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習慣性的囫圇吞棗,迷迷糊糊,一步錯步步錯

囫圇吞棗的思維是邏輯的跳躍,是思維上懶惰,是非理性的思考。

不少以理性著稱的人也會犯這樣的問題,習慣於以不變的邏輯,歸類的邏輯來籠統概括,很明顯這樣省腦力,但是思考的過程一定是不準確的。

《思考快與慢》一書中指明人有兩種系統思維模式,系統1是潛意識完成,是省電模式。

比如起床這個動作,開門的動作。系統2是複雜處理,高功耗模式,比如做高數題目,在於一步一步地求證,運用已有的知識去解答,特點在於每一步的推演都是有根據的。

我們習慣性的囫圇吞棗,迷迷糊糊,一步錯步步錯

思維的時鐘

然而對事物的思考是沒標準答案的,是求最佳答案的過程。這時候有經驗在邊上呼喚你,把這個事物交給它就會省力很多,即使它是未被證明是正確的。經驗源於你失敗或者成功的經歷。

如果這其中是沒有理性求證的,很容易產生亂七八糟的結論,因為是親身經歷,你就會很信服你的結論,也不會管它是對是錯了。

這時候遇到個事情,你會依賴於自己的曾經得出的結論,然後相當自信地完成歸類,繼續做出錯誤的選擇。

相信自己的“結論”,把新事物完成歸類,得出處理結果的過程,就是思維跳躍。

我們習慣性的囫圇吞棗,迷迷糊糊,一步錯步步錯

事件的是非對錯

這是常事,人需要自身邏輯自恰,簡單地說就是按照自身的邏輯推演的話,自己可以證明自己至少不是矛盾或者錯誤的。

所以在我們知識匱乏的時候,我們同樣會以自己貧瘠的知識來解釋這個世界,解釋自己的行為,即便使用的知識或者經驗是錯誤的。

自洽性比是否正確還要重要,人需要相信自己的判斷,否則他無法行動。

邏輯跳躍是非常常見的,可以說每個人都有過。主要的病症在於,思考的懶惰,知識的匱乏,感性理解,為了邏輯自恰。

他人告訴我們一件事的時候,思維懶惰的人會直接用腦子裡的其他人來套用要分別的人,心裡想,哦,這樣,我知道。

我們習慣性的囫圇吞棗,迷迷糊糊,一步錯步步錯

思想的匱乏

就感覺自己是極度瞭解這樣的人,也明白他們的心理狀態,殊不知,這樣的人可能連對自己都是不求甚解。

我們知道曾國藩用人厲害,他在用一個人的時候都要見5次以上。

很多時候,我們說一件事的時候只有觀點和主張,沒有論述。

因為說不出來,沒有思考過,這樣的說辭毫無力量。對此,不管這話來自誰,不管是偶像、權威也會有錯誤。抱著偶像的一句錯誤的話當心理支撐是傻。

我們習慣性的囫圇吞棗,迷迷糊糊,一步錯步步錯

對與錯的論據

我們時常要表達具體的觀點和主張,並對這些觀點主張提供強有力的論述支撐。

思維跳躍要麼是從陳述直接跳到結論,要麼是論據不充分,要麼論據是自以為是的結論。

比如常說的早起的鳥兒有蟲吃,“早起”得出“有蟲吃”的結論就是跳躍思維下產生的。

如果再附加說明“有蟲吃”是因為很多“蟲兒”喜歡很早就起來活動。

而其他“鳥兒”這個時候還在睡覺,這個時候早起才真的有更多吃到蟲兒的機會。類似的說法還有“早投資早收益”。

我們習慣性的囫圇吞棗,迷迷糊糊,一步錯步步錯

早起的鳥兒有蟲吃

人類的發展史就是不斷破除邏輯跳躍的過程,最近爆火的《手術200年》,一開始人們對知識太匱乏,無能力醫治人,便寄希望於神靈。

這是因知識匱乏導致的思維跳躍,沒有能力解決這個事情,於是很多人選擇相信神靈,以消除自己的無知,得到內心的慰藉。

放血療法的黑歷史,偶然被放血而救活的人彷彿讓群眾看到了希望。

接下來,不斷有放血療法的死忠粉。華盛頓,美國的開國之父。他本身就很篤信放血療法,平時在家就給傭人和奴隸放血。

我們習慣性的囫圇吞棗,迷迷糊糊,一步錯步步錯

血紅細胞血管場景

1799年,華盛頓患了咽喉炎,在醫生到來之前,他已經讓家裡人給他放血400多毫升,醫生到了後繼續放血,10個小時內一共放血3.75升,直到他去世。

發炎,放血;黃熱病,放血;腦子不舒服,放血;痛風,放血。

彷彿沒有放血治不好的病,那時候的醫療起到殺人的結果。由少量病人的被治好結果推向所有人,絕對不是理性。

我們習慣性的囫圇吞棗,迷迷糊糊,一步錯步步錯

採血實驗

其中不少大咖,偶像級別人物的篤信,使得全民皆信。

社會趨同效應更使得理性之光難以露出來,破除醫療的非理性很困難,而且時常以醫生的死亡為代價。

200年前的醫生在手術時是不洗手的,沒有微生物,細菌的概念,常常是做完手術直接去做下一場,還以不洗手為榮。

伊格納茲•塞麥爾維斯是婦產科醫生,他分析了助產士單獨接生的時候的死亡率比醫生來做還低。

我們習慣性的囫圇吞棗,迷迷糊糊,一步錯步步錯

細菌病毒

是不是醫生在上次手術時或者解刨屍體時手上沾上什麼不乾淨的東西?然後讓產婦生病死亡呢?他用對照實驗發現了死亡率從18%與2%的差別。

他在1850年的醫生公會上,發佈了這一發現。結果所有醫生炸毛,認為他侮辱醫生的聖潔,結果被關進精神病院,被打死,年僅47歲。

知識的匱乏,足以使人混混沌沌,如人之無眼。使自己的思維腳踏實地,步步為營,才可能讓人生有光亮。

生活中只有感情沒有理性是很慘的,一生拉弓,卻沒有箭支。

這是我們為什麼要終身學習的原因,你知道的更多確實能過更好的生活。

我們習慣性的囫圇吞棗,迷迷糊糊,一步錯步步錯

憤怒的拳頭

比如當代女性遭遇男人出軌的事之後,憤怒至極,悲傷得很,付出與得到產生強烈的差別,每夜哭啊哭。

女人比男人較會情緒化,這並沒有什麼不好,男性也不少如此,但是,缺了理性之光之後會產生糟糕的結論。

結論的荒謬程度與他的知識和判斷能力反相關。這些個結論反推起來足以說明那個人的層次的。

比如得出,男人不可信,毫無忠誠可言的動物,自己過就很好。可是人天性需要愛,那麼怎麼辦?愛自己。

我們習慣性的囫圇吞棗,迷迷糊糊,一步錯步步錯

愛人先愛己

然而懂得心理的人知道,愛需要通過傳遞才能產生更大能量。

愛自己只需要一定程度而已,愛他人必不可少。他人因我們的愛後,反饋回來的微妙愛意足以秒殺對於自己的愛產生的效果。天性設置而已。

比如男人以他充分的撩妹經驗得出,撩妹只需要懂女人心,一直哄一直騙,令她每天開心就行,這脫離了生活的本質。

得此經驗的人無疑是戀愛高手,然而篤信此結論將完全處理不好婚姻生活。

我們習慣性的囫圇吞棗,迷迷糊糊,一步錯步步錯

象徵婚姻關係的戒指

文章、馬伊琍的關係好像如此。馬伊琍需要平靜的生活,暖心的淡淡的關愛,共同陪伴孩子,可惜文章不會。

相比於生活思想的囫圇吞棗,思考問題的思維跳躍,工作中思想的邏輯性比較易得,你沒邏輯人家可不搭理你。

時而折騰,時而放蕩是每個人的自由。但一直折騰,放蕩,想來親人都容忍不下。

我們習慣性的囫圇吞棗,迷迷糊糊,一步錯步步錯

目光所及 · 皆是祝福--大樂上師

思考的懶惰,知識的匱乏,感性理解,為了邏輯自恰。

針對性解決問題並不複雜,讀書是多方面提升的最佳辦法。在遇到問題想不通時,徹夜難眠時,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