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月銷萬輛意味著什麼

特斯拉進入中國以來,一直被認為將扮演“鯰魚”的角色,目的是為增強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競爭與活力。如今,特斯拉本土化生產後,3月銷量超過萬輛,其在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中越來越像一條“鯊魚”。

根據相關數據顯示,3月我國新能源乘用車銷量5.4萬輛,同比下降48.8%,前3個月累計銷量11萬輛,同比下降56.1%。特斯拉官方數據顯示,3月,特斯拉Model 3銷量10160輛,環比增長160.51%,超過第二名比亞迪5000餘輛,幾乎是國內所有造車新勢力銷量之和的2倍。今年前3個月,特斯拉累計銷量達到16680輛。自1月國產車型交付開始,特斯拉在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已經連續3個月保持銷量第一。有專家表示,特斯拉在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份額已超過30%。此外,4月10日,續駛里程達668公里的特斯拉Model 3國產長續駛後驅版開啟預訂,訂單在隨後的24小時內迅速突破了2萬輛。

■銷量暴漲

有觀點認為,特斯拉國產和之前蘋果手機入華之路很相似,而且這兩家公司也有很多的相似點。特斯拉汽車和蘋果手機儘管是不同領域的產品,但它們一直都是各自行業的翹楚,產品價格偏高,技術水平、性能表現都處於頂尖水平。特斯拉國產之後,一定會對相應區間的純電動車型產生衝擊,而且短期影響更顯著。畢竟特斯拉代表了純電動汽車的巔峰技術水平,續駛能力穩定、動力強勁,售價不到30萬元,輻射大部分中高端細分市場且居於高端燃油車對標車型價格的底部。特斯拉在很多消費者心中一直是純電動汽車的標杆式存在。本土化後價格下降,使消費者在短時間內釋放出強大的購買力。

羅蘭貝格全球合夥人方寅亮認為,特斯拉銷量暴漲的主要原因是缺乏競爭對手,30萬元純電動汽車、國際品牌、Model S拉動的高端定位、科技背書、超跑定位等因素,導致在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確實很難找到第二款同類型產品。此外,一線城市的牌照優勢有利於特斯拉相對高端的定位。再加上本土化前積蓄的需求釋放,去年很多希望購買model 3的消費者在等待本土生產之後的降價,現在整體價格比較合適,購買力自然得以釋放。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副秘書長郎學紅認為,國內新能源車企要對當前的市場形勢有充分的認知,應該思考為什麼特斯拉能夠完成這麼高的一個銷量。在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並不強大的市場環境下,相關企業要高度重視特斯拉對新能源汽車市場的衝擊,也要分析特斯拉的產品、定位和營銷模式,揚長避短。

新能源汽車獨立研究員曹廣平則認為,特斯拉與造車新勢力半年多的同臺競爭,雙方几乎面對同樣的產業環境,其在某些外部條件上還不如國內企業,尤其在上個月能以兩倍銷量碾壓一眾造車新勢力,表現出的不僅僅是量上的差距,更多的是質的區別。其根源在於企業各方面的基因差異,形成的造車新“實力”也就各不相同。

曹廣平進一步分析表示,在融資方面,特斯拉是對資方負責,而一些新造車企業表面上也是對資方負責,實際上大多是對“長槓桿”的資方負責,這一點從融資後的燒錢方式上就可以看出來。在品牌運營方面,特斯拉的品牌效應之所以不用宣傳就能達到較好的效果,是因為有創新的技術和產品從內到外的支撐,而部分造車新勢力在這一點上卻截然相反,先包裝品牌,然後再試圖靠品牌支撐產品。在技術創新方面,特斯拉非常善於利用有限的資金,進行創新設計,然後產品受到市場認可繼而熱賣,反過來回收資金並給出資人信心,之後再融資,從而形成良性循環,其自帶光環效應的背後是其強大的造血功能。在管理制度及企業文化方面,特斯拉較為良好的現代企業制度和創新文化,是其產品線循環發展、永遠保持不竭創新的保證。

■開始收割車市?

方寅亮表示,特斯拉的產品競爭力出色,在電驅動、軟件能力、產品設計上有優勢,也形成了規模,增強了消費者購買信心。這方面,自主品牌能力弱了一些,高端品牌也沒有針對性的產品。因此有理由相信,特斯拉未來仍將強勢,尤其是Model Y本土化生產後,將進一步增加銷量。

曹廣平認為,從特斯拉進入中國通過審批、建廠、投產、零部件部分本土化生產、產品線下探及降價,以及後期國外提供的乾電極、預鋰化技術,國內寧德時代提供鐵鋰電池等一系列技術支撐動作來看,特斯拉上半年對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收割基本已成定局,下半年乃至以後的市場情況,就要看其他新能源車企的應對措施了。

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指出,僅憑特斯拉一個品牌對所有市場大小通吃是不現實的,特斯拉不可能對所有市場產生衝擊,在中端產品和入門級產品市場,還是自主品牌的天下。此外,崔東樹表示:“受疫情影響,目前國內汽車市場還處於恢復期,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在其目標市場仍然具備一定競爭力,3月銷量的懸殊應是暫時現象,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銷量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如何撼動特斯拉

今年年初,特斯拉曾宣稱Model 3本土化率將在年底提高到100%,並有意為其換裝鐵鋰電池,這就意味著,特斯拉在中國生產的產品仍有巨大的降本空間。國信證券對Model 3標準續駛升級版進行測算時發現,預計在實現100%國產化的前提下,Model 3價格將下探到21.7萬元,仍能維持與美國一致的25%毛利率。

中信建投證券認為,當前Model 3長續駛單電機版已經具備出色的性價比,如降價至30萬元內,再考慮未來可能下探至40萬元以內的Model Y,特斯拉麵對純電動汽車競品時幾乎將實現降維打擊,Model 3和Model Y將大概率稱雄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

曹廣平認為,在找到差距後,在國內純電動汽車與特斯拉產品價位開始短兵相接的情況下,建議自主品牌在以下三個方面努力。一是要在戰略層面下決心並且下苦功夫,優化公司治理結構,著重建立起在世界上能夠領先的現代企業制度,虛心向華為、特斯拉、豐田等先進企業學習,積累軟實力,才有可能積累硬實力;二是加強技術創新,尤其是與優秀的電池企業、動力系統供應商、智聯化系統等供應商建立牢固的高水平技術聯盟,並有獨特的大量技術創新做產品保證和技術支撐;三是要在產品層面找到更佳的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結合熟悉國內消費者的優勢,致力於提供區別於特斯拉的差異化產品,如即插即用型增程模塊式電動汽車、電池容量可更換式電動汽車、低速經濟型電動汽車等,待企業各方面資源積累到較高水平後,再與特斯拉在高端產品市場進行競爭。

方寅亮表示,競爭沒有捷徑,本質還是要做好產品,特別是一些關鍵性指標,如續駛里程、品質、可靠性、創新體驗、售後服務等。自主品牌可以去挖掘一些用戶場景,識別出自己的差異化目標客群,在產品和模式上做出特色。特斯拉並不完美,在銷量爬升後,其品質一致性、可靠性、售後服務就將開始承受壓力。

正如工信部部長苗圩所言,競爭是促進企業進步最好的措施和手段,特斯拉帶來競爭壓力是一件好事,便於國內車企相互學習、取長補短,最終結果肯定是市場決定,優勝劣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