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存歷史溫度的帝王之玉

中國玉文化可謂源遠流長,至夏商周近至明清,對玉的喜愛一直沒有間斷過,而且玉在歷代各個王朝當中都是一種地位和權力的象徵。在華夏五千年曆史當中,關於玉的故事發生過很多,今天我們從漫長的歷史長河當中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留存歷史溫度的帝王之玉

帝王之玉

自被發現開採之日起,就獨得華夏民族的厚愛,單從“玉”這個字本身來看,就可以看出我們的祖先對玉的喜愛和崇拜——玉身上帶的那個東西就是“玉”,世間珍寶千萬,為王者獨配飾的唯有玉。

玉伴隨著我們的民族一起成長,一起前進,在長久的陪伴中融入歷史、文化的骨髓,融入中華民族的血脈。

不僅如此,從工藝角度講,玉器開始運用大量的巧色雕刻,比之前的玉器成品陰刻、圓雕等技法的運用也更為流暢,具備了圖形概括力,更加雅緻具有人文氣息,這也和徽宗時代的人文風情有關。

從距今8200—7000年的新石器時代遼河流域的興隆窪文化遺址中出土的白玉石,一直到清代的青白玉《大禹治水圖》巨型玉山,再到2008年的田青玉“奧運會徽·中國印”,考古學家一步一步向我們證明了中華民族所經歷的每一個時期,玉都與之同行。

留存歷史溫度的帝王之玉

由古至今,為中國人使用的玉料不下百種,其中新疆和田玉、河南獨山玉、遼寧岫巖玉和湖北的綠松石最為國人喜愛,使用也最為廣泛,合稱為中國的四大玉石。而在這其中最為著名的則是新疆的和田玉。

留存歷史溫度的帝王之玉

殷商時期

帝王在古代都是至高無上,獨一無二,帝王所用的一切也都也在彰顯著其至尊的地位,帝王用玉也是如此。

我國在1976年發掘的殷墟婦好墓中出土了755件玉器,在這些玉器之中很大一部分為和田玉,婦好其人,商王武丁之妃,由此可證殷商時期和田玉已經進入皇室,這也標誌著內地以和田玉為主體的玉器時代的到來。

留存歷史溫度的帝王之玉

戰國時期

戰國時期,和田玉因被製成白玉壁方便攜帶,逐漸演變成了一種比黃金還貴重的貨幣。《管子·國蓄》中就有“珠玉為上幣,黃金為中幣,布刀為下幣”的記載。

留存歷史溫度的帝王之玉

漢朝

到漢代漢武帝時,據《漢書·西域記》記載:“漢使究河源,河源出於闐,其山多玉石,採來”至此,漢代王室玉器中和田玉的數量大大增加。

自漢以後,新疆的和田玉源源不斷被輸入內地,在各種玉材中得以獨尊。

留存歷史溫度的帝王之玉

清朝

清朝時期,為了採辦和田玉更是專門在新疆設立“葉爾羌辦事”不遠萬里將和田玉運到江南,以為宮廷製作各物件之用。

留存歷史溫度的帝王之玉

現今

在漫長的用玉曆史中,和田玉業最終走入了民間,普及到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如今,和田玉進入了百姓家,愛玉懂玉的人越來越多,和田玉文化得到了更好的傳承和光大。

近幾十年來,和田玉籽料的價格也因此水漲船高,和田玉加工工藝上,也得到了再次的提高和昇華。

留存歷史溫度的帝王之玉

玉雕藝術家們將傳統文化和現代工藝完美的融合,創作出無數美輪美奐的收藏精品。

雖然和田玉市場會存在一些弊端,但終究是瑕不掩瑜。人和玉還將繼續相伴而行,譜一曲人與玉的高山流水。

留存歷史溫度的帝王之玉

留存歷史溫度的帝王之玉

剛剛和大家分享了很多關於玉文化時期的事,當中有一些皇帝喜歡跟全民一起享受玉石文化帶來的樂趣,有一些是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慾只允許皇家去把玩,但是不管他們功也好過也罷,對於我們今天和玉市場起到了很大的推動和傳承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