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威宁“乌撒”矮马为何在明朝供不应求?

贵州威宁地区养马历史悠久,在宋朝,乌蒙山区成为中原王朝买马的重要地区,主要通过泸州马市和广西马市进行交易。在元朝时在乌撒路地区设置大型牧马基地,把“乌撒马”称为囯马。到了明朝,由于中央政府加强了管理,贵州也作为一个独立省级行政单位建制,故明王朝中央直接在威宁地区开设马市或者直接向朝廷进行朝贡。

贵州威宁“乌撒”矮马为何在明朝供不应求?


由于战争和行政管理的需要,明王朝在西南 地区建立了大量卫所和驿站,威宁时称“乌撒卫”,并且威宁处于“南夷道”、“五尺道”的交通中心上,加之明朝“龙场九驿”的开通,西南地区用马量骤然增加。而贵州地区的山路泥滑崎岖,外地马多不适应,所以出现了继宋朝之后的又一次养马高峰。贵州马以水西马和乌撒马最为著名。《黔书》上记载:“水西、乌蒙近于西,故多良马,上者可数百金,中亦半之,其鬻于外者,凡马也。而其上者,蛮人爱之,不肯鬻,亦不频骑,惟作嘎祀鬼也,临阵乃用之,童死则以殉。” 可见当地居民对马之钟爱 以及欲买一匹真正乌撒马的昂贵与困难,有钱也不一定能买到 。

贵州威宁“乌撒”矮马为何在明朝供不应求?


这种马有何特别呢?

这种马的特征是:“状甚美,前膘鸡鸣,后腱犬蹲,膈阔膊厚,腰平背圆。”它的优点在于:“体卑而力劲,质小而德全,登山逾岭,逐电歘云,鄙螳螂而笑蝘蜒也。”马虽小而爬山快,所以绰号“爬山虎”。当地人养马之法极为精细,有史料记载 “秣之以苦莜焉,啖之以姜盐焉,遇暑渴又饮之以韭浆焉”(出自《黔记》)。由此可见,彝族人民养马非常精到。

贵州威宁“乌撒”矮马为何在明朝供不应求?


有明一代,马是乌撒卫的主要朝贡品之一,除每年额定贡马而外,三年一次朝觐贡马颇多,翻开《明实录.贵州资料辑要》可以看出,乌撒土府常以马为贡品,特别在明初,出征云南需要大量马匹,常在水西、乌撒买马,每次数百匹乃至五六千匹不等。卫所建立以后,需要大批操马。为了保证用马和补给马源,贵州各卫设有马政所专牧军马。副使李学一《马政所碑记》说:“我朝文武并用,安不忘危,马政之修,在京有太仆寺,在外有苑马寺,有行太仆寺,而各卫则指挥员专掌之, 以为武备虑也。贵州为西南重地,而远在万里,安能一日忘兵,又安能一日忘马!” 马政所建有马王庙,设置马槽,今天威宁县城还有马王庙遗址和马槽井的地名。

贵州威宁“乌撒”矮马为何在明朝供不应求?


每年明朝官府下买马之令,分派领养之军,定刍秣之价,经医药之费,严私骑之禁,繁殖种马,以供军用。贵州为几省驿道所经,驿道线长,运输繁忙,而且贵州的驿道不通车,驿运、邮传皆用马匹,民间运输亦以驮马为主,每年所需驿马千余匹,均由沿途司、府、州、县备办,这些都促使民间普遍养马。

贵州威宁“乌撒”矮马为何在明朝供不应求?


所以,若果说是战争刺激了宋朝时威宁地区的养马业,那明清时期主要是交通运输的特殊性刺激了威宁地区的养马业。

贵州威宁“乌撒”矮马为何在明朝供不应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