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科院腫瘤醫院李肖:哪些腫瘤患者適合介入治療?

出品 | 搜狐健康

作者 | 蔣力

編輯 | 袁月

儘管癌症離我們每個人並不遙遠,但癌症卻是可防可控的。2020年全國腫瘤防治宣傳週期間,搜狐健康邀請8位來自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的權威專家,圍繞癌症防治,從不同學科、不同角度,回答了大眾所關心的防癌、抗癌熱點問題。根據專家講解內容,搜狐健康對其中的知識點做出了歸納整理,在4月27日—30日期間,8位專家專訪稿件將陸續推出,歡迎關注。

本期關鍵詞:介入治療、微創、消融治療、綠色治療

受訪專家: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介入治療科主任 李肖教授

醫科院腫瘤醫院李肖:哪些腫瘤患者適合介入治療?

知識點1:介入治療的三大特點

介入治療是在數字減影血管造影機、超聲等影像設備的引導和監視下,利用穿刺針、導管及其他介入器材,通過人體自然孔道或微小的創口將特定的器械導入人體病變部位進行微創治療的一系列技術的總稱。

李肖教授介紹,介入治療實際上是利用現代手段來達到既往傳統的內科、外科治療的目的,它與其它治療方法是不矛盾的。

介入作為一個技術和方法,兼容性較強,可以滲透到各種疾病、專業和系統,是一種微創、高效、安全的治療方法。

知識點2:介入治療最常用在血管和腫瘤系統疾病

介入作為一種方法,不同專業和醫院的使用特點是不一樣的。介入治療最常用在血管系統和腫瘤系統的疾病的治療中。

腫瘤的介入治療範疇很大,主要分為血管介入和非血管介入兩大方式。

李肖教授介紹,血管像一個管道系統,當血管出問題時(例如血管堵了),以前是採取開刀搭橋的方法,現在有了介入手段,就可以直接開通血管,甚至患者不需要全麻,僅僅通過局麻,在清醒的狀態下就可以進行治療;如果是血管爆了,也可以通過介入治療在血管內做止血的操作。

在腫瘤治療上,介入治療可以做到精準診斷。傳統的活檢要想拿到腫瘤組織或標本,需要開刀或是採取其他辦法,而介入可以通過直接對準腫瘤,或在間接方法引導下找出腫瘤穿刺活檢,另外還有很多其他路徑,例如腎臟、肝臟的活檢,在病人經皮不允許的情況下,介入治療還可以直接進入血管內活檢。

傳統的病人給藥是全身性給藥,要想所有藥物聚焦到腫瘤上實際上是有一定消耗的;而如果腫瘤是血供豐富的實體瘤,使用血管介入治療,可以直接通過導管選擇性地進入腫瘤供血動脈內灌注抗癌藥物及栓塞血管物質,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除了血管內途徑,介入治療還有非血管途徑,它是通過影像設備實時引導下精準穿刺至腫瘤部位,通過物理、化學、內照射等手段,達到滅活腫瘤、減輕腫瘤負荷的目的,可聯合放化療與分子靶向治療,可有效提高手術切除成功率和遠期療效,其代表技術主要包括射頻消融、微波消融、冷凍消融、化學消融、放射性粒子近距離照射、納米刀等眾多介入治療方式。

知識點3:介入治療是一種“綠色治療”

哪些腫瘤患者適合介入治療?李肖教授指出,手術、化療、放療被稱為腫瘤治療的“三駕馬車”,介入治療與這些方法都兼容。介入治療是一種“綠色治療”,相對來說適應症較為廣泛,副作用和併發症比較少。但具體還要根據個體差異,來決定是否需要介入治療。

一方面,針對每位患者的情況,如果認定為介入治療的適應症,可以接受介入治療;另一方面,如果傳統治療效果不太理想,也可以嘗試介入治療。

知識點4:介入治療不會取代傳統療法

隨著介入醫學的不斷進步,介入治療在腫瘤治療中的地位逐漸凸顯,那麼未來介入治療有可能取代傳統的“三駕馬車“嗎?

李肖教授認為,存在即是合理的,每個時代的每種治療方法都有其合理性,介入治療並不會取代傳統療法。

李肖教授分析,一種技術的發展一定會經過冰點、狂熱再到理性的三個階段,介入治療在不同平臺開展的情況是不一樣的,有些單位可能開展得很火爆,但有些單位可能還處於冰點。在不同平臺上,每個醫生對疾病的認識和採用的治療手段都是不一樣的,每個病人的治療都是個體化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