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p2p之王陸金所赴美上市,陸金所從互金老大變成了什麼?

曾幾何時,互聯網金融在中國市場可謂是風起雲湧,最多的時候全國幾千家互金同臺競技,如今當大潮退去,只剩下15家互金企業在苦苦求生,而10月8日,曾經的互聯網金融王者陸金所赴美上市,在互金大潮已經退去之後,陸金所卻上市了這到底意味著什麼?之前的互金王者陸金所又變成了什麼?


昔日p2p之王陸金所赴美上市,陸金所從互金老大變成了什麼?


一、互金潮落與陸金所上市

9月14日,在銀保監會新聞通氣會上,銀保監會普惠金融部副主任馮燕表示,截至今年8月末,全國在運營網貸機構為15家,比2019年初下降99%。值得注意的是,截至6月末的存量P2P平臺數量為29家,亦即:2個月的時間又有近半存量P2P平臺消失。這15家存量平臺的苦苦掙扎可謂是當前互聯網金融市場上最無奈也必須要接受的現狀,在所有人都認為互金是不是已經走到了最後曲終人散的時刻的時候,另一個消息卻在國慶假期的最後一天傳來。


昔日p2p之王陸金所赴美上市,陸金所從互金老大變成了什麼?


10月8日,陸金所控股正式在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披露招股書,擬登陸紐交所,股票代碼為“LU”,高盛(亞洲)、美國銀行證券、瑞銀、匯豐銀行、平安證券(香港)等擔任承銷商。陸金所將自身定義為“技術驅動型個人金融服務平臺”,以零售信貸和財富管理為主要業務。招股書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9月30日,其促成的零售信貸總餘額達到5358億元,財富管理客戶總資產達到3783億元。據奧緯諮詢,截至2020年6月末,其零售信貸餘額、財富管理資產規模分別位居互聯網平臺的第二和第三名。

根據騰訊稜鏡的報道,陸金所是平安集團科技業務的重要板塊之一,但其更為投資者熟悉的標籤,是曾經背靠中國平安集團的P2P平臺,曾被業界稱為“P2P一哥”、“P2P高富帥”。看到陸金所上市消息後,一位曾經的P2P從業者連連感慨,“陸金所是‘高富帥’,有更多的轉型選擇和退路,沒必要耗在P2P這個泥坑裡。”


昔日p2p之王陸金所赴美上市,陸金所從互金老大變成了什麼?


陸金所對於中國平安集團有著特殊意義。中國平安財報中的大事記顯示,以2012年陸金所成立為起點,平安開始佈局科技業務。P2P網貸業務曾是伴隨陸金所的重要標籤。由於背靠平安集團,陸金所的P2P產品收益高於同期銀行理財產品收益,陸金所由此吸引到大量投資用戶。個人投資者的資金也成為陸金所提供的貸款資金來源之一。但隨著監管日益從嚴,2019年8月,陸金所完全停止新增P2P業務。

招股書顯示,舊產品(主要指網貸資產)從2017年末的3364億元,減少至2019年末的1033億元,到2020年6月30日餘額為478億元,舊產品佔客戶總資產比例從2017年末的72.9%下降到2020年6月30日的12.8%。

正如同我們前文說的,對於陸金所來說,互聯網金融時代雖然是陸金所第一桶金的由來,不過現在的陸金所已經不是當年的模樣了。


昔日p2p之王陸金所赴美上市,陸金所從互金老大變成了什麼?


二、陸金所從互金王者變成了什麼?

其實,自從互聯網金融幾輪大規模爆雷潮之後,互聯網金融已經全面進入整頓時期,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再苦守著網貸這個必然會逐漸消亡的業務不放,一定會被時代所淘汰,在這樣的情況下,作為行業一哥,其實陸金所早就開始了自己的轉型之路,2016年12月13日,陸金所發佈公告,稱即日起將由陸金服作為網絡借貸中介機構,承接平臺的信息蒐集、發佈等服務,再到2019年全面停止,陸金所經歷了一輪真正的變化,如今陸金所要上市了,那麼,陸金所又變成了什麼?陸金所究竟給互聯網金融轉型帶來什麼?


昔日p2p之王陸金所赴美上市,陸金所從互金老大變成了什麼?


首先,用戶和流量是互金大潮最大的遺產。如果問互聯網金融發展到今天到底給我們留下了什麼?可能最多的就是大量開始真正瞭解互聯網並且熟悉線上金融模式的用戶,他們通過互聯網金融養成了借錢-使用-還錢的用戶習慣,並且給互聯網金融企業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流量,這些其實是互聯網金融最大的遺產,我們放在陸金所的身上就看的非常明顯,憑藉著過去十年所積攢的數據和用戶,陸金所其實已經擁有了絕大多數金融機構沒有的優勢,根據陸金所的數據顯示,招股書顯示,截至2020年6月末,陸金所擁有4470萬註冊用戶和1280萬活躍投資者,活躍投資者保留率截至2020年6月末為95.0%。更何況這些用戶很多都是在陸金所已經購買過很多金融產品的用戶,所以陸金所可以根據用戶的投資風格輕而易舉地瞭解用戶的喜好和風險承受能力,這樣完全可以藉助這種數據優勢精確地給用戶推薦信貸和財富管理產品,從而進一步吸引用戶,還可以比較好地控制風險,這無疑是從互金轉型之後最成功的舉動。


昔日p2p之王陸金所赴美上市,陸金所從互金老大變成了什麼?


其次,淘金者不如賣水者的真正中介化。曾幾何時,陸金所是互聯網金融淘金大潮中引領潮頭的那個,可以說是互聯網金融的執牛耳者,但是正如同當年美國的淘金熱一樣,真正賺到錢的其實都不是淘金的人,而是那些擺渡、賣水以及銷售淘金工具的人,這些中介者才是風險最小但收益最大的人群,陸金所指出,從2017年以來,其逐漸向輕資本業務模式轉型。來自零售信貸服務費的貢獻從2017年的55.1%增至2019年的82.2%,而同期來自淨利息收入從26.1%下降至8.2%。這些所謂的輕資產業務就是陸金所的賣水業務,也就是不做放貸而做助貸的業務,這些業務真正的提供者都是合規的金融機構,陸金所的身份更像是信息和數據的引流者,正是因為這種身份讓陸金所變成了一個徹徹底底的平臺模式,這種模式也許不像之前那樣一本萬利,但是勝在幾乎沒有風險,可謂是低風險卻相對高收益的業務,根據第三方國際諮詢機構Oliver Wyman數據,陸金所控股的主營業務零售信貸和財富管理均在市場中排名靠前。截至2020年6月30日,陸金所控股管理貸款餘額和管理用戶資產規模在非傳統金融機構零售信貸市場和非傳統金融機構財富管理市場(貨幣基金除外)的業務規模中分列第二、第三。


昔日p2p之王陸金所赴美上市,陸金所從互金老大變成了什麼?


第三,做螞蟻那樣的科技引領者。其實,陸金所第三步就是沉下心來學螞蟻,螞蟻給中國的互聯網金融企業探明瞭一條真正的科技服務道路,陸金所在招股書中的定位是“中國領先的科技驅動個人金融服務平臺”,這一點幾乎和螞蟻如出一轍,而本身就是“高富帥”財大氣粗的陸金所也可以用雄厚的資本實力給自己砸出一條路來,根據招股書科技在陸金所控股的業務中扮演重要角色。其2019年478億元的收入中,基於科技平臺的收入佔比達87.7%;技術驅動下的平臺客戶留存率超過95%。雖然我們不知道陸金所到底有多少自己手中的專利,但是畢竟金融只是科技的使用者而沒必要是科技的創造者,陸金所只要用好了科技基本上就足夠給資本市場提供一個具有想象空間的故事了。

如今,陸金所上市了,作為中國互聯網金融的翹楚企業陸金所早就不是當年的互金之王,只是陸金所給互金趟出的這條路,剩下的那十幾家平臺有沒有能學得會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