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座佔地10萬方的大廟,被稱為“第二個紫禁城”,比泰山更有價值


這座佔地10萬方的大廟,被稱為“第二個紫禁城”,比泰山更有價值

素稱齊魯大地的山東,不但景色怡然,而且歷史悠久。在這塊齊魯大地上,還孕育出了儒家文化,眾所周知,孔廟就在山東的曲阜。在山東的另一個地方泰安,除了有被稱為五嶽獨尊的泰山,還有位於泰山山腳下的一座千年古廟。

這座廟往往容易被人忽略,但是它在中華歷史上是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的,它就是被稱為“第二個紫禁城”的岱廟,岱廟還素有華夏名山第一廟的稱號,與故宮齊名,藏有中國最早的石刻。

岱廟歷史

岱廟處於山東泰安,在泰山的南麓,由於緊鄰東嶽泰山,所以岱廟還有一個別名叫作東嶽廟。岱廟修建於漢代,發展到唐代時已經宮閣輝煌

了。岱廟通常是作為歷代帝王侍奉泰山神靈和舉行祭祀大典的聖地,所以歷朝歷代的皇帝都對這座廟有著特殊的關照,對岱廟非常的重視,一直都是不斷的在擴建整修,如今岱廟的規模已經達到了10萬多平方米

這座佔地10萬方的大廟,被稱為“第二個紫禁城”,比泰山更有價值

岱廟經歷了兩千多年的歷史,逐漸形成了全國最大的古建築群之一,與北京故宮、承德避暑山莊、山東曲阜三孔,齊名並稱為中國四大古建築群

古時民間還流傳著這樣一句俗語,“遊泰山不遊岱廟不成其遊也”,意思就是說如果只遊泰山而不去岱廟看看,那這就是一次失敗的旅行。由此可見古人老百姓們對岱廟的評價之高。

漢武帝時期,修建了岱廟,並且在巡查此地時,下令讓人們在泰山廟裡種植了數千株漢柏,其中的一棵還是漢武帝親自種植的,後來深受乾隆皇帝的喜愛,並且親自繪製了“御製漢柏圖”刊碑立在樹的旁邊。

這座佔地10萬方的大廟,被稱為“第二個紫禁城”,比泰山更有價值

唐時又種植了槐樹。現今岱廟內古樹參天,還留有200多株,最著名的就是“漢柏”和“唐槐”。宋太祖時期,岱廟首次進行重修工作,進一步的擴大了岱廟的規模,同期,由於民間活動的頻繁舉行,岱廟的廟會逐漸形成,之後的每年都會定期的在三月二十八日舉行,這個習俗也一直保留在現在,並且聲勢浩大。

到了元末,由於戰亂頻繁,岱廟也慘遭其害,被毀的七零八落。此後在明朝,又集聚天下最精良的材料,歷時十餘年開始重新進行修建。明朝之後,岱廟經歷了大大小小的地震和自然災害,經過不斷修修整整後,使之保持原來的模樣。

新中國成立後也進行了多次的翻修。在一九八六年二月一日,泰安博物館正式成立,館址設在了岱廟。一九八七年,岱廟被正式列入了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的清單

這座佔地10萬方的大廟,被稱為“第二個紫禁城”,比泰山更有價值

岱廟建築

岱廟的建築風格採用的是標準的帝王宮城的樣式,廟內的宮殿有150多間,周圍環繞大概有1500多米。岱廟的總體佈局是古代建築群中規格最高的,以縱橫雙方擴展的組群佈局形式,均衡對稱,這種的排列布局主要是為了展示儒家文化的禮制觀念,從外表看起來顯示出了岱廟整體形象的威嚴莊重。

正陽門可以說是岱廟的門面,象徵著岱廟的尊嚴,在古代只有帝王才有資格進出此門,被譽為帝王之門。古代皇帝來岱廟進行祭祀活動的時候,首先會在正陽門外的遙參亭進行祭拜,只有在遙參亭參拜之後,才能表示出對泰山神的信奉和尊重,最後才有資格入廟祭祀。

民間因此流傳著“參拜泰山神,先拜遙參門”的諺語,從一定意義上,

岱廟是比泰山更具有人文價值

這座佔地10萬方的大廟,被稱為“第二個紫禁城”,比泰山更有價值

岱廟的主體建築是天貺殿,是中國古代三大宮殿式建築之一,天貺在古代是賞賜的意思,取名為天貺,是因為相傳在宋朝,在六月初六那天,正好有天書降臨於泰山,宋真宗在第二年就在這裡以最高的規格修建了天貺殿,所以取名天貺一定程度上也剛好呼應了泰山神靈,也反應了對泰山神靈的尊重。

在天貺殿內還侍奉著一個山神叫作東嶽大帝,有這樣一個傳說,說東嶽大帝即就是在《封神演義》中,姜子牙奉元始天尊的命令,封屢次樹立赫赫戰功的黃飛虎,黃飛虎就是“東嶽泰山天齊仁聖大帝”,掌管這天地之間的禍福旦夕,不管是真是假,這樣一則傳說著實給岱廟又披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

岱廟文物

岱廟除了具有悠久的歷史和令人歎為觀止的建築之外,文物的遺存也是數量巨大的。岱廟裡保存了歷代帝王祭祀泰山神所用的祭器、供品和各種工藝品,價值連城。更為珍貴的是,這裡還有184塊歷代碑刻和48塊漢畫像石,憑藉這些碑刻和像石,岱廟成為繼西安、曲阜之後的我國第三座碑林

這座佔地10萬方的大廟,被稱為“第二個紫禁城”,比泰山更有價值

在眾多的碑刻裡,光是漢柏院內就有90多塊。在這90多塊裡不乏眾多名人的作品,具體有東漢張衡的《四愁詩》、曹植的《飛友篇》、陸機的《泰山吟》、謝靈運的《泰山吟》、宋朝書法大家米芾的《第一山》、明朝陳昌言和左佩鉉的《漢柏圖贊》以及乾隆皇帝親自御製的《漢柏圖》,還有很多當代的名人也紛紛在岱廟裡留下墨跡。

在岱廟裡的殿堂臺基下有一塊石碑,在用玻璃小心翼翼的護罩著,享受著特殊的待遇,想必也特別的珍貴,沒錯,這就是享譽全球馳名中外的名山刻石之祖”秦刻石

這顆秦刻石來頭不小,在上面清晰的刻著秦始皇嬴政的功德以及秦二世的詔書,而秦刻石的提筆者就是當朝丞相李斯書寫的

這座佔地10萬方的大廟,被稱為“第二個紫禁城”,比泰山更有價值

李斯眾所周知,他不只是一個政治家、思想家,而是還是一個書法家,秦朝能夠統一文字為小篆絕大多數的功勞都是李斯,李斯所擅長的書法就是小篆,他所書寫的小篆在簡練秀雅的同時不乏鏗鏘有力、剛勁挺拔,給當代的文字增添了不少的活力。

但是這顆秦刻石也是命運多舛,經過幾次的失而復得之後,現今卻只剩數十個殘字,也正是因為這樣才顯得秦刻石如此珍貴,成為稀世之寶,後來被列入了國家一級文物

在一九八八年的一月,岱廟成功的被列入了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岱廟之內的碑刻形態各異,大多都經過了兩千多年的時間跨度,是一座當之無愧的天然的中國曆代書法博物館,對於我國曆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價值和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