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頭大學擴大辦學格局,投入近50億元建東海岸校區

汕頭大學東海岸校區規劃圖公佈,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汕頭計劃投入近50億元,在東海岸新城建設一批現代化建築和體育場館;而在2021年亞洲青年運動會使用過後,這些建設將移交汕大,作為東海岸新校區設施。

被譽為“中國高等教育改革試驗田”的汕大,將有哪些創新突破,擴大格局是否會沖淡精細化的辦學特色?

汕頭大學擴大辦學格局,投入近50億元建東海岸校區

“擴大辦學格局,我們正在做幾件事,對內建設新校區,對外響應‘一帶一路’倡議建設國際學院和開展國際科研合作,主動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推動科研和科技成果轉化,通過更大力度的資源整合保證和彰顯國際化精細化的辦學特色。”近日,汕頭大學黨委書記、校長姜虹接受記者專訪時快言快語,回應熱點話題。

新校區達1萬名學生規模

“東海岸新校區建設,既有汕頭希望通過教育科技推動二次振興的城市發展需求,也有學校提升和優化規模、結構、質量、效益的內在動力。”姜虹列出建設時間表,新校區將在2021年9月前交付使用,各類在校生規模總計為1萬名。到時,汕大新老校區在校生規模將達到1.6萬人左右。

汕大新校區目前已完成用地規劃,總用地面積為58.5萬平方米,實用地面積達46.1萬平方米。新校區將分三期進行建設,其中第一、第二期是汕頭舉辦2021年亞青會賽時的場館和運動員村,之後作為學校運動場館、會議中心、教師公寓、博士生公寓以及學生宿舍和食堂等設施,第三期為教學區,主要建設教學、科研、行政用房。

而汕大現有的校本部和醫學院,佔地面積1991.55畝,建築面積56.61萬平方米。

位於汕潮揭交界桑浦山下的校本部,如何與面朝太平洋的新校區有機聯動起來?姜虹介紹,未來汕頭東西兩翼交通樞紐完善,新老校區路程將大大縮短,兩校區錯位發展,避免重複辦學和資源浪費。老校區教學實驗條件成熟,重點發展醫學、理工等學科;新校區位於汕頭新城區,有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的功能定位,除一部分理工科專業外,主要是社會科學和體育藝術類專業及留學生將落戶新校區。

今年首次招生的國際學院未來就將入駐新校區。“今年計劃招收各層次學歷留學生80人,目前已提交完整申請資料的超過60人。”該院院長高見表示,過去半年來,國際學院前往泰國、馬來西亞等“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招生,同時正在積極拓展國際合作,有望在今年秋季學期開始與澳大利亞科廷大學、南十字星大學等國外高校開展2+2本科國際教育項目。

“汕大雖然不在粵港澳大灣區空間內,但發展的機會平等地擺在我們面前,只有主動作為,積極參與大灣區科創中心建設,才不會錯失重大的發展機遇。”姜虹透露,作為粵港澳高校聯盟發起成員,汕大攜手廣東以色列理工學院緊密鏈接大灣區資源。在廣州,與企業開展研究生聯合培養;在深圳,聚焦醫療器械和生物製藥的實驗室即將落成;在佛山,先進製造業發展協同創新研究院持續推進建設。

汕頭大學擴大辦學格局,投入近50億元建東海岸校區

整合醫學院,今年新增800個招生計劃

在粵東地區,50%以上的醫療服務是由汕大醫學院5家附屬醫院提供的,長期以來汕大醫學院贏得了百姓的好口碑,也成為高考考生填報志願的熱門選項。但汕大醫學院作為相對獨立的單位,與校本部在學科交叉發展、管理體制改革等方面的瓶頸日益突出。

今年4月,汕大醫學院與校本部整合工作正式啟動,預計今年底完成。“我們已經明確,汕大要建成文理醫工融合發展、突出學科交叉特色的研究型大學,醫學院整合後,將有利於學校現有的理工科、工業設計類學科與醫學有機融合,實現各學科在生命科學領域的延伸和拓展。”姜虹說。

去年,十幾年沒有擴招的汕大,因新增生物醫學工程、智能製造工程、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等8個緊密對接產業需求的新興專業,招生規模首次增加了510個計劃,招生人數達2300多人,而且招生成績穩居全省第六位。

今年1月,省政府印發《廣東省進一步提高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實施方案(2019-2021)》,計劃未來3年全省高校將增加8萬個左右學位。汕大將在去年基礎上再增加800個本科生招生計劃,其中醫學院擴招330人,開設口腔等新專業,支持粵東地區全科醫生培養計劃。

“汕大規劃發展成一箇中等規模的綜合性大學,適當擴大招生是必經之路,但汕大小班教學等精細化辦學特色不會淡化。比起規模,最重要的是優化結構、提升效率。”姜虹表示,汕大在專業結構上進行優化設置,保持理工科40%的佔比,同時新增一批社會急需的專業。

一年半引進220名高層次青年人才

走進汕大執行校長王泉的辦公室,桌上整齊摞滿各學科提交的材料。王泉說:“我們正在綜合評估各個學科的水平,為明年衝擊博士碩士點做足準備。”

時間回到2018年11月4日,汕大成為省教育廳、省科技廳支持建設的廣東唯一高等教育體制機制改革實驗示範校。加拿大工程院士、加拿大皇家科學院院士王泉被聘為汕大執行校長,正是眾多改革舉措中的一項。

“汕大2005年在國內高校首設執行校長一職,為吸引有學術實力、國際化視野和高校管理水平的海外人才提供平臺。”姜虹說,半年來,得益於王泉的國際資源和影響力,汕大引進國際化高層次人才、優化學科結構、增進學生國際化交流等方面,都正在創新探索。

過去被譽為“中國高等教育改革試驗田”,現在擔綱“廣東唯一改革實驗示範校”,汕大改革創新的底色依舊,正在人才培養模式、人事制度、科研體制機制、學術評價體系、資源募集調配機制等關鍵領域尋求突破。

師資隊伍是學校發展的“引擎”,汕大2018年實施卓越人才計劃,對人才的評價更加靈活。“我們打破‘唯論文、唯帽子、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一刀切的指標對比,對有特長的人才進行專門評價,不拘一格降人才。”王泉介紹,去年引進了150名教師,數量是改革前的2倍,今年到4月已引進74人;汕大改革了科研經費管理辦法,橫向科研經費更是簡化了報銷流程,在分配上充分體現科研人員勞動成果;人事管理體制上,正在摸索突破職員職級障礙,打通渠道為年輕有為的實幹者提供機會和空間。

【記者】姚瑤 吳少敏 餘丹

【通訊員】張燕

【校對】李冠潔

【作者】 姚瑤;吳少敏;餘丹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