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山楂做出大文章,濟南稅務用大數據找銷路

  位於濟南市南部山區柳埠街道的川道村,地處泰山北麓天麻嶺腳下。這裡生長的山楂,個頭大、品質高、口感好,是製作冰糖葫蘆、糖霜山楂、山楂糕等山楂製品的首選原料,倍受市場青睞,被稱為“川道紅”。但開年以來,該村受疫情影響,市場需求萎縮,加之山區交通不暢,讓原本搶手的山楂陷入滯銷困局。對口幫扶川道村的國家稅務總局濟南市歷城區稅務局通過實地走訪,瞭解到該村面臨的困難後,通過分析數據“牽線搭橋”,用“稅收大數據”發現新客源,為川道村的山楂找到了銷路。

小山楂做出大文章,濟南稅務用大數據找銷路

原來“緊俏貨”如今無人問

7萬斤山楂“出山”難

  “現在冷庫裡的7萬斤山楂找不到銷路,如果賣不出去,農戶損失就大了!”庫存山楂無人收購,駐村第一書記、稅務幹部趙冬看在眼裡,急在心上,“村裡上百戶村民都種植山楂,是多數家庭的主要收入來源。” 

  川道村是省級貧困村,全村838名村民中貧困人口達58人。2018年5月起,歷城區稅務局與川道村結成幫扶對子,派駐第一書記駐村開展脫貧攻堅。兩年來,該局堅持特色產業扶貧思路,把“川道紅”品牌作為精準扶貧突破口,引導村民成立川道紅果品專業合作社,大力發展村集體經濟,先後投入幫扶資金10餘萬元加大農田水利、生產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努力在“小山楂”上做出“大文章”,帶領全村脫貧奔小康。  

  “3月份氣溫迅速回暖,山楂不耐儲存,必須趕緊想辦法打開銷路,晚了真來不及了。”趙冬告訴記者,川道村產的山楂因為個頭大、品質高、口感好,在往年都會受到市場追捧,一度成為市面上的“緊俏貨”,山楂還未被裁摘下就被預訂一空。而今年因疫情影響,一直找不到銷路。為此,趙冬曾嘗試通過微信朋友圈、邀請媒體跟蹤採訪、廣播直銷等多種方式幫助山楂尋銷路,但效果並不理想。 

  正在趙冬四處聯絡銷售山楂而一籌莫展之際,歷城區稅務幹部在全市稅務系統開展的“千名幹部進萬企 稅企同心戰疫情”專項行動的一次走訪中,為“山楂困局”帶來了“破題思路”。

小山楂做出大文章,濟南稅務用大數據找銷路

大數據牽線村企簽單

新銷路讓村民喜笑顏開

  疫情影響了村民的收入,也考驗著幹部的擔當。稅務人員多次走訪企業發現,不僅山區農產品運輸銷售受阻,企業方也在為缺少原材料的供應而一籌莫展。 

  那麼能不能利用稅收大數據,查找以山楂為原料的生產企業,為扶貧村滯銷山楂尋找銷路呢?按照這一思路,歷城區稅務局迅速組織人員利用增值稅發票數據應用分析系統,以“山楂”為關鍵字開展進項發票查詢分析,並結合運輸成本、需求規模等因素成功匹配到有山楂需求的食品深加工企業山東飛龍食品有限公司。  

  在稅務部門的大力協助下,供需雙方迅速達成初步合作協議,經樣品檢測合格後,飛龍公司當即表示將收購該村所有庫存山楂。3月26日,趙冬代表村合作社簽下了5萬斤山楂的銷售訂單。 

  “種山楂很費力氣,從種植、掛果到採摘全靠人工,農戶辛苦一年就指望這筆賣山楂的收入呢。今年碰到疫情,多虧了稅務局幫忙聯繫這家企業,一次把庫存的山楂全賣了,大夥非常感謝啊。”川道村村委會主任張德國說。 

  “從愁眉不展到喜笑顏開,四個月的時間終於把7萬斤山楂全部銷售出去。”4月8日,趙冬在微信朋友圈裡寫下這則消息,如今已經與川道村結下“不解之緣”的趙冬又奔忙在春耕生產的田地中。

您可以通過中國稅務報社推出的“抗疫情稅收政策與問答”專題庫免費查看疫情防控相關的中央政策、政策解讀、政策問答及地方政策與問答等內容,掃描下方二維碼即可進入專題庫↓

小山楂做出大文章,濟南稅務用大數據找銷路

祝雷

來源:國家稅務總局濟南市稅務局

責任編輯:張越 (010)6193007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