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歷史中的司馬懿(2)

走進歷史中的司馬懿(2)

自從司馬懿屈從於曹操之後,就遇到對他的人生影響巨大的一個人——曹丕,曹操安排他和曹丕一起遊處。官也越做越大,歷任黃門侍郎、議郎、丞相東曹屬。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司馬懿跟隨曹操征討張魯,在張魯降曹之後司馬懿進言說"劉備以詐力虜劉璋,蜀人未附而遠爭江陵,此機不可失也。今若曜威漢中,益州震動,進兵臨之,勢必瓦解。因此之勢,易為功力。聖人不能違時,亦不失時矣。"曹操並沒有採納他的意見,"人苦無足,既得隴右,復欲得蜀。"這也是成語得隴望蜀的來歷。

司馬懿的建議從戰略上將應當是對的,那麼曹操為何沒有采納呢。除了曹操對司馬懿有猜忌和防範之心外,也是當時的形勢不允許,曹操何曾不想拿下蜀地,消滅劉備勢力。我們可以看看徵張魯的前後發生了什麼,建安十三年(208),赤壁之戰結束後,三足鼎立的形勢已經確定,曹操也再也沒有能力統一全國,回到許昌之後,馬上設立丞相,鞏固自己的權利,此時的曹操由於實力的增強,已經不想做一位漢室的忠臣,但是也明白漢高祖"高築城、廣積糧、緩稱王"的謀略。建安十七年(212年),荀彧因反對曹操稱魏公而死(一說被迫服毒自盡);建安十九年(214年),殺死伏皇后以及漢獻帝的兩個兒子;建安二十年(215年),冊封自己的女兒曹節為皇后;同年,征討張魯;建安二十一年(216年),曹操建立魏國,都鄴城,冤殺謀士崔琰;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操征討孫權,孫權向曹操稱臣,並上勸進表。從這一系列的行為可以看出曹操此時旨在鞏固自己的政權,清除反對勢力,軍事行動只是提升自己威望的一種手段,他在《讓縣本自明志》中也大膽承認自己是不會放棄權力的。詳細的分析可以參看張作耀先生的《曹操傳》,所以,曹操拒絕了司馬懿的意見。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魏國建立,司馬懿任太子中庶子,這時已經效力於曹氏八年,一直與曹丕相處,司馬懿選擇站在曹丕一邊,參與了曹丕的眾多大事件,憑藉自己的才華,為曹丕出了不少好主意,深得曹丕的信任和重視。"每與大謀,輒有奇策,為太子所信重。"與陳群、吳質、朱鑠號稱"四友",其中陳群出生潁川陳氏,陳寔之孫,有突出的治世之才,為曹魏政權的禮制和九品中正製做了重要貢獻,任司空、錄尚書事。吳質為建安七子之一,但出身寒門,在曹丕奪嗣過程中,出了不少計策,曹丕即位後,一直領兵在外,督河北諸軍事。相比較而言,朱鑠的名氣要小很多,後來也成為一名將領,在史書中的記載不多,當為曹丕重要幕僚之一。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司馬懿跟隨曹操征討孫權,孫權上表乞降,並上勸進表,曹操說"此兒欲踞吾著爐炭上邪!"就是說,這小子想要把我放在火上烤啊,想要陷我與不仁不義之地;曹操自己也說過,"就讓我做個周公就可以了",意思是,篡漢的事就交給我兒子了,我不放權,也絕不篡漢自立。這事司馬懿也進言勸進,勸說曹操應知天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