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廣西教師招聘教育學:職業教育之父—黃炎培

​​黃炎培,中國近代著名的愛國主義者和民主主義教育家,我國近代職業教育的創始人和理論家。他畢生精力奉獻於職業教育事業,為改革脫離社會生活和生產的傳統教育,建設中國的職業教育,作出了重要的貢獻。黃炎培在吸取西方先進國家的教育經驗,反思中國自辦新教育以來的問題和教訓,在不斷探索中逐步形成了自己完善的職業教育思想。

20世紀20年代初期,經過洋務運動和維新教育的相繼推進,促進清政府的教育改革,其中普通教育和實業教育是兩個熱點,但第一個10年過去了,普通教育發展速度遠高於實業教育,而且黃炎培通過考察發現經過普通教育的學生走向社會之後其學習的知識技能毫無用處。與此同時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工商業發展起來,需要大量技術和管理人才。由此黃炎培積極探尋中國教育的弊病及救治之道,1917年他發表的《中華職業教育社宣言書》標誌其職業教育思潮的形成。

他認為職業教育目的在於“使無業者有業,使有業者樂業”。 “使無業者有業”即通過職業教育為資本主義工商業發展培養人才,同時解決社會失業問題,使人才不至於浪費,“使有業者樂業”即通過職業教育形成人的道德智能,使之勝任之職、熱愛所職,進而有所發明創造,造福社會人類。

根據教育目的,他認為不僅要有針對職業教育專業知識,還要有職業道德教育,並把其基本要求概括為“敬業樂群”。“敬業”即熱愛自己職業、盡職盡責,有為所從事的職業和社會做出貢獻的追求。“樂群”即有高尚情操和群體合作精神,有“利居眾後,責在人先”的奉獻精神。

教育的要旨有三:首先微觀是“為個人謀生之準備”,其次是“為個人服務社會之準備”,宏觀的是“為世界、國家增進生產力之準備”。

針對教育目的和教育要旨,經過數十年的實踐,他提出了“社會化和科學化”的教育方針和“手腦並用、做學合一”的教學原則。

職業教育的社會化包括:辦學宗旨的社會化—以教育為方法,而以職業為目的;培養目標的社會化—在知識技能和道德方面適合社會生產的各種人才;辦學組織的社會化—學校的專業、程度、年限、課時等需根據社會需要和學員的志願和實際條件;辦學方式的社會化—充分依靠教育界和職業界的各種力量。

職業教育的科學化是指“用科學來解決職業教育問題”,具體體現為兩方面:一是物質方面,包括農業、工業、商業等專業課程的設置、教材的選編、教學訓練原則的確定等;二是人事方面的工作,包括教育管理的組織、機構自身的建設等。

黃炎培認為在中國傳統社會,教育與社會實際是截然分開的,一邊是士大夫死讀書不用手,一邊是勞動者死用手不讀書,因此他認為應手腦並用,他認為要實現這一原則應該:所辦職業學校要附近開設工廠、農場、商店等,為學生提供實習場所;招收學生在確定其學科專業時,要考慮其家長要有相應職業背景;教材的選編注重實踐性;選擇教師時要求理論與經驗並重等。

20年代中後期,黃炎培總結近十年職業教育發展的經驗,提出“大職業教育主義”的觀念,他認為職業教育必須聯絡和溝通所有教育界和職業界,參與全社會的活動和發展,更多地探尋職業教育外部環境的適應問題。至此,黃炎培的職業教育思想基本成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