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内心的恐惧对话》:摆脱亲密关系负能量,修习正念,回归自我

我们希望它会帮助你和无数像你一样的人,从边缘性人格障碍患者进入你生活中就不曾停歇的情绪过山车上解脱出来。——兰迪·克莱格

生活中,你有没有发现有这样的一群人,他们常常对自己的意见或行为感到非常满意,对他人的意见或是行为表现出处处不满,其实这类人的内心世界充满一定的恐惧和不为人知的人格信息。

《与内心的恐惧对话》这本书,由临床经验丰富的心理学家保罗·梅森,与美国最重要的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自助网站的发起者兰迪·克莱格合作撰写。书中收录了大量真实案例,全部取材于现实生活,该书指导人们理解什么是边缘性人格障碍行为,这些令人困扰的行为会对人们的亲密痗和生怎样的负面影响,以及我们如何面对和应付。

《与内心的恐惧对话》:摆脱亲密关系负能量,修习正念,回归自我

作者保罗·梅森,美国著名BPD专家,心理医生,他对边缘性人格障碍的研究成果主要发表在《临床心理学杂志》上,他的相关著作也得到专业读者与大众读者的普遍欢迎,也为病人、家属和深受边缘性人格障碍影响的人们提供了更好的服务。

作者 | 兰迪·克莱格,边缘性人格障碍(BPD)专家。她创建了网站www.bpdcentral.com和“欢迎来到奥兹国”在线支持群组,在全球范围为那些关爱着边缘性人格障碍患者的家庭成员提供支持与关怀。她为需要帮助的患者亲属提供了极为丰富且专业的资料。她还为非营利性组织人格障碍认知网(PDAN)的创建提供了帮助。克莱格也是《与内心的恐惧对话:实战攻略》和《边缘性人格障碍患者家庭实用指南》两本书的作者。她还经常主持召开关于边缘性人格障碍的国际性讲座和研讨会。

本文将分三部分解读《与内心的恐惧对话》这本书,通过对边缘性人格障碍的理解,以及如何摆脱亲密关系负能量,修习正念,回归自我。

01对边缘性人格障碍的认识

你是否也过这样的经历:

你是否感觉到被人操纵、控制、时常被欺负?

你关爱的人是否为你带来了许多痛苦?

你是否感觉自己是情感勒索的受害者?

你是否发现自己因为害怕对方的反应,或是觉得不值得引起激烈的争端和同对随之而来的伤寂,从而隐藏内心的想法或感受呢?

以上这些这些答案你的回答是“是”,那么与你亲密关系的这个人就具备了边缘性人格障碍(BPD)的特征。

那什么是边缘性人格障碍呢?就是那些会导致关爱自己的人觉得他性情古怪,行为混乱,充满伤害性的人。

《与内心的恐惧对话》:摆脱亲密关系负能量,修习正念,回归自我

在临床医学上很多人觉得边缘性人格障碍是一种污名,所以很少人会提起,甚至有些明明是边缘性人格障碍特征的人,还会指责自己的家人才是人格障碍患者。

在20世纪前半叶,研究者们创造了一个术语“边缘性”,因为他们认为,有些患者的行为表现介于神经官能症和精神病之间的边缘区域——这种行为现在我们称为边缘性人格障碍,尽管这一说法 20世纪70年代已经被废弃,但是这一名词保留了下来。

现实生活中,边缘性这个词我们比较少听到,也算是比较专业的词汇,但如果从边缘性人员显现出来的特征来说,其实边缘性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很常见的。

比如我们在街上时,总会遇到有有人行为古怪的,喜欢到处踢打别人东西,毁坏别人东西的,喜欢做一些与众不同的奇葩行为,我想这类人就是边缘性人格障碍。

边缘性人员容易产生理解投射,因为他们缺乏对自我的认知,感觉空虚,认为自己不完美,边缘性人格障碍患者会每时每刻都觉得自己就是“鬼”,也会对自己的行为产生投射性地认同

在电影《绿野仙踪》里,主角多萝茜和小狗、稻草人、狮子历尽千辛万苦找到奥兹国里传说中能帮他们实现愿望的最强大的巫师,结果却发现巫师也只不过是一个被龙卷风吹过来的毫无法力的普通人,他一直都在担心人们发现真相后会赶走他,所以整天紧张兮兮地躲在宫殿厚重的窗帘后面,用障眼法吓唬别人。

心理学博士约翰格洛霍尔曾说,你不能强迫一个 人改变自己的行为 。毕竟,对于边缘性人格障碍患者来说,这不仅仅只是行为,而是贯穿他们一生的应对机制。

如果生活中,我们身边的亲人或者是亲密对象也拥有这种边缘性人格障碍时,我们无法远离他们,却又不得不长久呆在一个屋檐下,那我们要怎么摆他们传递给我们的负能量呢?

02边缘性人格障碍者给他人带来的痛苦

有一种边缘性人格障碍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会随意指责他人憎恨自己,也会一想到别人最终都会想要离开自己,就会变得喜欢吹毛求疵,易发怒,在指责他人,自己常常扮演受害者的角色。

而非边缘性人格障碍者对自己的观点和事实总是有着不同的立场看法,比如,非边缘性人格障碍人会觉得,如果你真的爱一个人,你就应该接受他们对你的身心虐待。

现实中,他们往往有这样的想法:如果你真的爱你自己,就不应该让人虐待你。

《与内心的恐惧对话》:摆脱亲密关系负能量,修习正念,回归自我

因此,边缘性人格障碍者和非边缘性人格障碍者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以及各处的观点不同,常常会产生一些负面情绪以及伤痛。

伊丽莎白库伯勒—罗斯在她的著作《死亡:成长的最后阶段》中概括了痛苦的五个阶段,即否认、愤怒、沮丧、讨价还价、接受。

那么,作为与边缘性人格障碍者在同一屋檐下相处的非边缘性人格障碍者来说,他们对边缘性人格者行为的反应是困惑、退缩、负疚与羞愧、孤立、丧失自尊、过度警觉和身体疾病,以及接触边缘性人格者的思想和感受。

《安德鲁不想孤独终老》一本书中,安德鲁的姐姐萨利就是边缘性人格障碍者,她对自己的行为为所欲为,动不动就离家出走,还时常给安德鲁自作主张地介绍女朋友,甚至要求他尽早结婚。

《与内心的恐惧对话》:摆脱亲密关系负能量,修习正念,回归自我

以致于安德鲁为了姐弟俩的友谊则感到困惑,只能假装敷衍,当姐姐挂完电话之后,安德鱼如释重负。

边缘性人格障碍者在生活中往往会给家人或是亲密对象带来这样的困惑,我应该要怎么做才不会感到负疚,甚至他们需要时刻保持警惕,到最后不得不接触边缘性人格障碍者的思想和感受。

面对边缘性人格障碍者旁人不能改变他们什么,为了更有愉快地生活在一起,我觉得边缘性人格障碍者应该接受一些正规的治疗。

03边缘性人格障碍者如何才能修习正念,回归自我

一部分边缘性人格障碍者受环境因素的影响比如言语暴力、抛弃、疏于照顾或者是其它虐待从则引发那些从遗传学角度上说的“易感人群”患上边缘性人格障碍,弗里德尔称之为“环境负荷”。

《与内心的恐惧对话》:摆脱亲密关系负能量,修习正念,回归自我

那么,对于边缘性人格障碍者应该采取积极的治疗,比如以下几种方法:

  1. 心理疗法,心理疗法主要集中在问题的边缘障碍行为上。
  2. 辩证行为疗法是目前最有名的针对边缘性人格障碍的结构化治疗方法。
  3. 心理化基础疗法MBT:专门用于帮助边缘性人格障碍患者产于下列问题,区分自己的想法和其他人的想法。
  4. 图式疗法:在童年时期如果有必要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就会形成一种根生蒂固的自我否定“图式”,这个疗法主要帮助人们发觉他们真实的情感,消除他们的自我否定图式,让他们在亲密中的情感需求得到满足。

当我们的情感和思考共同发生作用,我们的行为得当则稳定,即便是你感觉自己的生活和亲密关系都暂时失控也能如常行事。

当我们把持正念时,就能够坦诚地面对生命的本真,能够完全地意识到它出现和消逝的每一刻。

正念是一种不加评判的意识,明白你自己心中的所想所感,明白你的肉体感觉和行为 ,无需去评判你自己,抑或自己的体验,这就是真我。

每个人的生活方式不同,从小的生长环境亦不同,如果你的身边有人是以上所说的边缘性人格障碍者,那么不妨可以尝试以上几种治疗方法。

通过积极的治疗,加上家人的情感疏通,相信那些边缘性人格障碍患者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走出困境,找回真实的自我,通过正念来判断一切事物,积极地面对生活和面对自己的社交。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

作者:程小亦 85后榕城女子,心理学爱好者。书里看人生,影中品百态,笔端抒情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