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真實的火神山,它的設計巧在哪裡?

最近我看到一條新聞,4月20號,哈薩克斯坦按照武漢火神山醫院的模式,建設完成了一座應急傳染病醫院。這座醫院將會在內部調試完成之後,開始收治病人。而早在這個月6號,韓國版的“火神山”醫院就已經開始投入使用了。

這兩條新聞,都讓我們看到,中國在抗擊疫情期間,建立的 “火神山”“雷神山”兩座醫院,正在成為其他國家學習的範本。

看看真實的火神山,它的設計巧在哪裡?

一說到武漢這兩座醫院,總是離不開兩方面的討論。

一方面是“中國速度”,也就是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從項目規劃到建成,一共只用了10天的時間。

對於“中國速度”這件事,你肯定能說出很多門道。比如新聞中就會提到,這兩座醫院的設計規劃,並不算是從零開始,其實是借鑑了2003年非典期間,“小湯山”醫院的模式;再比如這兩座醫院在建設期間,有3萬名工人加班加點、24小時不停歇地工作。人多力量大、建設速度快,是我們中國的傳統優勢,畢竟“基建狂魔”這個外號,不是隨便取的。

但是關於這兩座醫院還有另一件事,大家往往容易忽略它的重要性,就是“零感染”。這兩座醫院,都是抗擊疫情的最前線,也是病毒最容易傳播的地方,但是在它們運行的過程中,都實現了醫護人員的“零感染”。

你想,這兩座醫院運行的時候,我們對於新冠肺炎的認識,還停留在一個比較初級的階段,對於病毒的傳播性,大家心裡其實也沒譜。

如果我們把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比作是一次和死神的賽跑,醫院建得快,只能證明我們“跟得上”,但實現醫護人員的“零感染”,才能證明我們“打得贏”。

在今天我就為你分享一下這篇文章的觀點。

我先說一個讓我最驚訝的,火神山醫院在建築形狀的設計上,就考慮到了降低感染這件事。

如果你單獨拿出火神山醫院的一部分看,你就會發現,它像是一個“工”字形,工人的工。

這個“工”字形的安排,背後可是有很多門道的。稍微和你解釋一下,“工”字形的那兩“橫”,是病人住院的地方,而“工”字的那一豎,是醫生主要活動的區域。

這個設計有什麼好處呢?我在文稿中插入了一張圖片。從這個圖片裡你可以看到,“工”字形的設計,讓醫護人員和病人生活的區域,剛好被隔開,而且他們的動線,也就是在建築中走路的路線,也是儘可能地錯開。這讓醫護人員和病人,除了必要的治療以外,儘量降低接觸機會。這在最大限度上,保護了醫護人員,降低了他們的感染概率。

看看真實的火神山,它的設計巧在哪裡?

“工”字形的設計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容易複製。你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我們把好幾個“工”字形,都通過中間那一豎串聯起來,那整個醫院,就像一塊魚骨頭一樣,可以無限延展。並且這個魚骨頭怎麼延展,都不會影響到原有建築的運行。

這是建築設計在形狀上的講究,咱們再來說說火神山在建造方式上的考慮。

火神山採用的是一種叫做裝配式建築的生產方式,也就是說,不在現場澆築混凝土,而是把牆面、板子和柱子在工廠中生產好,然後在場地內組裝。這樣一來,火神山雖然是一整座醫院,但其實你可以把它看作是一塊塊積木拼接起來的。

這樣帶來什麼好處呢?顯而易見的好處是建得快,這不用多說你也明白,但是,除了能建得快以外,用搭積木的方式建建築,其實也是為了降低感染率。

為什麼這麼說呢?

在做設計的時候,設計師是把火神山醫院,拆成了一個個的小積木塊,每一個小積木塊的尺寸,就叫做“模數”。比如走廊的最小模數,是3米×3米,病房的最小模數,是3米×6米。

而在每一個積木塊裡,都可以繼續拆分,根據實際需求,隔離出更小的房間。比如說在兩個確診病房之間,就需要單獨隔離出一個緩衝間。

看看真實的火神山,它的設計巧在哪裡?

我在文稿中插了一張圖,你可以看到最後達成的效果。整個醫院根據感染的風險,分別分成了汙染區、半汙染區和潔淨區。醫生的活動範圍,最多會深入到半汙染區,而從半汙染區進入潔淨區的時候,又需要經過層層的更衣、消毒。這讓病毒在醫護群體傳播的概率大大降低。

所以,火神山醫院是用搭積木的方式控制了人員的流動。


除了人員的流動以外,空氣和水的流動,也會影響到火神山醫護人員的安全。

我們先說水,武漢是一個潮溼的城市,溼潤的空氣會幫助病毒生存和傳播,所以火神山醫院在設計的時候,就特意設計了一層“防護衣”,學名叫做HDPE防滲土工膜,這個名字你不需要記,你只需要知道,這個“防護衣”只需要2毫米的厚度,就可以達到防潮防滲水的要求。

此外,因為火神山醫院靠近湖泊,還必須考慮到水汙染的問題。醫院的廢水從排出到處理合格要經過7道嚴格的工序,等到系統檢測合格之後,才會被排入市政管道。

說完了水,我們再來說說空氣的清潔度。

看看真實的火神山,它的設計巧在哪裡?

我相信你也肯定有所耳聞,鑽石公主號和美國的幾艘航母,之所以會暴發新冠肺炎疫情,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哪怕病人在船艙中進行隔離,他們和健康的人還是在使用同一套新風系統,帶有病毒的空氣,會被整艘船的人呼吸到。

那火神山醫院是怎麼避免這種空氣傳播的呢?原理很簡單,它通過供暖系統,讓幾個不同的區域,實現了氣壓的梯度,具體來說,清潔區氣壓最高、半汙染區次之、汙染區最低。這樣就讓火神山的空氣流動,永遠是清潔區往汙染區流。病人和醫護人員,呼吸的是不同的空氣,避免了交叉感染。

好,以上就是我們的用戶孫彬介紹的火神山設計細節。一句話總結,那就是火神山醫院最值得沉澱下來的經驗,其實不是怎麼建得快,而是如何管控好人流、水流、氣流,做到醫護人員“零感染”。

看看真實的火神山,它的設計巧在哪裡?

其實,今天用不到10分鐘的時間和你介紹火神山醫院,我心裡是忐忑不安的當我們站在外行的視角,想去評價一件事的時候,得經常提醒自己,這其實是專業人士經過無數的推敲和妥協拿出的最佳方案。很多內行人思考的困難,外行人可能想都想不到。術業有專攻,是個樸素但是可貴的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