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昕被杜華批“不融入”,“自我孤立”傾向在她身上愈演愈烈

同樣是湖南衛視選送的姐姐,吳昕和沈夢辰在《乘風破浪的姐姐》中畫風卻截然不同。沈夢辰積極主動,跳舞時太投入,一屁股摔在地上,引得全場爆笑;後來又當著寧靜大姐的面,模仿她坐著打呼嚕,不僅讓其餘姐姐都拍手稱讚,連寧靜自己也忍不住拿出手機拍下搞笑的樣子。

吳昕被杜華批“不融入”,“自我孤立”傾向在她身上愈演愈烈


吳昕被杜華批“不融入”,“自我孤立”傾向在她身上愈演愈烈


和沈夢辰氣氛擔當相比,湖南衛視“昕辰大海”的另一位成員,吳昕的表現則平淡多了。


吳昕被杜華批“不融入”,“自我孤立”傾向在她身上愈演愈烈

在最新一期的選組後,吳昕和藍盈瑩分在了一組。作為隊長的藍盈瑩,在之前的比賽中曾經排名第一,她表現出了強烈的進取心。提出要組一個樂隊團,在藍盈瑩激進的攻勢下,

吳昕全程表現出“一臉懵”,一言不發,抱著雙腿,蜷縮著坐在旁邊。

吳昕被杜華批“不融入”,“自我孤立”傾向在她身上愈演愈烈


看似“靈魂出竅”的吳昕到底在想什麼呢?在另外一個節目中,何炅給出了答案。當何炅關心吳昕在《乘風破浪的姐姐》中的節目公演了沒有時,吳昕表示還沒有,然後說:

“我第一天就被杜華姐批了,說我要融入。”

吳昕被杜華批“不融入”,“自我孤立”傾向在她身上愈演愈烈


何炅則內涵道:“殊不知,你融入看上去也像遊離!”

何炅和吳昕在《快樂大本營》搭檔了很多年,他參透玄機的回答讓吳昕自己都笑了。吳昕這種存在感很低的現象, 曾經遭受一名女博士的連環暴擊。她問吳昕:

“你介不介意,網上有人說你在《快樂大本營》裡面沒有存在感?”


吳昕被杜華批“不融入”,“自我孤立”傾向在她身上愈演愈烈


吳昕倒是大方地回答不介意。

女博士接著又問,“你會在網上看他們的評論嗎?”

吳昕表示會。這時,女博士陷入迷思,她追問:“那所以你沒有想過要朝他們提的意見的方向,去做改變嗎?”

吳昕被杜華批“不融入”,“自我孤立”傾向在她身上愈演愈烈


這位窮追不捨的女博士讓氣氛很尷尬,從她的視角來看,無法理解這麼多年,吳昕在《快樂大本營》若有似無的表現,為什麼一點沒有進步,吳昕自己怎麼不能多爭取點戲份?其實,她只是不瞭解吳昕。

吳昕今年37歲了,依然保持著單身。在《星月對話》中,吳昕剖析自己的感情問題:

“我可能自己也有一些問題,比如我喜歡一個人待著。可能比如談戀愛的時候,最開始的時候就是特膩歪,因為大家都會有膩歪期,但這時間在我身上特短,然後迅速的我就想自己待著,就可能自己待過的時間明顯長於兩個人的時間,別人也受不了。”

吳昕被杜華批“不融入”,“自我孤立”傾向在她身上愈演愈烈


吳昕曾經上過《我家那閨女》,攝像頭記錄了她待在家裡的時光。一天的時間,她完全不需要和任何人溝通。泡腳、化妝、卸妝保養、看書拼圖,一個人活得特別悠閒、自在。李維嘉看了直呼:

“她真的很宅吧。”


吳昕被杜華批“不融入”,“自我孤立”傾向在她身上愈演愈烈


大張偉則表示:“不光是宅,怎麼看上去很孤獨的感覺。”

吳昕被杜華批“不融入”,“自我孤立”傾向在她身上愈演愈烈


吳昕曾經cos過電影《天使愛美麗》的女主艾米麗,這部電影講述的就是一個關於孤獨的故事。電影中的很多人都孤獨,他們都有自己獨特的打發時間的方式,而女主艾米麗,她的童年更是在孤獨與寂寞中度過的。

在吳昕的客廳,放著艾米麗的海報,看著吳昕拼圖的孤單背影,再看看海報,恍惚間,好像吳昕就是海報裡的這個人。

吳昕被杜華批“不融入”,“自我孤立”傾向在她身上愈演愈烈


儘管身在娛樂圈,這些年來, “自我孤立”傾向在她身上好像愈演愈烈。她不僅沒有聽取網友的批評,在《快樂大本營》上多爭取點存在感,甚至在參加的其餘節目中,也表現得很

佛系在她身上完全看不到不擇手段站C位的野心,也沒有“拉幫結派”的小團伙,她完全沉浸在一個人的世界中,全身都散發著“覺得一個人待著最爽”的氣質。


像吳昕這樣的生活在都市青年中似乎變得越來越普遍了,放假就想家裡蹲,一個人在家睡到大下午,玩玩手機,點個外賣刷個劇,一天也就過去了。朋友只在微信裡,家人許久不聯繫,娛樂主要靠手機。不知道為什麼,很多人都主動、自發地把自己活成了一座孤島,外出、與人交往似乎變成了一件門檻很高的事。

吳昕被杜華批“不融入”,“自我孤立”傾向在她身上愈演愈烈


Knowyourself從心理角度剖析過這種現狀:

自我孤立是一種自己選擇地、主動地將自己與其他人以及社會之間隔絕起來的狀態。自我孤立的人除了必要的工作、學習和生活必須以外,大部分時間都寧願選擇自己一個人呆在家裡。自我孤立並不是一兩天、一兩週的事情,而是一種長期的狀態。


在談“自我孤立”之前,有一點必須要澄清:

獨處本身是有益的,每個人都需要獨處的時間。不要自我孤立也不等同於都要每天都出門活動,時刻得和朋友待在一起。與自己相處的時間,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它與自我孤立的區別在於這個時間是否適度。

心理專家表示:短暫、適當的獨處可以幫助我們管理自己的情緒,可以讓我們更冷靜地思考問題和反思自己。尤其是對於內向者和高敏感的人來說,獨處是他們補充能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吳昕被杜華批“不融入”,“自我孤立”傾向在她身上愈演愈烈


獨處的好處很多,但是“自我孤立”傾向也是不可取的。

比如吳昕,作為一名公眾人物,她的這種傾向就讓《乘風破浪的姐姐》節目組評委杜華,在第一天就批評她“不融入”,而十幾年來,吳昕在《快樂大本營》上的表現也一直為人所詬病。

吳昕被杜華批“不融入”,“自我孤立”傾向在她身上愈演愈烈


哪怕不是公眾人物,過於“自我孤立”也會影響團隊合作,影響工作效率,逐漸削弱我們的社會關係和情感聯結。那些自我孤立的人在給自己關上門的同時,也給想接近自己、和自己建立聯結的他人關上了門。久而久之,不僅不會再有人主動靠近他們(想想那些約了你一次又一次,但你每次都說“下次”的人),他們自己原有的社會關係也會受到影響。

因為,即使是和家人,和最親密的朋友之前的情感聯結,也是需要時間和精力去維繫的,更不用提更偏向於資源置換的那些社會關係了。

而長期來看,自我孤立會影響我們的自尊水平,扭曲我們的自我認知。


我們對“我是怎樣的人”的認知有很大一部分來源於與他人相處時的自己,以及在社會交往中他人給我們的反饋。就像山本耀司的一句話:“‘自己’這個東西是看不見的,撞上一些別的什麼,反彈回來,才會瞭解‘自己’。”但,當失去了這部分來自外界對自我認知的補充之後,我們會漸漸難以對自己形成一種完整且相對客觀的認知。


吳昕被杜華批“不融入”,“自我孤立”傾向在她身上愈演愈烈


那麼應該如何結束自我孤立的狀態呢?

1. 找到至少一個可以線下保持聯結的人


改變的第一步,可以是找到哪怕一個,能夠重新在線下和你建立、保持聯繫的人。這個人通常是你最親密、最信賴的人之一,比如你的家人,或是你最好的朋友。你們可以固定每週見一到兩次面,一起做一些有意思的活動,進行一些有意義的溝通。


你不用一開始就逼著自己一步就邁出自己的舒適區,在剛開始嘗試這樣做的時候,你甚至不用強迫自己非得和對方一起出門,從相對簡單的邀請他們來家裡玩開始也是可以的。不過,邀請他們來家裡一起倒在沙發上各自玩手機是沒有太多幫助的。


2. 計劃你休息日的行程時間表


吳昕被杜華批“不融入”,“自我孤立”傾向在她身上愈演愈烈


為了避免一有休息的時間就屈從於慣性,又像從前一樣在家閉不出戶,你可能需要從現在起好好地提前規劃自己的休息時間。與朋友、家人面對面相處的時間,外出的時間,都需要在你所有的閒餘時間中佔有一定的比例。


隨著開始重新和朋友、家人的見面,重新接觸外界,你可以慢慢地增加這些事情在你生活中的比例,同時縮減獨自在家時那些純粹的消遣活動所花費的時間。

3. 參加一個固定的線下小組或社群


在生活已經如此忙碌的今天,堅持擠出時間來社交和體驗生活,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為此我們可以積極地利用群體壓力——一個人做起來沒有動力和毅力的事,一群人一起就會讓堅持變得更容易。


參加一個自己感興趣的線下興趣小組、興趣班或是活躍度比較高的社群,都可以起到督促和鼓勵的作用,讓出門活動變成一件更有儀式感,也更加被重視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