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那些事兒:悲情謀士田豐和沮授

三國那些事兒:悲情謀士田豐和沮授

三國的星空無比絢爛,戰將若雲,謀士如雨。但對大多數謀士而言,遭遇明主並不容易,遭遇相互信任、彼此依賴、惺惺相惜的明主尤其不易。

也因此,大多數智能謀國的策士,往往很難謀身。換句話說,謀士的結局往往並不妙。

犯言直諫者,遇見明事君主倒有扭轉乾坤的可能,倘使對方鬼迷心竅,死要面子,端著架子不放,直諫者也難以全身而退。

性情耿直的田豐撞見色厲膽薄的袁紹是個致命錯誤。

田豐是漢末冀州名士,曾官至侍御史,因不滿宦官專權憤而辭職。其人足智多謀,博學多才,向為鄉黨所重,袁紹以反客為主之計奪得冀州之後,掂著重禮親自登門卑辭請田豐出山,對其甚為禮遇。

田豐也沒辜負這份禮遇,一出馬即屢出奇謀,一舉幫助袁紹擊敗死敵公孫瓚,使袁氏奄有四州之地,名聲大震。其後,田豐抓住曹操親自率兵征討劉備許都空虛的難再之機,勸袁紹全力攻打許都,但袁紹卻在關鍵時候,以愛子犯病為名,拒絕出兵。田豐是個直脾氣,認準了這是一個剪滅曹魏的最佳時機,就不管不顧,屢屢強諫,最後被袁紹拒之門外。策謀不行,機會坐失,田豐不覺以杖擊地,仰天長嘆,袁紹聞之,十分惱怒,臉面上掛不住,從此疏遠田豐。

劉備還沒能在徐州站穩腳跟,自然無法抵擋曹魏大軍的衝擊,不久就敗逃進袁紹大營,極力慫恿袁紹出兵攻許。田豐以為時過境遷,士兵疲敝,袁氏應該休養生息,不宜大動干戈。

但袁紹這次是鐵了心要解決曹魏集團,誰勸諫也不聽。面對強諫的田豐也不再客氣,以其沮眾,械繫牢獄。戰敗後,袁紹羞於見田豐,一不做二不休,為避免尷尬,在敗逃路上派人快馬傳達旨意,賜死田豐。

智謀超群、忠貞不二的沮授亦落得身首異處的下場。

沮授是個眼光獨具的戰略家,很早就向袁紹提出佔據河北、爭霸天下的戰略,深得袁紹賞識,成其幕府中內為謀主、外監諸將的首要人物。但自身缺失雄才大略的袁紹剛愎自用,屢次在緊要關頭拒絕採納沮授的建議。

建安四年,曹袁會戰在即,與田豐一樣,沮授也建議以打持久戰,分兵抄掠,搞疲兵戰術,袁紹不能入耳,加之郭圖等乘機進饞,沮授迅速被邊緣化。官渡大戰期間,沮授多次進諫,袁紹不聽,心灰意冷的沮授欲託疾辭歸,袁紹懷恨不許,其軍權被奪。官渡兵敗後,沮授不幸被俘,因不降謀歸被殺。

田豐與沮授都是世不二出的智謀之士,因犯言直諫而遭遇殺身之禍,實在可嘆,智未出而身先死,何苦來哉!

三國那些事兒:悲情謀士田豐和沮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