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會有初高中生有自殘行為?

大牙


回答:對於自殘,這種心理是什麼。

初中,高中有自殘行為,說明他們的心理問題很嚴重。

一般來說:人為什麼會有自殘行為,有自殘行為的背後說明了什麼問題?

自殘行為本身來說是一種對於他人和自我的發洩情緒,表達自己的不滿,憤怒,焦慮,或者是吸引某個人的注意力,為了獲得某個人的肯定或者認同,用極具誇張和表演的方式,讓別人能夠注意到自己。

初中和高中生階段有自殘行為,會因為什麼,初中和高中,處於學習階段,又是青春期,可能是因為學習壓力太大,父母的管教過於鬆懈或者眼裡,讓孩子受不了,或者是另外一個青春期的早戀問題,這也是一個現在校園裡面比較現實的問題,而且會很有可能會遇到的。

如果因為學習方面壓力太大,和別人比,學習太差勁,跟不上別人,父母又老是喜歡拿自己和別人比,說別人的孩子如何好,數落,貶低自己,無端指責孩子,而沒有去聽孩子真正內心想的是什麼,也會讓孩子感覺到自卑和奔潰,繼而讓一個孩子走上極端。

第二;父母對於孩子的想法和要求,為孩子好,希望孩子聽從自己的安排,學習好,不能落後別人,輸在起跑線,沒有按照孩子的實際情況去考慮,對他們要求過高,孩子一旦感覺自己沒有辦法去達到父母的要求,心裡難受,脆落,產生挫折,挫敗感,心裡有苦沒有辦法去傾訴,用自殘去傷害自己。

第三;對於青春期的戀愛,遇到了自己喜歡的異性同學,產生了煩惱,為追求對方而用各種方式獲得對方的喜歡,獲得關注,當對方不喜歡自己的時候,產生懷疑自己的想法,為情所困,受不了,心裡無法排解,產生抑鬱,自殘等行為就不奇怪了。

第四;被別人欺負,自己弱小,無力去解決,情緒轉移到自己身上,用傷害自己的方式排解無力感和對自己的不滿。

當他們出現這一問題的時候,家長和學校應該及時關切和幫助,給予他們必要的心理關懷,幫助他們從心理困惑中走出來,或者接受心理治療。



你笑起來真好看話心理


父母給孩子太大的壓力,而孩子又不能和父母對抗,就只好通過傷害自己來表達憤怒和不滿了……


八月55842


首先是心理衝突。初中高生處在心理激烈衝突的危險期,他們一方面身體發育已經接近成人,心智發育卻還很幼稚。這就使心理和身體產生了衝突。這種衝突如果無法從外部得到解決,他們就只好傷害自己來解決問題。此時,自殘自傷就成了自我解決的出口。


其次是抑鬱情緒。初戀失敗、與父母鬧矛盾、友誼小船說翻就翻,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兒在初高中生看來,就是天翻地覆的大事。如果無法得到正確的引導,會促使孩子走向抑鬱。抑鬱情緒是孩子自傷行為的又一重要誘因。

最後學業的壓力。對於上進心強,但能力不足的孩子,讀書無疑是最大的煎熬。一次又一次的考試,就如一把鋒利的刀子,在他的脆弱的小心靈上劃下一道又一道傷痕。許多孩子上初高中時天天生病,上了大學後身體就好了,就是這個原因。壓力過大,心理失調,免疫混亂。過重的壓力無處宣洩,只好用傷害自身來解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