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的人生,該調成“靜音”模式

中年的人生,該調成“靜音”模式

人生軌跡如拋物線,後半弧必然下降,直至落地。如果說50歲以前的人生,成長、奮鬥與拼搏是主旋律,是被動的,那麼,中年之後的人生才有資格說,人生進入下半場,喧囂已過,該回歸自我,脫胎換骨換種活法,主動調成“靜音”模式。

突破傳統思維,淡定開始人生下半場。雖說中年的人生經驗資源實力達到高峰值,但在傳統思維的影響下,覺得50歲已經老了,該是考慮退休,養花喂鳥公園打撲克的歲數了。

實際上,隨著生活水平提高與科技的進步,現在國人人均壽命已經達到72歲,隨著基因工程、生物工程的突破,人類平均壽命在今後會每過10年就增加1.1歲;世界衛生組織把41歲—65定為中年人,65歲之後才定為初期老年人,85歲之後才是真正老年人。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年齡跟人的心態有關,人的心態能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人的壽命,也就是說一個人的思想心態越“年輕”,那麼他的心理年齡也就越年輕,壽命就越長。所以善於調節和控制自己情緒的人,只要心態好,不服老,即使80歲,心還是年輕的,風靡網絡的79歲中國大爺王德順T臺上走秀北京時裝週,潮爆全場就是明證。

所以我們首先要突破傳統思維的束縛,調整好心態,不可人未老心先老,主動突破自己舒適安逸的生活習慣。人到中年,人生進入下半場,知天命,懂人生,走過風雨,見過彩虹,閱歷豐滿坎坷,心智全面成熟,是人生最豐碩的時節;同時也是命運的轉折點和里程碑,是下半場人生的起跑線。自我做主,規劃的人生仍需努力,不意味著可以歇腳止步,人生有涯學無止境!奮鬥到今天,物質生活上不再缺少什麼了,接下來學會蛻變,開始自己的一個新人生,想做的就是怎麼快樂、充實人生,豐富精神和靈魂的事情,實現人生更高層次的價值。比如說照顧老人孩子、關注慈善事業、投身希望工程、投資銀髮事業等。

從心態講,中年的人生,開始看淡看透,隨遇而安。人到中年天過午,這個歲數了逐漸明白:幸福指數,完全取決於心態,物質的滿足,並不一定帶來心靈的富裕和逍遙。人生淡定、寵辱不驚,不勉強人意,不取悅他人,不看人臉色行事;棄我去者、亂我心者,昨日之日不可留;放棄執念,知足常樂,不再患得患失,是你的,遲早會來,不是你的,就別再勉強;看淡看開,不再強求結果,切莫自尋苦惱,讓慾念簡單從容一些,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人生開始多做一種減法,活一天少一天,珍惜每一天,學會隨遇而安,隨緣惜友,珍惜有緣相遇相交的人;半百人生,遇人無數,但知己難求,所以,這個年齡再遇見知己不容易,更要珍惜好朋友,體貼知己心,相互快樂著對方的快樂,相互惦記著對方的冷暖,有事沒事常聯繫,能遇到他們,是你一生中最寶貴的財富。

中年的人生,該調成“靜音”模式

半生漂泊,真正更值得珍惜的,是以親情、愛情為紐帶的家庭。回望過去的半生,經歷過風雨,也見過彩虹,驀然回首,發現曾經苦苦追求的所謂功名利祿,如過眼雲煙,與自己漸行漸遠,而年過半百,拼搏過、奮鬥過,命八尺難求一丈,物質財富該得到的已經得到,不該得到的也不屬於你了;此時的中年男人,家庭爬坡過坎,肩上壓力山大,更應該明白,家庭,是你責任的歸宿,責任是中年男人的骨骼,拼事業賺錢養家的目的是為了一家人的幸福溫馨。所以你得知足常樂,該把餘生進行重新分配,收收心,把時間多些迴歸家庭,彌補一下以往的虧欠;幸福的家庭,不僅只是物質的富有充裕,還有精神層面親情和愛情的交融與交流,一家人開開心心,其樂融融,老人精神的撫慰、小孩父親的關愛、妻子長情的陪伴,都需要中年人的傾情付出和守候。

從生活質量來說,注重健康,迴歸家庭,親近自然,開始追求一定的品味但不奢侈。中年人,該為自己好好活多些考慮了。年輕時喊在口頭的身體是革命的本錢,眼下的各項指標爆表的體檢報告,像是奔馳的救護車時刻在警醒你:曾經的一路風雨打拼,身體也開始走下坡路了,該計劃為自己養生,活出健康的自我。五十歲的人不再向往追求燈紅酒綠、推杯換盞的夜生活,逐漸關心起體檢和健康飲食、保溫杯泡枸杞、擼鐵什麼的;喜歡鬧中取靜,離塵囂遠一點,離自然近一點,下班時經過熱鬧的農貿市場,聞著瓜果蔬菜的甜香味,感受一下只能在農貿市場裡實現財務自由的成就感,然後就回家,看看書、上上網、聽聽音樂,走走步、爬爬山,幫愛人做些家務,多和兒女溝通交流,再就是逛逛街、關心美食和健康,會發現以往逛街就躲的商場的專賣店裡的服裝 ,確實比其他地的品位高出不少,價錢也不是負擔不起。節假日也大致如此。

如果時間允許,再像模像樣地學古人體驗所謂的幾大雅事:品茗、聽雨、蒔花、尋幽什麼的,這些親近大自然的雅趣似乎已經離我們現代社會漸行漸遠,其實它們一直就在我們身邊,只是缺少我們的傾情關注。

中年的人生,該調成“靜音”模式

人到中年,工作上別懈怠,依舊要努力。

不管什麼年齡,都要懂得人生當自強,有方向,有汗水,才有收穫,“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沒有停下來的理由,別為自己的懶惰找藉口。在事業方面,退休尚早,正是傳幫帶的好年齡,有豐富的工作經驗又無家庭子女等後顧之憂,能全身心投入工作,更難能可貴的是心態穩定,對單位、對家人有厚重的使命感與責任感,所以還是應該不忘初心,志在千里,繼續發光發熱。

中年人的餘生依然很長,依然有節奏,需要我們換腦筋,放慢節奏,調低音量,多做減法。“靜音”模式的餘生值得追求與實踐。

中年的人生,該調成“靜音”模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