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指蒼穹·中國防禦之盾紅旗9防空導彈

上世紀末應該作為第三代防空導彈發展與裝備的標誌年代,同樣也孕育新一代防空武器的胚胎。因為精確打擊、防區外(或超視距)發射、隱身與飽和襲擊已成了空襲體系的主要作戰方式;多武器配合協同、網絡化指揮已成為完整體系。防空武器系統面臨著多層次、多目標、隱身與非隱身、干擾與反干擾、真假目標混合飽和的精確打擊,這就要求不僅單個和單類防空武器的性能大大提高,而且必須形成多種防空武器有組織的防空體系,與相應的空襲體系對抗。而我國現役最先進的防空導彈紅旗9正是在這種背景下誕生·


劍指蒼穹·中國防禦之盾紅旗9防空導彈

紅旗9發射瞬間

紅旗-9與美國MIM-104防空導彈是等量級型號.美國MIM-104愛國者防空導彈愛國者防空導彈從1972年開始研發到服役總共花了13年時間;前蘇聯於1967年開始研發的S-300P也花了13年才正式服役;臺灣的天弓一型1981年開始設計到服役則花了12年的光景。紅旗-9大約在1980年開始研製,到1995年初步定型並少量生產交付實驗部隊試用花了約15年。以中國相對落後科技實力研製這類導彈,可見二院在紅旗-9身上花的苦工非比尋常。在上世紀80年代開始研製時,紅旗-9據傳參考了美國愛國者系統的導彈技術,這也是紅旗-9導彈跨代研製所導致的硬傷,只能從國際先進同類裝備中尋求研製目標。後來在採購俄羅斯S-300系統後,還為紅旗-9融入了一些S-300攔截彈的技術和設計理念。


劍指蒼穹·中國防禦之盾紅旗9防空導彈

美國愛國者防空導彈

紅旗-9是中國第一種具備有限反戰術導彈的國產武器系統,技術層次跨度頗大,因此倍受重視和寄予厚望。在研製過程中二院時時面臨無法想象的困難與壓力,因為我們自己與美俄兩國仍存在著大半代的技術差距(1995年)紅旗-9在S-300系列的競爭壓力下.


劍指蒼穹·中國防禦之盾紅旗9防空導彈

俄製S-300防空導彈


紅旗-9採用終端主動雷達制導,操作頻段為G波段,彈體長度為6.51m,相較俄羅斯薩姆-10防空導彈PMU系列使用的48N6系列的7.5m略小;紅旗-9的最大射程約125km(相當於48N6),最大射高18000m,對一般導彈目標的射程介於7~50km,射高介於1000~18000m;對巡航導彈射程7~15km,最低射高25m;對彈道導彈的射程7~25km,射高2000~15000m,最大機動能力22G。


劍指蒼穹·中國防禦之盾紅旗9防空導彈

紅旗-9B採用SJ-212相控陣搜索/火控雷達是先前航天二院發展的凱山一號(KS-1)地空導彈的SJ-202相控陣的放大改良版,單面天線能涵蓋120度的方位角,尖峰功率1MW,平均功率60KW,能同時追蹤距離300公里以內、高度7000m以下的100個空中目標,並自動進行威脅評估,選出最具威脅的六個目標優先接戰,從雷達接觸目標到發射導彈接戰所需的反應時間約12~15秒。


劍指蒼穹·中國防禦之盾紅旗9防空導彈

SJ-212相控陣搜索/火控雷達


紅旗-9防空導彈發射車與S-300地空導彈相似,起豎架上裝有四個導彈儲運、發射筒,同樣採用了將導彈拋射出發射筒之後再點火的冷發射方式。紅旗-9防空導彈系統的車輛都有一個共同的顯著特徵,就是發射車使用了國產的泰安8×8重型越野底盤,其他的車輛也是使用國產的6×6越野底盤,這也是從外觀上迅速分辯紅旗-9中遠程地空導彈的要點


劍指蒼穹·中國防禦之盾紅旗9防空導彈

泰安8×8重型越野

紅旗-9防空導彈系統能一次控制6枚導彈攻擊3~6個目標(採用兩彈打一機時可對付三個目標,而對付六個目標則是六枚導彈各接戰一枚),對同一個空中目標可先後動用兩枚導彈進行重複攻擊,導彈發射間隔時間約5秒。一個完整的紅旗-9旅級作戰單位由六個營級單位組成,每個營由一輛營級控制車、一輛火控雷達車、八輛四聯裝防空導彈發射車組成,每個營有32枚備射彈,而旅級單位還有一輛旅級指揮車,每個旅最多能同時接戰48個空中目標(平均每部火控雷達接戰8個)。


劍指蒼穹·中國防禦之盾紅旗9防空導彈

劍指蒼穹

而紅旗9的最新型號紅旗9B防空導彈系統.是S-300系統的衍生版,同時也融合了美國“愛國者”系統的某些技術,在某些性能方面甚至不遜於俄羅斯最新型的S-400防空導彈系統。紅旗9B防空導彈系統將美、俄先進技術融為一體,它的研製成功使中國成為在美、俄、歐之後,世界上少數能獨立研製整套遠程防空導彈系統的國家。

我國的整體工業基礎、軍事科研水平和裝備與世界先進水平仍然有相當大的差距,但中國人的智慧與創造力會彌補這一差距,中國與先進國家齊頭並進的局面,終將展現在我們的面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