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就破發的陸金所,跟馬雲的螞蟻集團差距有多大?

10月30日晚,一家中國大企業旗下的金融獨角獸公司登錄了紐交所,很多人對它寄予了期望,沒想到一上市就破發了。它就是平安集團旗下的陸金所。

上市就破發的陸金所,跟馬雲的螞蟻集團差距有多大?

陸金所創造了22天衝刺上市的發行速度,發行價13.5美元。上市首日陸金所開盤報11.75美元,盤中一度下跌超13%。隨後,股價又拉昇至13.64美元,但最終沒有保住漲勢,很快就跌了,最終報價12.85美元,較發行價下跌4.8%。


儘管上市不利,按收盤價計算,陸金所市值還是有31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200億元,是美股迄今為止僅次於Snowflake的今年第二大美股IPO。


這麼大的公司,還有中國平安背書,獲得了高盛、摩根大通等明星機構的投資,怎麼會破發呢?


其實,如果我們深挖一下,陸金所並沒有它的名字聽起來那麼高大上。


陸金所全稱是上海陸家嘴國際金融資產交易市場股份有限公司。聽起來高大上,像個股票交易所,其實是互聯網理財和借貸公司。上市前,中國平安持股42.3%,中國平安的5名高管持有的公司,通過在英國維京群島註冊的一家空殼公司Tun Kung Company,間接持有了陸金所42.7%的股份,這家公司被美其名曰“員工股權激勵平臺”。發現不正常的地方沒有?從大企業裡孵化出來的子公司,卻讓大企業高管佔大股,這明顯是不正規的。比我們之前文章裡介紹的美的還過分。


在以前,互聯網金融是一堆互聯網企業搞,後來很多大企業也在跟風,中國的很多互聯網金融公司就是大企業跟風的產物。陸金所成立於2011年9月,最初主要經營P2P貸款服務,不到四年時間就成為國內P2P貸款龍頭。2016 以後,國家加強了P2P的監管,陸金所面對壓力不得不轉型。根據招股書,陸金所目前主要有兩大塊業務:一個是零售信貸,也就是個人或商家可以借錢;第二個是財富管理,也就是提供一些理財的基金,個人或機構可以獲得理財服務。


這兩個業務相比,貸款才是陸金所收入的核心。招股書的數據顯示,零售信貸業務收入達到 208 億元,佔總營收比例超過80%。相比之下,第二大營收來源財富管理業務更顯得微不足道,陸金所的資產管理規模只有螞蟻集團的 1/10。


上市就破發的陸金所,跟馬雲的螞蟻集團差距有多大?

雖然螞蟻也通過貸款業務賺錢,但螞蟻靠消費場景獲客,比如線上靠電商、線下靠賣場。沒有支付、商超或者文娛業務的陸金所,只有靠直接營銷。今年上半年末,陸金所僅貸款業務就有5.7萬名銷售人員和4000名線上銷售人員,也就是電話客服。除了直接銷售,還有合作渠道,據說合作渠道超過90%跟平安系公司有關,是陸金所主要的獲客途徑。螞蟻可以通過支付寶這樣的工具獲得客戶信息和信用評估數據,但是陸金所天然就不具備數據優勢,只能靠傳統的辦法來獲客。


在10月25日舉行的外灘金融峰會上,馬雲的一席發言引發社會熱議。我看到網上有評論者說,“螞蟻正在形成壟斷,是金融界的罪惡之源。”


但是我認為,壟斷分為兩種:


一種是大企業利用體制優勢形成壟斷,比如大保險集團。另一種是用實力拼出來的壟斷。比如支付寶,人人都願意用支付寶支付、購物,壟斷優勢自然就形成了。如果說陸金所是人為跟風的產物,螞蟻金服則是在它慢慢長大的過程中,解決了市場痛點,獲得了老百姓的主動認可,是老百姓用腳投票的產物。


從這個角度看,高下立判,螞蟻金服的價值遠遠大於陸金所。陸金所只是N多個普通的互聯網金融的公司之一,只不過顯得高大上的原因,是背靠大企業的既有優勢,給人們造成了一種錯覺,從而給投資人造成了誤判。陸金所並不比其它眾多的互聯網金融公司更高大。

上市就破發的陸金所,跟馬雲的螞蟻集團差距有多大?

因為陸金所是跟風的人為產物,所以對產業的貢獻並不大。螞蟻金服是完整產業鏈中的一部分,不光是支付寶,還有淘寶,它解決了買家和賣家交易的信用問題;從中生長出了菜鳥網絡,讓快遞、物流更有效率,是整個零售電商的核心環節。此外還有盒馬鮮生、以及最近切入製造領域的犀牛智造。


一個完善的產業生態,應該是從市場中自然成長出來的,真正解決了市場需求,而且這個產業生態在進化過程中必然會誕生很多優秀企業,這些優秀企業符合強強聯手、長板與長板結合的產業生態規律。所以我認為,螞蟻集團的產業生態是健全的,既有巨大的影響力,也對產業有重要的貢獻。所以我繼續維持我的判斷:


螞蟻十年內市值必超阿里,支付寶才是新基建!


以上就是今天的內容,更多產業深度分析和底層思考邏輯,會在“前哨科技特訓營”裡分享,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全球風口”,報名加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