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以筆為刀,橫絕六合,掃空萬古

你聽過他“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的豪情壯志,也聽過“我見青山多嫵媚,青山見我應如是”的淡然寂寞和“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心酸無奈。

辛棄疾,中國南宋偉大詞人,放在群星閃爍的兩宋文壇,也是穩坐頭幾把交椅。文筆斐然,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合稱“濟南二安”,這令人驕傲的文學造詣,你可千萬別把他當成文弱書生。

辛棄疾的正規職業,是一個壯健如虎的硬核軍人。所以,他藉助雄健沉鬱、婉而多諷的詩詞抒發的感情,絕不是單純個人的情緒表達,而是飽含著對中原收復失地,民族危亡之秋的憂慮,還有報國無門,英雄失路的悲憤。


辛棄疾:以筆為刀,橫絕六合,掃空萬古

辛棄疾


1.他生在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南宋紹興十年,辛棄疾出生於濟南府歷城縣。經靖康之役之後,北宋滅亡,南宋偏安江南,金國統治北方中原。沒錯,辛棄疾,出生在金國。他的祖父辛贊雖為金國人做事,但從小就告訴他,你是宋朝人,不是金國人,一家人民族意識及其濃厚,所以辛棄疾發誓定要奪回這淪陷的山河故土,榮歸故里。

英雄出少年。21歲的辛棄疾,便能召集兩千人,加入義軍反政府武裝,抗擊完顏亮南侵。

23歲,一戰封神。耿京派他出使南宋,和宋高宗談判,準備合作,裡應外合,反抗金國。合作協議談得很好,但在覆命途中聽過大哥耿京被叛徒所殺,他親率五十勇將與萬人金軍中拿下叛徒,毫髮無傷

。辛棄疾迴歸南宋,宋高宗折服於他的神勇,任命他為江陰籤判。辛棄疾本想自己可以大戰拳腳的機會終於來了,獻上全面抗金軍事戰略《美芹十論》。

但誰想,夢想的開始就是現實的終點,他人生抗金的高光時刻早已過去,往後餘生四十餘年,只能在詩詞中開疆拓土,重整山河。這一年,他25歲。

辛棄疾:以筆為刀,橫絕六合,掃空萬古

辛棄疾

由於辛棄疾的祖輩在金國做過官,迴歸南宋之後,他的身份尷尬,被稱為“歸正人”,縱然他有堅強不屈的抗金熱情,和文韜武略的軍事才幹,都會被南宋君臣排擠。

再加上,整個南宋朝廷軟弱無能,求和派得勢,辛棄疾的理想根本沒有出口,在政治道理上屢屢受到貶謫。至此,在往後的四十多年的政治生涯中,辛棄疾輾轉多地任官,中間因為多次上書抗金戰略建議,被朝中官員懷疑圖謀不軌,受到彈劾而罷官回鄉長達十八年之久。


辛棄疾晚年寫《鷓鴣天》,回想自己年輕時“壯歲旌旗擁萬夫,錦襜突騎渡江初”是多麼意氣風發,帶領軍隊抵抗金國。

“追往事,嘆今吾,春風不染白髭鬚”,可如今英雄遲暮,春風可以染綠草木,但在也不能讓自己年輕。

“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

更讓人痛心疾首的是,自己的抗金心血《美芹十論》終究沒派上用場,石沉大海,杳無音信。


2.北伐願望再次落空,卻成就了千古名篇

嘉泰三年,公元 1203 年,宋寧宗有意北伐,便徵召當時已六十四歲的辛棄疾做為抗金統帥,任知紹興府兼浙東安撫使。辛棄疾欣喜若狂,慨然接受。

開禧元年,公元 1205年,辛棄疾出任鎮江知府,鎮江作為抗金的前線重鎮,辛棄疾上任之後,便有意整頓軍隊,只為與金人一戰而成。但是他發現宋朝現在的軍隊實力極弱,而且畏懼金兵情緒過重,如果冒然開戰,只會大敗而回。


辛棄疾:以筆為刀,橫絕六合,掃空萬古

辛棄疾


於是,他建議宋軍需要時間,來重新編制訓練隊伍。但是他的建議根本沒被採納,因為他發現,韓侂冑之所以要北伐,其本意並不是真心恢復故土,而是在於彰顯自己的權位和名聲。

願望再一次落空的辛棄疾,在鎮江鎮江寫下千古不朽的壯麗詞篇,《永遇樂 • 京口北固亭懷古》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詞的上闋,寫到了孫權和劉裕,這兩位勇於北伐的英雄,其實是辛棄疾在寫自己,藉由他們來表達自己對北伐戰爭的心生嚮往。


辛棄疾:以筆為刀,橫絕六合,掃空萬古

孫權


孫權雖然六次攻打合肥不成,但是這種銳意進取的勇猛果敢,正是辛棄疾讚揚的,更是大宋王朝所缺乏的。

在辛棄疾的詞中,多次可以看到他讚揚孫權,所謂“生子當如孫仲謀”,這背後的原因無非是,當時的宋朝政權和三國時期的吳國一樣,都是偏安於江南,辛棄疾藉由孫權的意向,以實現戰場殺敵,重整山河,恢復中原的夢想。

詞的下闋,同樣借古,抒發自己壯志難酬,藉由“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 劉義隆的慘敗,來諷刺韓侂冑的草率北伐,勢必以失敗結尾。一句“廉頗老矣,尚能飯否”的反詰, 表達了自己年邁老去,但雄心猶存、不知是否可為國再次效力的無奈。


辛棄疾:以筆為刀,橫絕六合,掃空萬古

廉頗劇照


3.他的最後一口氣,都是在做著重整山河的夢

與韓侂冑的軍事意見上的分歧,使得辛棄疾再次被罷官。而一意孤行的韓侂冑失敗則在意料之中。

此後,南宋再次計劃北伐,想要立辛棄疾這面大旗,震懾金軍,連續三次詔令辛棄疾帶兵,給出的官職也逐漸提高,但年邁多病的辛棄疾均拒絕。六十八歲的辛棄疾,病重在床,彌留之際,用盡嘴裡最後一點力氣,說出的還是:“殺賊!殺賊!”。

三十年後,蒙古滅金,而後四十年,蒙古滅宋建元。

縱觀辛棄疾的一生,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


辛棄疾:以筆為刀,橫絕六合,掃空萬古

辛棄疾


他將對國家民族苦難的憂慮,渴望收復山河的壯志和報國無門的悲憤,全部注入到宋詞當中,將詩詞當成戰場,建功立業,成就中國文化史的輝煌。

辛棄疾的詠史詞,創新了宋詞的風格,被後人成為“英雄詞”“稼軒體”。在他詞中展現出的,這種“壯歲旌旗擁萬夫,錦襜突騎渡江初“的壯志豪氣,也有種“夢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俠骨柔情,不拘泥於特定的形式,別具一格,更值得讓人敬佩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