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也會繼承,法國印象派的源起探尋(一)

浪漫也會繼承,法國印象派的源起探尋(一)

克勞德·莫奈《撐陽傘的女人》1875年

In art a system is not improvised. A theory is slowly evolved, nearly always unknown to the author, from the discoveries of his sincere instinct, and this theory can only be formulated after years by criticism facing the works. Monet and Manet have worked for a long time without ever thinking that theories would be built upon their paintings.

在藝術裡,一個畫派並非臨時拼湊的。該畫派的原理總是慢慢發展,甚至連畫家們本身都沒意識到蘊含在他們藝術本能裡的理論。只有多年後,伴隨著對畫家們作品的批評,理論才被逐漸地建立起來。莫奈與馬奈畫了多年的畫,卻從沒有意識到是什麼原理建立起了他們繪畫的基礎。

就著上面的論述我們可以再展開,印象派在法國的誕生也並非一蹴而就,並非是在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這個時間點就能確保法國印象派的誕生,這裡我們特別強調法國這個物理地點。文藝復興(十四世紀到十七世紀中葉)的後期,在意大利之後,法國巴黎逐漸替代意大利佛羅倫薩成為歐洲的文化藝術之都。

正是從那一刻起,法國畫家們就開始為法國印象派的誕生展開了長久的準備。我們把目光放長遠些,在藝術歷史的長河中走得更遠,我們就會找到法國印象派最早的根源。

這其實也回答了長久以來自己的一個疑問,假若印象派的理論是正確與恰當的,那麼為什麼在十八、十九世紀的法國畫家中我們也發現了類似於印象派的作品?答案就在於因為那就是法國印象派的根源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