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大夫石碏坑殺兒子毫不手軟,不留禍害在人間,大義滅親的典範

衛大夫石碏坑殺兒子毫不手軟,不留禍害在人間,大義滅親的典範


讀《石碏諫寵州籲》


衛前莊公娶了莊姜,還有妾室厲媯戴媯(必)。嬖人即身份卑下而受寵愛的人。


厲媯戴媯兩姐妹都能生育卻都早早去世,莊姜美而無子,就收養了妾侍戴媯的兒子公子完,這個乾兒子之後成功繼位做了

衛桓公。但是,福禍相倚啊。


那個受盡寵愛的嬖人,生了一個受盡寵愛的兒子,州籲(玉),好武的二世祖一個,愛耍刀槍,愛玩打仗,確實是有一點本事的。


可他什麼身份啊,他母親再受寵也只是個妾室,在當時的社會環境裡出身低下就是拖累。所以說,州籲是沒有插手軍務資格的。


他老爸衛前莊公卻不加管束,只懂寵不懂教。


大夫石碏(確)用“六順”“六逆”來勸諫衛前莊公,就是上級要理智下級要聽話之類的合乎禮儀的道德觀念和階級觀念,就不細說了。


石碏說:

你要定州籲做太子就定下來啊,不定下來的話,按他的身份就沒資格玩刀弄槍。


話是這樣說,難道真的能定下來嗎?石碏這些老臣怎麼可能不極力反對州籲這樣一個品德出身的太子呢?而且衛前莊公再寵愛也不至於把妾侍的兒子立為太子,階級觀念在那裡。


衛前莊公不聽石碏的話,繼續寵。


而石碏的兒子石厚攀上公子

州籲,兩個二世祖玩得不亦樂乎。就算石碏禁止兒子和州籲交往,怎麼可能呢,對於石厚來說,這可是一個臭味相投的金主啊。


石厚也不聽石碏的話,繼續玩。


石碏的話,主人不聽兒子不從,衛桓公繼位後,他就告老還鄉離開了。


其人生好似失意?且走著瞧吧。《石碏諫寵州籲》文段結束,故事卻從此開始了完全不同的走向。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誰能保證自己永遠得意?只有笨蛋能,因為他們覺得自己能。


石碏這個名字或許陌生,但是關於他的一個成語,一定是家喻戶曉的——

大義滅親


衛桓公繼位後,州籲仍然驕奢淫逸,就被衛桓公撤了官職。


州籲被激怒,腦殼就燒了,決定弒君自立。他帶著自己的人逃出衛國,自然也帶上了石厚,說不定就是石厚慫恿州籲弒君的。


呵呵,州籲還有一個好朋友,就是多行不義必自斃的共叔段。相見恨晚啊!州籲還幫過共叔段聯合各方力量兩次攻打鄭國。鄭莊公哪裡是好惹的,那兩個人就是找抽。其實也扯到一些政治規劃,州籲不算蠢到底,只是他的對手比他厲害太多。


州籲在衛國之外,聯合一些衛國流放在外的人,殺了老實巴交的衛桓公,自己做了君主,史稱衛廢公


就這諡號,衛國曆史上居然一共有四個君主擠著用,這個叫做衛前廢公,還有以後的衛中前廢公衛中後廢公衛後廢公。可見這四個人多不招人待見,給了這麼一個諡號。


衛桓公是春秋時期第一個被弒君奪位的君主,而州籲就是第一個弒君奪位的臣子。有第一個人做,開了那個頭,從此君位之爭徹底混亂,弒君成了習慣。


衛國人不擁戴這個好武殺兄的新君主,怎麼辦呢?衛前廢公石厚諮詢,石厚哪裡懂,就傻傻的去問一直反對自己的父親石碏


沒錯,石碏不知不覺殺回曆史舞臺了。石碏教他們,要衛國人同意你,就先要在周天子那裡得到認可,想得到周天子的認可,先去討好周天子的寵臣陳國君主陳桓公


於是這倆單純的孩子就奔陳國去了。


陳國是什麼地方?衛前廢公才殺了自己的哥哥衛桓公,衛桓公的母親戴媯就是陳國人啊!就是你殺了人,你還去找那個人的舅舅幫你?做什麼夢呢?可是那倆去了。


石碏馬上密報陳桓公,叫他先假裝接待,然後殺了這兩個畜生。


陳桓公抓住了他們,沒有自己動手,而是通知石碏自己派人來解決。畢竟這是衛國國君,陳桓公不需要惹禍上身啊。


石碏分別派了兩個人去殺了衛前廢公石厚石厚臨死之前還對殺手說:

我知道我錯了,死不足惜,但是我想再見一見我父親再死。


石碏卻不打算給兒子這個機會,不用上報,殺手直接回復石厚,你爸說他要你馬上死,不用見了。一刀下去,什麼鬼心眼都沒了,還磨蹭個啥。磨磨蹭蹭一準壞事。


大義滅親,禮成。


之後石碏再擁立的衛國新國君衛宣公,也是戴媯的兒子,小兒子,這個衛宣公也不是什麼好貨色,寵愛宣姜,就是文姜的姐姐,這個宣姜也不一般啊。


後來衛宣公生出的好兒子們都被壞兒子殺了,唉,衛國也就這樣了。


如果

石厚沒有那麼壞絕,石碏也不用這麼狠絕了。站在路人的角度看,大義滅親讓人拍手稱快,不失為一件美談,但站在當事人的角度呢?到底是骨肉之痛,下這個決定不容易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