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縣木塔—北國之寶

宋遼之際,北國遼興宗清寧二年(1056年),田和尚奉敕於蕭皇后家鄉(現朔州市應縣)佛宮寺內募建成釋迦塔,是為皇家寺院;至金明昌六年(南宋慶元一年,公元1195年),增修完畢,現俗稱應縣木塔。

應縣木塔—北國之寶

應縣木塔

楊家將可歌可泣的抗遼故事就發生在應縣附近懷仁的黃花梁,從北魏開始已經成為兵家必爭之地。人們根據民間傳說,把黃花梁附近的一片荒灘起名為金沙灘,即楊家父子最終兵敗之地。現在為了紀念楊家將的抗遼傳奇,將之命名為金沙灘古戰場,以供遊人懷古遙思!

應縣木塔—北國之寶

金沙灘(網絡圖片)

應縣木塔突破了局限的中柱式結構,成就了67.31米的高度,又以層間木柱支撐和榫卯結構,使其歷經千年風雨屹立不倒,成為世界現存最古老的木塔,得以與比薩斜塔、埃菲爾鐵塔並稱“世界三大奇塔”。

應縣木塔—北國之寶

榫卯結構

應縣木塔—北國之寶

紋飾

晴空下,伴著雨燕的嘰喳與塔鈴的清脆叮噹,木塔似乎在訴說著歷史的滄桑。塔匾中的“峻極神工”和“天下奇觀”見證了明朝天子守國門的武舉;木塔上的彈痕彷彿喚起馮閻大戰時的崢嶸歲月。

應縣木塔—北國之寶

塔鈴

應縣木塔—北國之寶

釋迦塔

佛教認為“塔即是佛、佛即是塔”,塔內供奉的兩顆釋迦牟尼佛牙舍利使得人們對佛的信仰與崇拜達到了巔峰。進而成為了國內供奉佛祖舍利的三大寺院之一,其他兩個為供奉佛指舍利的陝西扶風法門寺和供奉佛牙舍利的北京靈光寺。

應縣木塔—北國之寶

網絡圖片

應縣木塔—北國之寶

法門寺(網絡圖片)

應縣木塔,中國首批國家重點保護文物單位,中國古建築斗拱博物館(54種斗拱),現存世界木結構建設史上最典型的實例,中國建築發展上最有價值的座標,抗震避雷等科學領域研究的知識寶庫,考證一個時代經濟文化發展的一部“史典”。

旅遊路線:火車:到達應縣火車站,出站口對面有綠色公交,可直達木塔,5元車票,可微信;返程可在附近汽車站對面坐公交,到達火車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