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不过利、利不过贪”

说起战国时期的哲学家、道家的列子(名御寇),得先提一下《愚公移山》,因为这个寓言,虽然传播甚广,但太多的人却不知此佳作出自列子之手(选自《列子·汤问》)。


列子很智慧,他的主要著作是《列子》,此书中的“天体运动说”、“地动说”、“宇宙无限说”,都远远早于西方的同类学说,如此说来,他不愧为我们民族的精英。


“名不过利、利不过贪”


列子品行也过得硬,他心胸豁达,贫富不移,荣辱不惊。如列子隐居郑国时,家里很穷,但他不求名利,清静修道。当时,有一位门客对郑相子阳说:“列御寇,是一位有道的人,居住在你治理的国家,却是如此贫困,你恐怕不喜欢贤达的士人吧?”子阳听进了门客的谏言,便让民政部门给列子送去了几袋小米,列子再三致谢,却不肯收受小米。


其实,列子之所以不肯收受子阳派人送来的小米,应有他自己的思维方式,而且含蕴着哲理。


列子送走了官吏,回到屋里,妻子很是抱怨列子,说咱家都揭不开锅了,你还拒绝官府的救济,真是死要面子活受罪,这难道不是命里注定要忍饥挨饿吗?


面对妻子的怨言,列子笑着对她说:“郑国相听了别人说我的好话才送给我米,说不定过几天听了别人说我的坏话又要处罚我了,所以这种赠送不能接,今天不受其赏,正是为避免他日而受其罚。你妇道人家,女流之辈,头发长见识短,自然只顾眼前不顾他年了。”你看,列子思考问题超脱吧!“未萌之事”都料到了。


果不其然,一年后郑国发生变乱,子阳因经济问题激起民愤,郑国君王为平息风波把子阳杀了,其党羽众多被株连致死。列子因拒收子阳的几袋小米而免受牵连。幸哉!


“名不过利、利不过贪”


在得与失上,列子的思维方式,则是:为避免无故之祸,必须拒绝无故之福,之因,无故之福和无故之祸是纠结一体的。此事,看起来他失掉了几袋小米,却避开了“祸”,而得到了安然之“福”。当今,在得与失上,列子所为,我们不仅赞之,更应借鉴。


我国的春秋时期,曾出现了一位寿星老——柳下惠(曾做过鲁国大夫),寿达101岁。你想啊,那时经济不发达,医疗条件又差,但他却如此高寿。主要就是,他对人生持平和超然之态度,能够承受得住挫折,真正做到了“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柳下惠在鲁国做士师(掌管刑罚狱讼之事)时,鲁国公室衰败,朝政把持在臧文仲等人手中。柳下惠生性耿直,不事逢迎,得罪了权贵,竟然三次被罢免。


对此,有人问其故,柳下惠答道:“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意即,我在鲁国之所以屡被黜免,是因为坚持了做人的原则。如果一直坚持下去,到了哪里也难免被黜免。你看,他“超然远览,渊然深识”不?有人生疑,既然汝于鲁国“三黜”,为何汝“无忧色,何也”?是说,从你的脸上却看不出忧愤的样子,这是什么原因呢?


可柳下惠并没有将其视为“忧愤”的思维,即回答道:“枯茂非四时之悲欣,荣辱岂吾心之忧喜?”意即,枯萎与茂盛并不是四季的悲伤与喜悦,荣宠与埋没又怎么会是我心中忧愁与喜悦的原因呢?你看,他的心胸多么开阔,真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啊!难怪他能活百余岁呢!


所以,你别看柳下惠的官职失掉了,但却得到了长寿之福。因而,享誉了亚圣孟子的点赞,说“柳下惠,圣之和者也(是随和的圣人)”。而且,此誉流传至今,耐人寻味。


“名不过利、利不过贪”


可憾的是,当今柳下惠这样的人,不是那么多呀!如何在残酷的工作竞技场上,能够经得起“风吹浪打”,委实难啊!下岗待业、重新择业、哺育孩子、养老买房……你可能遭遇了“轮番轰炸”!经受得起,经受不起,都得承受。因而,某些走向极端者,显然是弱者。鉴于此,仍有必要重温达尔文老先生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警训,同时又有柳老爷子为楷模,直面人生不如意的事儿,就应该处之泰然,踏实做事,怡然自乐。


其实,在得与失上,会算账的又何止列子、柳下惠呀!说来,曾国藩也毫不逊色,那就是,他勇于突破惯常思维,认为不靠官职索财致富,而要靠勤俭廉劳,由此换来荣耀:出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位列晚清“中兴名臣”之首。其修身律己事迹,令国人赞颂至今。


当年,曾国藩作为湘军的至高统帅,带兵十余年。那时候,朝廷的钱是给统帅的,大量的钱财都由他来安排,拥有绝对的财政权(支出军费3500万两左右),但他的思维与官场上的许多人不同,他则提出了6个字,希望大家监督,第一个就是“不怕死”,带兵打仗不要怕死;第二个就是“不爱钱”,要大家监督、也要神明监督。


事实上,哪有什么神明呀,就是自己心里不贪腐。他要求“以廉率属,以俭持家,誓不以军中一钱寄家用。”即便在他的夫人持家手无余钱的情况下,他也不寄一钱,夫人只好亲自下厨、纺织。如果曾国藩稍有贪念,便能积累百万两资财,但他却没有索财致富,严于律己。


曾国藩有件青缎马褂,只在重大庆典活动时才拿出来穿上,平时就放在衣橱里,因而,30年后那件衣服还是光亮如新。他不仅穿得俭朴,饮食上也反对奢侈。


“名不过利、利不过贪”


一天,时任两江总督的曾国藩,应邀到扬州的一个盐商家去做客。餐桌上,他面对丰盛的山珍海味,只是低头吃自己身边的一点东西。


餐后,属下问他,“大人您是不是对这一桌子饭菜感觉不可口啊?”他说:“一食千金,吾不忍食,吾不忍睹啊!”如此豪奢的珍馐,他吃不下去、看不下去,下不了筷啊!他不仅自己勤俭,而且期许后代也做勤俭之人。在给小儿子曾纪鸿的信中,希望孩子“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节约)”;在给大儿子曾纪泽的信中,要求他衣食起居要跟“寒士相同”,这样将来才有可能成大器。


正鉴于此,我们要把“名不过利、利不过贪”当做人生座右铭、当镜子。辩证思维,不为得而喜,不为失而忧,更不应在这上面跌跟头,自毁仕途。


【本文来源于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换一种思维 等于换了一个人》】


“名不过利、利不过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