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扶貧”路上的“天使情懷”女博士

6月8日,“2019荊楚楷模年度人物”名單公佈

由團省委、省衛健委推薦的周靜博士光榮上榜

這是繼“湖北五四青年獎章”、“全國向上向善青年 ”

“荊楚楷模”月度人物等榮譽之後

周靜獲得的又一殊榮

團友說她是:“貼著暈車貼的女強人“

病人感激她:“周教授就是我的救命恩人!”

路人稱讚她:“這是我身邊的女英雄”

今天,

讓我們一起聆聽周靜的傳奇經歷

“健康扶貧”路上的“天使情懷”女博士

周靜,女,38歲,中共黨員,京山市人民醫院普外科副主任醫師。留英博士後周靜牢記初心使命,2013年毅然拒絕國外高薪聘請選擇回國。在丈夫的影響下,更是主動請纓下基層進行健康扶貧。她貼著暈車貼走遍我省東南西北四個片區10個市,22個縣級醫療衛生機構開展巡迴義診,行程近2萬公里,惠及困難群眾1萬餘人。除了巡迴義診,周靜主要紮根京山,短短一年,實現了京山縣域甲乳專科病人 “零轉診”,開展高難度甲乳專科手術百餘臺,做到了“零失誤”,創建省級臨床重點專科1個,實現了“零突破”,切實為脫貧攻堅鄉村振興作出了貢獻。她把救死扶傷融入骨髓,高鐵救人傳為佳話,獲得萬元正能量獎金卻全數捐出助殘助困。由於醫德醫術突出,周靜同志被團中央評為“全國向上向善青年 (扶貧助困類)”;被省委組織部,團省委授予“湖北省五四青年獎章”,同時獲評湖北省第七批博士服務團”先進個人“並作為唯一代表在洪山禮堂發言。

豐碑無語,行勝於言。2013年,周靜在英國結束博士後研究前,系主任開出了4萬鎊的年薪邀請她續約,卻被她毅然拒絕,因為國外工作生活讓她深刻認識到自己的祖國現階段醫療水平與歐美髮達國家之間的差距,周靜許下唯一的心願:一定要回國為家鄉的醫療衛生事業貢獻微薄之力。

“健康扶貧”路上的“天使情懷”女博士

回到協和醫院的工作十分緊湊充實,但是周靜的丈夫的基層服務經歷,讓她認識到:去基層還可以做的更多,還有更多需要她去做。周靜的丈夫吳斌是協和醫院骨科副教授。2016年,他作為湖北省第五批博士團成員下基層到洪湖市人民醫院。每次風塵僕僕的地回到家,他都會和周靜談起下鄉工作中的所見所聞,他總感嘆:基層醫療機構優質醫療人才太缺乏了,基層醫療的水平和我們這些省級醫院相差很遠,基層的老百姓真的非常需要我們。每次談到這些時,埋藏在周靜內心深處的那根弦都會被撥動。經過這麼多年的學習和臨床工作,她也要到基層去,把自己所學奉獻給基層老百姓,盡最大努力解決老百姓的就醫之難!

“健康扶貧”路上的“天使情懷”女博士
“健康扶貧”路上的“天使情懷”女博士

目標篤定,馬上付諸行動。周靜在丈夫回漢工作後也向團省委遞交申請,要求加入湖北省醫療博士團,自願到基層進行健康扶貧。2018年,她帶著夢想來到了京山市人民醫院,開始了她為醫生涯的又一段經歷,同時在協和醫院傳出了“博士伉儷博士團下鄉”的佳話。

她被團友稱為“貼著暈車貼的女強人“

為了落實好團省委交給醫療博士團的“送醫到基層健康扶貧“的任務,周靜和16名團友組成醫療隊,奔赴湖北省東南西北四大片區10個市,22個縣級醫療衛生機構進行巡迴義診,真正走進了貧困縣,走進了鄉鎮醫院,行程近2萬公里,惠及困難群眾1萬餘人。不論是驕陽似火,還是寒風徹骨,她用腳步丈量著湖北22個縣的山區、村莊、田間、地頭。她進村入戶,為患者義診醫治,用無微不至的默默付出和精益求精的辛苦工作,傳遞著白衣天使的大愛精神。

周靜從小前庭功能就不好,坐車經常會暈車,從城市到下鄉“健康扶貧”的路上,是隨身的暈車貼和暈車藥,支撐著她順利完成了團省委交給的“送醫到基層”任務。曾在一天的時間裡,她早上6點從武漢出發,趕往天門市小板鎮車墩村進行義診。隨後,中午2點又趕往京山市王寶壪做義工。由於坐車時間很長,耳朵邊貼的暈車貼失效了,早上吃的東西都吐了,她在王寶壪不敢吃午飯,下午吃下了暈車藥趕回京山市人民醫院看第二天做手術的病人。團友看見了稱她為“貼著暈車貼的女強人“

她的病人感激道:

“周教授就是我的救命恩人!”

“健康扶貧”路上的“天使情懷”女博士

“周教授要給乳腺癌的孕婦做手術!”這是2018年,京山市人民醫院最熱門的話題。26歲的秦女士在廣州打工,懷孕七個月後,發現自己患了乳腺癌。由於經濟條件有限,選擇回京山老家就診。其實,在見周靜之前,秦女士也在外地醫院看過其他的醫生。參考醫生的建議,家人已經為秦女士選擇了一個更穩妥的方案——流掉孩子,治療乳腺癌。可秦女士不願意。7個月的孕育,讓母愛逐漸甦醒。此時在秦女士心裡,寶寶的生命比自己更重要。慶幸的是,秦女士遇到了周靜。周靜讀懂了秦女士的心思,決定成全這位癌症準媽媽護兒的夢想。

由於周靜之前在國外也曾治療過類似病例,她大膽提出:為一個妊娠期實施乳腺癌手術的治療方案。對於未有先例的縣級醫院來說,大膽嘗試的背後,是風險是阻力更是一道難關。周靜遇到了家屬的質疑、同事的擔心, “周教授,這樣做有很大風險,要孩子出生是畸形,或者孩子流產了,死胎了,或者孕婦發生什麼意外,可能產生醫療糾紛,都快過年了,我們把她轉到上級醫院去吧!”可這些質疑、擔憂,都沒有讓她退步。她堅信自己的臨床技術,更深信醫者要有守護患者的擔當。

周靜和秦女士一起做出選擇:放手一搏,共同去圓一個做母親的夢。手術室亮起了正在手術的信號燈,周靜拿著手術刀與死神展開一場較量!門內是專注,手術團隊成員的每一個動作毫釐不可錯。門外,是等待,有病人家屬,也有關心手術的醫護人員。兩個小時後,手術非常成功!患者麻醉甦醒後,胎心監測正常。

2019年4月12日,在京山市人民醫院產科,秦女士的小寶寶健康順利的出生了!“謝謝您,周醫生!此生我沒想到,我還能活過來!更沒想到,我還能當媽媽!是您!我和孩子的救命恩人!把我們從死神手中救了回來!”秦女士第一時間給周靜發來寶寶的視頻,喜極而泣道。

一名復發的肝轉移晚期乳腺癌患者,需要唯一有效的靶向藥物赫賽汀。由於該藥非醫院常用藥且全省斷貨,患者找尋多處仍舊沒有買到,非常著急。周靜得知後,主動與同事、朋友聯繫四處打聽,終於如願將藥送到了病人手中。當患者要送錦旗送特產表示感謝時,她婉言謝絕。“後期治療還需要用錢,不花這種無謂的錢。”她總是這樣時時處處為病人著想。經過她治療的病人,都說“遇上週醫生是我們上輩子修來的福氣。”

精湛的技術在患者之間口口相傳。不少偏遠山村的患者,都是衝著每週二上午她的門診來早早掛號的。慕名而來的患者經常將診室圍得水洩不通,安排加號成了常態。無論多忙,她始終親切診問。她說:“對那些山區來的患者,連夜跋山涉水趕往縣城來看病是多麼的不容易!”周靜總是將自己的手術時間排得滿滿的,經常是一臺接一臺滿負荷地工作,遇到特殊病人,週末也顧不上回家。短短一年,周靜在京山先後接診病人1000餘人,開展甲狀腺、乳腺手術百餘臺,做到“零失誤”,推廣應用新技術新業務5項,縣域範圍甲乳專科病人實現了“零轉診。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周靜對醫療扶貧本質的理解是“將自己的專業技術留下來,成為本地醫生的專業技能”。所以她充分利用時間做好“傳幫帶”做到了“零保留”,在手術中認真指導每一個醫生,另外每月組織全科進行業務學習緊跟全球全國最新的診療指南,如今協和京山醫院甲乳外科已進入成熟階段,診療水平和武漢協和同步並可以成功獨立完成各種高難度甲狀腺、乳腺手術。

她被路人稱讚:“這是我身邊的女英雄”

2018年5月1日晚,在深圳開往武漢的最後一班高鐵G1022次列車上,“尋醫廣播”突然響起,作為乘客的周靜聽到廣播後立刻起身帶著兒子趕去救治,只見一名中年男子昏迷不醒,呼吸心跳全無。周靜立即開始對他進行了為時20多分鐘的緊急搶救,直至列車停靠在英德西站。她們將這名男子合力抬下列車,在寬闊的站臺上繼續進行心肺復甦,等待救護車。很快開車時間就到了,但救護車還沒有來。由於這是當天回漢末班列車,圍觀及幫忙搶救的乘客便陸陸續續回到列車上去了,只剩周靜獨自一人跪在站臺上不停地按壓做心肺復甦。“媽媽、媽媽……”周靜8歲的兒子在車門邊一聲又一聲的喚她。“我們列車已經多停了3分鐘,不能再耽誤了,否則會影響這條線路上多趟列車的停靠”,列車長對周靜說。“我們會照顧你的孩子的並安排你明天坐最早的列車回漢”,“列車長,真的不能等了嗎?那我留下,請照顧好我兒子!”周靜居然答應啦,所有人都上車了。幸運的是在列車關門的最後一刻兩名120急救人員終於趕到了,列車長再次為周靜打開了車門,回到車上,周靜才發現自己身上衣服已溼透,雙臂肌肉發抖,但迎接她的是滿車廂乘客的熱烈掌聲。

當時她的義舉,讓全車廂的乘客為之動容:“看到她為了生命的延續,拼命與死神搶時救人的場景,讓我終身難忘。”一位50多歲的女士特地找到周靜為她拍了張照片,併發到網上稱讚她:“這就是我身邊的女英雄”。

當晚,周靜的列車還沒有抵達武漢,她在列車上救人的事蹟已經在傳遍了江城,大家紛紛轉發為她點贊。事後記者採訪“你不怕孩子丟了嗎?”周靜回答道:“說實話,當時腦袋裡只是在有節律的數著心臟按壓的次數和交替做人工呼吸的次數,沒有時間考慮別的,直覺告訴我絕對不能停,停了就是宣佈死亡。現在回想起來唯一有些後怕的就是我的兒子,兒子後來告訴我當時他都嚇哭了,生怕我不回來啦。”

後來長江日報、武漢晚報等各大媒體紛紛報道此事,周靜也因此獲得了阿里正能量萬元獎金。得到獎金她覺得很意外,認為是醫生都會那樣做的,後期將獲得的10000元正能量基金分批捐出,為京山敬老院老人改善伙食,贊助京山義工聯的環衛工人愛心早餐,助學京山的困難戶學生等。她真誠的付出受到大家的讚揚,京山人民都說:“周院長不是京山人,勝似京山人”。

由於表現突出周靜同志被團中央評為“全國向上向善青年 (扶貧助困類)”;被省委組織部,團省委授予“湖北省五四青年獎章”“,同時獲評湖北省第七批博士服務團”先進個人“並作為唯一代表在洪山禮堂發言。

【來源:健康湖北】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