60年代初期,由濟南工藝美術總廠創立的。最初,僅僅用來製作一些小件如書籤、賀年片之類,工藝上也只採取平貼辦法。投入市場後,頗受群眾歡迎,並有小量外商訂貨。隨後,便組織部分畫家和製作工人,互相結合製作大幅的掛畫、屏風、座屏等作品,工藝品種也從單一的平貼發展到浮雕貼畫、貼繪並舉等。作品《虎嘯)、《孔雀開屏》、《百鳥朝鳳》等,都是以石膏紙漿先塑出虎和孔雀的浮雕,然後施加羽毛貼布色彩,背景再施以水粉畫或水墨畫畫成的山水、叢林、花木,使畫面凸凹有致,層次分明,取得精彩的藝術效果。

近年來,隨著旅遊業的發展,羽毛畫小件更受人們歡迎,尤其是在圓形外框中的掛件,配以帶凸面的玻璃,構圖新穎,色彩絢麗,裝潢美觀,內容廣泛,成為暢銷的旅遊工藝品。

4、沂蒙剪紙

山東民俗藝術大盤點,看看哪個最有特色呢?

沂蒙剪紙,千姿百態,爭相鬥妍的枕頭花、鞋花、帽花以及供戀人們選購的鞋墊花,應有盡有。每當新春佳節,城鎮鄉村家家戶戶

不僅貼有春聯,在門楣下還垂掛著一排排五彩繽紛的門箋。它迎風飄舞,火爆興旺,和春聯、門畫交相輝映,與冰天雪地、色彩單

調的自然環境形成強烈對比,給節日的新春增添了喜氣洋洋的熱鬧氣氛。

聊齋文化可謂淄川一張獨特的文化名片。聊齋文化以“故里、故居、故事”為主線,以“古村、名人、鉅著”為歷史文脈和旅遊主

題,以蒲松齡、蒲家莊及其《聊齋志異》等作品為核心,充分展現獨具特色的聊齋文化魅力。

山東民俗藝術大盤點,看看哪個最有特色呢?

5、山東快書

“山東快書”是山東獨具特色的一門說唱藝術,它是薛城區沙溝鎮戚莊村戚永立以《水滸傳》中“武老二”為原形,編寫的說唱材

料。先是用竹板和鋼板伴奏,在街市廟會上說唱,這種藝術形式原無名稱,被世人稱為“說武老二”。後來戚永立將此藝術傳授於

高元鈞。高元鈞對“武老二”的說唱進一步進行了藝術加工,去掉了葷口,在全國曲藝界形成了獨特的門派。1949年初,高元鈞

在上海演出,文藝界依其源、語言、代表性節目的內容諸特點,始定名為“山東快書”。

小夥伴們,說了這麼多的山東特色民俗,不僅有百年傳承的傳統工藝,還有清爽可口的地方美食哦,你有沒有心動呢?快來瞧一瞧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