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鎣:礦山變青山 礦區變景區

4月30日,在華鎣市雙河街道的高頂山礦區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項目施工現場,200餘名工人正搶抓晴好天氣加緊施工。這個有12家礦山企業、面積50公頃的礦區將在不久後變身4A級景區,遊客在景區可實地全程體驗礦工工作和生活。

“目前,一期工程已進入掃尾階段,有望下月底完工。”項目施工方、華鎣市發展投資集團總經理王德全告訴記者,一期項目主要通過地質災害治理、礦渣整治、地形地貌恢復及園林景觀打造等措施進行綜合治理;二期項目主要通過礦洞體驗打造、栽植花卉、搭設觀光小火車、修建崖壁棧道等措施提升景觀效果,實現休閒、度假、康養目標。

事實上,因高頂山獨特的戰略位置和豐富的礦產、森林資源,自上世紀50年代末以來,歷經轟轟烈烈的全民大鍊鋼鐵運動、緊鑼密鼓的“三線建設”,為國家經濟發展及國防建設作出了重大貢獻。但大規模、粗放式的無序開採,礦區地質環境和生態功能遭到嚴重破壞,生態環境惡化、礦渣堆積、礦山地質災害頻發等問題十分突出。

改變得益於實施山水林田湖草項目。經過爭取,2018年,高頂山礦區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項目立項,總投資約1.01億元。在項目建設中,秉承“宜農則農、宜林則林、宜建則建、改造優先,杜絕大拆大建”的原則,尊重歷史保護文物,充分利用原有構築物,還原採礦歷程。

在項目實施中,華鎣市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和“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的理念,採取礦山地質災害治理、土地恢復治理、地形地貌景觀恢復治理、河道綜合治理、道路修復5大措施對整個礦區進行修復,著力打造成集華鎣礦業發展、科普教育、工礦生活體驗、特色農業體驗、親水康養休閒、山地運動於一體的4A級礦業遺蹟公園。

王德全表示,該項目的實施不僅可以全面遏制固體廢棄物汙染,消除因採礦活動造成的地質災害隱患,還能大幅提高全市森林植被覆蓋率,有效減少水土流失。同時,該項目還將工礦遺蹟和文旅產業相融合,大大提升土地利用價值,為當地群眾增加經濟收入,讓生態保護修復工程發揮出應有效益。(華鎣記者站 遊青 廣安日報全媒體記者 康建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