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為何不惜國力計劃在月球建立基地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設計師陳善廣在第一屆中國空間科學大會上表示,中國載人月球探測相關工作正在穩步推進中,中國載人月球探測實施方案已經形成了總體共識和初步方案,未來將會在月球上建立科學考察站,並進一步為中國人踏上火星奠定堅實的科技與技術基礎。

隨著中國探月計劃的公佈,全球又迎來新一輪的探月熱潮。包括印度、美國等都有自己的登月計劃,印度雖然“月船2號”項目遭遇了失敗,但並不影響其進一步探測月球的決心。美國也表示會向宇航局撥款210億美元,在2028年將宇航員再度送上月球。

中國的登月計劃

中國登月計劃的第一階段是無人月球探測,分為“繞”、“落”、“回”三個階段,原計劃於2020年前完成。目前已經完成了嫦娥繞月探測工程和玉兔落月探測任務,下一步的目的是發射探測器登月月球採樣並返回地球,即“回”。

同時,中國準備在2030年前實現載人登月,中國繞月探測工程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表示,中國在載人登月工程上並沒有公佈一個明確的時間表,但已經在做積極的論證和準備。根據中國航天白皮書的公示,中國在2013年就已經開始了載人登月工程關鍵技術的攻關。不過,中國繞月工程、嫦娥一號衛星系統總設計師葉培建曾在南京演講時表示,中國載人登月工程計劃可能在2025年前後實現。

中國為何不惜國力計劃在月球建立基地

中國無人探月工程


中國為何不惜國力計劃在月球建立基地

中國載人登月計劃


載人登月目前最大的技術難題

等無人登月的繞落回三個階段圓滿完成,攔在我國載人登月面前的巨石就只剩一塊了:大推力的火箭發動機。

美國雖說在40年前完成了登月的壯舉,但現在的美國也沒有大推力火箭發動機,連往聯盟號國際空間站運送宇航員,用的都是從俄羅斯購買的RD-180發動機,如果俄羅斯停供發動機,美國在國際空間站的宇航員就無法回來。

中國為何不惜國力計劃在月球建立基地

俄羅斯RD-180火箭發動機


載人登月目前對中國來說最大的難題仍然是運載火箭運力的不足。長征九號運載火箭已完成深化論證,先期關鍵技術攻關、方案深化論證階段已於2016年6月正式批覆立項,預計將於2028年左右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

長征九號芯級最大直徑為10米級,總長約百米,起飛質量超過4000噸,近地軌道(LEO)運載能力140噸,地月轉移軌道(LTO)運載能力約50噸,運力與美國土星5號運載火箭相似。該火箭成熟之後將會解決中國載人登月火箭動力不足的難題。

中國為何不惜國力計劃在月球建立基地

左4為長征九號


在最大的技術難題被攻克之後,中國載人登月工程攔路石被一掃而空,如期甚至提前登月也就不再是夢想。

月球基地的作用

中國載人月球探測實施方案完成後,將在月球建立科學考察站,並進一步為中國人踏上火星奠定堅實的科技與技術基礎。

中國為何不惜國力計劃在月球建立基地

月球基地想象圖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設計師陳善廣表示,未來載人航天的發展趨勢是載人月球探測,並在月球上建立自己國家的基地。月球基地可以利用月球低重力、弱磁場、高真空等特殊的環境展開大量的科學研究,可以進行物理、化學、天文、地質等多學科研究和原位資源利用,促進基礎科學的創新和發展;月球特殊環境還會為人類學會在月球生存提供條件,在月球表面建立密閉的生活環境將會為人在進一步走向深空探索打下基礎。

中國為期370天的“月宮365”實驗圓滿結束,再次刷新了人類密閉生存的世界紀錄,實驗對人類實現地外長期生存具有重大意義。而同樣的實驗美日均已失敗告終,我國已經為月球基地的生存環境做好了準備工作。

中國為何不惜國力計劃在月球建立基地

“月宮365”實驗圓滿成功


眾所周知全球在基礎科學的進步已經停滯了一段時間,主要原因就是地球的實驗環境已經很難再繼續做更進一步的挖掘,我國月球基地的設立,將極大地推進我國和世界的基礎科學的進步,有可能迎來人類的第三次文明躍進。

#科學V計劃##科學有真相#

本文參加【科學V計劃】,內容為作者原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