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應對大腦的近視?

我們必須承認,人類的思維先天不足,有侷限性,非理性是無法被清除掉的。跟一個人眼睛近視一樣,非理性是大腦的近視。眼睛近視了,需要佩戴眼鏡;那大腦的近視,該如何應對呢?

如何應對大腦的近視?

老喻的《人生算法》一課中給出了七個策略:

策略1. 要勇於承認“我不知道”。大腦經常只能處理一小部分信息。別騙自己

策略2. 從長期出發。出發點和願景很重要,你需要長線思考,關注長遠目標。

策略3. 知錯就改,不要追逐損失,不要自圓其說。學會止損,讓過去成為過去。

策略4. 多學習,知識+實踐,獨立思考,深入觀察事物的本質。

策略5. 掌握求真、理性的科學精神。

策略6. 學習多元化的思維模型,實現從多個維度去證偽。

策略7. 將正確的思維方式內化為一種行為習慣。

上面的七個策略,你是不是很熟悉?但把它們打包變成一串鑰匙或一箱工具,去開人的“非理性”這把鎖,還是第一次。

無論我們對上面的7個策略如何地熟悉,都有可能是吃不到的“草莓”,因為沒有用,所有沒有用。如同你知道“草莓”一詞在不同語種中的發音,但如果你從未嘗過草莓的味道,那麼只知道那些發音就沒有任何意義。如同知道很多美食,但如果沒有親口品嚐過,那麼美食對你就是沒有意義的。如同背會了幾本菜譜,但如果不去嘗試做出美味的佳餚,那麼也是沒用的。同理,上面的7個應對非理性的策略(猶如一筐草莓),如果沒有做到或部分做到,那麼就吃不到“草莓”。

七個策略未必能全部掌握,但哪怕掌握一個都可以。只要吃到其中一顆草莓,品嚐到那個味道後,它就會幫助你吃到更多的草莓。回到上面的策略,我曾做到或部分做到哪些呢?

1)勇於承認“我不知道”,承認不知道是智慧的開始。我也承認不知道,可我真的知道自己不知道嗎。承認不知道,需要承認的是具體的不知道,而不僅僅是一句“不知道”。承認自己不知道,可以少踩很多很多的坑。

2)有了長期思維、長期主義,就會遠離絕大部分部分誘惑,直接導致的結果就是理性成份佔比提高。在007的寫作就是一個長期的事情,初心不改,一直向前向前,帶著身邊的人向前。

3)知錯就改,是人都會犯錯,關鍵是不要犯致命的錯誤,對於個別的錯誤可以通過後期的正確給予稀釋。我不會用一個錯誤去掩蓋另一個錯誤。

4)深入觀察事物的本質,明晰了事物的本質真相,一直是我追求的。看到了本質,隨後的行動就理性了。如,知道“是思想和技術改變了世界而不是其他”這一常識,我的樂觀比例就大幅度增加了很多。

5)當然求真,難道求假。認假成真,將會過上苦惱的生活。

6)芒格作為榜樣,他的多元思維模型我一直在學習。思維模型也是我們的眼鏡,通過它可以規避或部分規避掉我們的認知不足。多元,可以讓我們去交叉驗證一些事物的真假.

7)內化,就是通過練習把前腦額葉增厚,然後行為方式成為理性,從此與眾不同。鄭淵潔說,“和別人不一樣”,是所有傑出人物的特徵。我只要變得比過去的自己好,捷徑是把前腦額葉增厚。

上面的7個策略也許一次不能全部做到,但可以一段時間內強化其中一個,如一個星期一個,七週就可以做完,然後不斷循環。就像富蘭克林一樣,他的人生信條有13個,也是一次做一個,逐漸形成和完善的。如此,會吃到更多的草莓。

【The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