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北風雲之大勐宜王國達傳(二十)

點亮精神的太陽 ——王國達傳記文學

作者:陳建明

第五章:精神的太陽

3、身份證已不是神話

緬甸信仰小乘佛教,修得是來生的富貴,他們對今生的貧富並不執意。生活在大勐宜地區幾百年的華人,是沒有身份證不在緬甸編制的編外人士,又能夠怎樣呢?還是心平氣和地生存了下來吧,他們安慰自己說,啊龍 高端嘛吧,啊龍高端嘛吧(一切都會好起來的,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你們也叫民族?!”

緬甸的主流民族以異樣的眼光看著勐穩人。

他們已經住在這山水之間居住多少代了,但還是被主流民族看作是“你們也叫民族?!”的外鄉人。

因為沒有冊封為民族,只得約定俗成地以勐穩的地名稱呼為“勐穩民族”。

這個民族,上天降予她太多太多的磨練與考驗。特殊的邊界地理環境,這裡成了抵禦外侵、鞏固邊防的邊關重守之鎮。戰爭與愛情一樣,都會燃燒不理性、不明智的火焰,點燃火焰的火炬手是政治家,軍事家,而受傷害的卻是滿目蒼夷的山河,是無法安身立命的人民。

華裔及王氏祖先進入緬甸,有據可查的可分為五個時期,來自中國福建、廣東、雲南的居多,也有少數北京、上海的。

明末清初,是歷史上中國人口流向緬甸數目最大的一次,具體的數字只是推測、估計,無可考證。可以見證的是這片土地。緬甸這片土地,兼容了佛意的寬容、善納、濟人,海納百川地收容了這些初衷不一,卻求安謀生的漢民族及其它民族的子民。

這裡,本來是沒有路的,由於他們的到來,走出了一條路。

這是勐穩帛瑪民族的前生前世最早的一條求生路。

歷史的老路,風雨交加。明永曆皇帝由銅璧關主將靳統與神護關主將(王驥公第九代孫)王庭柱護駕進入了緬甸,明皇帝身亡後,數萬官兵及眷屬便流落在緬甸,結婚生子地延續下來成了緬甸人,其中就有一支曾經隱姓埋名的王氏族民;

公元1886年英國侵佔緬甸大興土木,從中國福州、廈門等地招募了一批工人,待工程完畢後,大部分留在了緬甸謀身,成了緬甸人;與此同期,泰國鄭氏父子建立王朝,粵人相繼從湄公河進入緬甸景棟、董吉、瓦城一帶從事貿易和開採礦石,有不少的華人也在緬甸落地生根成了緬甸人;

1942年,日本的18師登陸仰光,中國軍隊第五軍、第六軍與之交戰,中國軍隊潰退撤離滇西時,部分官兵失散於緬甸,成了緬甸人。1944年,中國遠征軍重返緬甸與日軍交戰,日本許多的兵源來自臺灣,紛紛逃亡於緬甸山區躲戰和避亂,融入了山區的百姓圈,成了緬甸人;

1949年這一年,中國共產黨與國民黨的內戰,造成了大的流亡浪潮遷徙到緬甸和緬甸的周邊國家,這批留在緬甸生存下來的分別有兩黨的軍人。中國邊境大量湧入緬甸的華人,讓緬政府拒之不禮,受之不安,政府便出臺了“土生漢會”的新機構,便於管理這一批新入緬的華人。“土生漢會”指在緬甸出生的漢人,他們的地位、待遇要比新入境緬甸的華人要高,要安全;但,就是這般的境遇,仍然有求生、謀生的人流,源源不斷地擁擠著進來。

1966年至1968年這一段時期,十幾萬(華人、華僑或有其它特殊原因)的“漢軍”從中國邊境雲南騰衝等地入緬甸,可謂浩蕩、悲壯。牽一髮而動全身,這批人群中有隻身出走的,有舉家齊遷的,期間有多少家庭的悲歡離合,妻離子散。生命需求上的“保生”導致了精神上的“喪生”。據未正式統計,前後進入緬甸的華人約在百萬以上,王氏子民入緬的約在七萬左右。

這一大批遠方的、陌生的人們,也給這片土地帶來了生機。昔日寧靜得只有千山鳥飛絕、不見人影聲的原始森林和偏遠荒野,有了披荊斬棘、開荒墾地的煙火繚繞。他們依靠這片美麗土地落腳謀生,過起了粗茶淡飯、人間煙火的清淡日子。飲食起居,雖然是簡樸極致。卻是後來多少代人嚮往的綠色生態生存方式。

大勐宜在一個特殊的歷史關口,他們的兒子王國達出現了!

1971年,王國達25歲。當時,他負責大勐宜鄉鎮的安全與行政委員會的秘書,段朝文(土司)是主席。

因軍事防禦的需要,緬甸政府軍88師駐紮在大勐宜,丹瑞時任88師的團長(少校)。88師一來,王國達作為地方行政的領導,經常要與政府軍隊聯絡工作,負責軍隊的接待等事務工作,每天從家裡到軍營要來回走幾個小時的路程。時間一長,王國達與丹瑞團長、時任師部參謀長的艾伯少校等領導人就很熟悉了。軍隊駐守在大勐宜,但經常要去附近的蒙舉、龍塘、小河、那連等前線陣地防守,王國達有時候也隨軍隊去前線,因為他熟悉地形,會與百姓溝通,軍隊的領導人都喜歡王國達這有活力有能力的青年。

1972年建立起來的大勐宜地方治安部隊,是以王國達、段朝文、楊從筆、王國昌、吳乃達、黃樹邦等團結和諧的隊伍,為配合政府軍反擊緬共,量體裁衣地做出了不同的集訓、作戰方案。

因為這支隊伍的身體素質好,軍事訓練有方又熟悉地理環境,又敢打冒死以拼,讓緬共恨之入骨,設法想剷除以段朝文、王國達為首的幾個首領,瓦解陣營,以摧毀緬政府軍的後盾力量。

王國達的領導藝術,讓他周圍從上到下的同事們都服了他。在1989年3月21日,第一次在大勐宜組織的勐穩民族文化會時,推薦楊紹旺當領導。王國達不計前嫌,力推曾經傷害過他的楊紹旺。當時段朝文主席很猶豫,懷疑王國達是否出自內心,但最後還是被王國達的真誠所感動了。

1989年12月21日正式成立的緬甸公民漢族文化會的時候,王國達排隊除了有人對楊紹旺的成見,絲毫沒有將他過去惡意刻薄他的事情放在心上,推薦他為文化會的副主席,過了一年半以後,群眾積極、主動地推薦王國達當主席,當時王國達得了99票(共100張選票,王國達沒有投自己的票)。王國達堅決不同意自己,一直力舉讓楊紹旺當主席,這樣就一直維持到楊紹旺去世前,就沒有選舉主席。

王國達幾度上門推薦一位曾經詆譭過他的楊紹旺進入勐穩民族文化會領導班子。雖然,楊紹旺曾經與他有過不愉快,是眾所周知的,而且大家也認同是楊紹旺的理虧。但是,在大是大非面前,王國達從來沒有將自己的私慾或利益滲透到有關大局的問題上。

那天傍晚了,王國達忙完了公事從家門口路過都沒顧得上進屋吃飯,他已經忘記了飢餓,因為治安部隊的領導班子的定奪實在是太重要了,他想到了一位有權威的人——段朝文,只要說服了段朝文認可楊紹旺,其他幾個副主席應該也會同意的。於是,王國達決定以自己的真誠去爭取段朝文的意見。

他對段朝文說:“尊敬的土司官、段主席,我真誠地推薦一位人進領導班子,那就是楊百總。我的理由是,他過去管村裡100戶人家(當時在村子裡管理的100戶的稱為百總,管理300戶以上人家的就稱為千總,當時就習慣稱呼楊紹旺為楊百總),就管理得很好,聲譽也好。後來,他為自衛隊服務了十幾年,他當指揮官的期間做出的成績還是突出的,他在國家上層也有威望,儘管他有些小毛病,但人無完人啊,我們要看主流。而且,他還有經濟能力為文化會做工作的。”

段朝文看王國達餓著肚子,茶水也沒喝他一杯,口乾舌燥地說了一通,便慢慢悠悠地吹出了一口大煙(他是抽鴉片煙的),說:“考慮!我考慮吧!”

段朝文又吹完了三口煙,一手託著下巴,慢條斯理地對王國達說:“敏倫,你跟其他的副主席講了這件事情麼?”

“我還是很尊重你的想法,先徵求你的意見,再去詢問高佔暘副主席和其他的領導人。”

“那好吧,我等明天答覆你。”

第二天,王國達便又來到了段朝文的家裡。

段朝文見王國達是這樣非常真誠地薦舉楊紹旺,便表態同意楊紹旺擔任主席。他對王國達說:“王國達啊,你還真的是不計較他人過錯的君子,真是看重了楊紹旺這個人的辦事能力。我仔細想了想,這個人對工作來說,還真是有辦事能力的啊!我佩服你的心胸。”

楊紹旺被王國達大公無私的真誠所感動,曾經於1973年4月20日,率領龍塘自衛隊400多人,向國家交了360條槍。這件事情的處理,顯示出王國達的坦蕩心懷與親合力,並智慧地搭起了彩虹,避免了民族與政府的衝突。

之後,王國達與楊紹旺的工作配合也很默契,楊紹旺很主動地支持他的工作。在他們這樣搭檔的影響下,這個勐穩民族文化會的上下領導風氣都很融洽,可謂氣正、人和、業興。

“以德報怨”,“以大局為重,忘記自我”。這是王國達稟承母親的教誨,他一直將這教誨踐行在自己的工作中。

1981年成立文化會時,王國達曾經得到各方有識之士的贊同與傾情支持,籌集到了3萬多元錢。第一次籌來的資金是何等的珍貴,王國達每一筆錢都要求來龍去脈、清澈見底地公佈於眾:

1981年籌資資料——

楊紹旺5000緬幣;

高佔暘5000緬幣(當時由果敢的主席羅星漢支付的);

王國達5000緬幣;

段新臣5000緬幣;

段曰芳5000緬幣;

康華昌5000緬幣,共計35000緬幣。

30多年了,這樣一筆一字,都是王國達親自筆錄下來的,可見,這些資金當時在王國達心目中的重要。當時,王國達工作細緻得連10分緬幣、5分緬幣的一支鉛筆都要掛在賬本。做到財務清澈透明、公正地用好每一分錢。

由王國達起草並組織籌建勐穩民族文化會的報告,由縣一級、省一級,再向國家中央政府丹瑞上將報告, 於1989年3月21日得到國家正式批准,大勐宜成立“緬甸公民勐穩漢族民族文化會”。緬北風雲之大勐宜王國達傳(二十)

回想起來,在爭取民族身份證的漫長道路上,可謂步步驚心。

那是難以忘懷的、有歷史意義的時刻。那是1981年的1月7號上午十點,在緬甸中央政府的接待大廳,緬甸的八位政府官員接見王國達一行四人。艾伯部長、溫夢秘書長、國家公民法律委員會主席貌貌博士(後於1988年當了14天的總統),撣邦代表、中央委員烏丁爾,法律委員會秘書長烏翁孟,烏蘇敏(移民部司長)。

民族文化會出席的負責人有:

楊紹旺,小河人民理事會主席、兼小河人民治安部隊主席;

段朝文,十三代土司,大勐宜人民理事會主席,

高佔暘,貴慨第三堡人民理事會主席,兼龍塘治安部隊人民委員會主席,

王國達,敏倫,大勐宜人民理事會法院主席、兼大勐宜人民治安部隊主席;

那封信上的內容,王國達至今記憶猶新——

“事由:關於公民法草案建議

關於貴地區1981年1月7日報告的建議,公民法律委員會經過整個上午三個小時的商討,已經正式匯入檔案……等公民法通過以後,同意將勐穩漢族列入緬甸少數民族之一……”

事大關天的民族身份問題,總算快一錘定音了,王國達非常感恩佛祖的護佑。

為了民族大業,王國達曾經與楊紹旺、高佔暘一起到了山7英里地之外的介提由山佛塔祈禱。面對莊嚴神聖的佛祖,王國達他虔誠地祈禱:“培牙(緬語為佛祖的意思)!我是你的兒子、勐穩民族的敏倫,我們的民族有400多年的歷史了,我們這次去開會,為民族爭取身份證,7號的會議就要制定公民法了,國家公民法律委員會的主席要接見我們。7號這一天,是決定我們民族命運的一天。培牙(佛祖)一定要幫助我們成功,我們這次一定要成功啊!”

拜完佛之後,他們就睡在山上,做了個美夢。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佛祖幫助王國達他們圓了民族身份證的夢。時間雖然漫長,他們無怨無悔。

1990年11月14日,貴慨舉行了“緬甸公民勐穩漢族文化會”, 有18個分會、七萬餘人員參加,民族的地位和被國家認可的程度已是逐漸提高。到了1991年的9月10號,國家正式命名為 “勐穩民族文化會”,這是勐穩民族文化會召開的第一次重要會議。

第二次會議是1991年12月28日開始,持續到1992年的1月4日,在大勐宜舉行“勐穩民族文化會”的立牌大典,這時,已經從18個分會發展到32個分會。

1996年4月9日,國家主席丹瑞在巡視大勐宜地區時說:“我對大勐宜人民有著深厚的感情。1971年的時候,我在大勐宜任國軍第一團團長的時候,和後來1980年在景東任88師師長的時候,你們的敏倫(王國達)、溫貌(王國昌)、啟瑞(楊從筆)、臘貌(李繼洲)帶領一百多人、一千多匹騾馬,用生命血汗支持國軍與緬共交戰,又從北撣到東撣以騾馬隊運輸彈藥槍支,你們不惜生命危險與國軍並肩作戰到底,所以,對大勐宜地區的發展我特別關心,對你們的民族地位的待遇,我們將會正式批准的!”

經過王國達與同事們的長期艱鉅的努力,2000年10月20日,緬甸國家和平安寧和發展委員會正式批准大勐宜勐穩帛瑪民族成立。

第三次會議(暨大勐宜勐穩帛瑪民族成立的第一次會議)的時間是在2003年1月24日,國家第一書記(後任總理)欽紐中將,率領文武官員前來大勐宜出席正式立牌大典,第三屆文化會增加了四位副秘書長:王家壽、王家庫、王家浚、王家升。

2005年5月12日,第二屆大勐宜勐穩帛瑪民族大會召開,王國達主持選舉的工作,最高顧問是劉盛福、劉盛祥,王國達選舉為主席,四位副主席是劉盛慶、李繼洲、段茂槐、段新源。秘書長是段茂槐、副秘書長是楊世華、李清茂、黃樹邦三位。

歲月如梭,一個民間的組織幾十年以來,受到民眾的擁護,得到政府的支持,得益於承上啟下的英明領導——王國達。

怎樣得民心,這也是一面鏡子。為理想艱難跋涉了三十幾年的王國達,為了民族身份證,孜孜不倦,嘔心瀝血,迎來了民族精神的太陽——

1994年3月28日,金碧輝煌、莊嚴肅穆的緬甸國會議會廳,主持人當著702位、參加國會的26個國家的媒體代表,唸到一個上臺演講的陌生名字——王國達。

當時,全場氣氛靜悄悄的,大家的目光朝一個方向望去——他是誰?他來自何方?

王國達,這位曾經是馬幫隊首領,走向緬甸聯邦國會大廳的發言席,以洪鐘般琅琅清亮的聲音,向大會報告勐穩民族的歷史和申請民族身份證的的心聲——

“在緬皇帝的時代,我們勐穩民族就忠心耿耿地保護國家,擁護皇朝,自己管理好自己的部落。回顧歷史,在緬甸的歷次對外防禦戰爭中,以及內部的戰鬥紛爭,我們的民族始終是擁護政府的,始終嘔心瀝血地為政府軍服務。但目前在緬甸的100多個民族當中,竟然沒有我們勐穩民族,這是讓世界大吃一驚的事情。現在我們強烈呼籲,緬甸國家的政策憲法與法律,應該將我們的民族列入緬甸的正式公民,請問各位長官、各位代表,這是合理的麼?”

當這個“陌生人”演講到這一段落時,似洪鐘撞擊著與會人員的心,全場響起經久不息的雷聲般的掌聲。

在主持人的再三示意下,掌聲才停止了下來,大家接著倍感興致地聽王國達情緒激昂的演講:

“我想引用我們華人文化祖宗孔子的一句話,關於治理天下國家的九條最根本原則,分別是:‘修養自身,尊敬賢德之人,愛自己的親人,敬重大臣,體恤群臣,愛護老百姓招徠各種工匠,善待商賈行旅,親和諸侯……各位代表,我們作為臣民,已經做到了奉上,我們的民族為緬甸聯邦國家流了血,付出了生命的巨大犧牲,在經濟建設上也作出了很大奉獻,這個民族忠誠於國家政府是有目共睹的不爭事實。我們民族是事實存在的一個民族,我們有自己的民族習俗、文化、語言、信仰。國家既然已經對我們勐穩民族重視,我懇請政府體恤群臣、疼愛我們!我們10多萬人口的勐穩帛瑪民族請求,請求國會早日將勐穩民族列入緬甸聯邦公民法之中!

我認為,我們勐穩地區的漢人,能夠讓國家批准我們為緬甸國家民族之一的理由是:一是我們勐穩民族有世襲土司的歷史傳承;二是我們勐穩漢族歷代的首領自260多年以來,忠於緬甸國家防衛邊疆,從未反抗政府,政府讓我們抗搶,我們就抗搶上前線,政府讓我們放下槍,我們就安分守己地耕作田園,沒有抵抗過政府。三是我們勐穩地區的漢族百姓在政府需要時,出錢、出力、派人趕馬車,衝鋒陷陣,任勞任怨,為國家的正義戰爭作出了非凡的貢獻。“不把勐穩民族寫進憲法,聯邦民族大家庭就不全面,聯邦國家還存在有民族不平等現象,造成民主不團結現象,如果這樣,民族和睦豈不成了空話!”

王國達講話的話音一落,有鼓掌聲,也有議論聲。在丹瑞主席帶頭鼓掌下,不少的國家領導人及代表們也響起熱烈的掌聲。但是掌聲終究蓋過了議論聲。這是代表10多萬勐穩民族人民的聲音,第一次引起了眾多人心靈的共鳴啊!王國達激動得流下了淚水。

議會廳,掌聲雷鳴般地又響起來!

在休息時,許多議員將他圍了起來,大家讚歎說:“敏倫,你的聲音很好聽,很權威,讓我們第一次感受了你們這個民族過去的辛酸與未來的希望!”

王國達對人的感情是真摯、淳樸、厚道、義氣的。

他人性的光輝,如星光璀璨,灑落在歲月的長河,美麗而悠長。

1991年,段朝文副主席在大勐宜去世時,王國達親自主持喪典的全過程,忙前跑後地送葬到山上;

2004年10月1日,王國達剛出國回到緬甸,聽說楊紹旺主席在仰光去世的消息後,便風塵僕僕地趕到現場,從操持喪事到下葬墳山,竭盡心力。

2005年8月16日,高佔暘副主席在貴慨去世,,王國達正在瑞麗開會,特意與李繼洲、楊從筆趕回到貴慨,七、八天的時間,他們就一直為辦理喪事而沒顧得回家。

這幾位文化會的老前輩去世後,王國達逢年過節地都親自上家裡帶著禮品去看望他們的親屬們。對王國達的一言一行,鄉親們看在眼裡,記在心裡。在王國達周邊共事、處事的同仁們,也稱讚王國達的人品:“敏倫啊,真是很有人情味、有義氣的領導!無論人前人後,他都一樣真誠地待人!”

果敢文化會的楊成儒主席,與王國達多年之交,坦誠相待,兩個文化會在民族身份證的問題上多有溝通,凡事商討,達成共識,果敢在薩爾溫江(怒江)的東,大勐宜在薩爾溫江的西,可謂緬甸“東西文化”融洽的美談。

現任果敢自治區主席的白所成,原來是彭家聲手下的副主席,他與王國達也是相互尊重,互相仰慕,在兩個地區的事物工作的溝通中,雙方都理解、包容,薩爾溫江“東西兩岸”的人民親密來往,增進了同胞情緣。

現任雲南會館的第二顧問、羅星明副主席(羅星漢的弟弟),這樣品贊王國達:“敏倫他是一位德高望重的人,凡與人共事很謙和,虛心聽取對方的意見,在”兩岸“同胞中很有聲譽,大家對他有親和感。特別是他對國家大事的關心,重視在緬甸華裔們的尊嚴和福利,讓我很受教益,我很尊敬敏倫!”

信佛的人認為,你所說的話,你所做的事,既使有人不理解,但是土地可以感知,神在天上,看得清你所做的每一行舉。所以,不負他人,不負我心,才是這信佛的行舉啊。緬北風雲之大勐宜王國達傳(二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