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那場金融風暴,究竟發生了什麼?

8月1日,美聯儲宣佈降息25個基點,將聯邦基準利率降至2.00%-2.25%。


這是自2008年全球金融風暴以來,美聯儲首次降息。


2008年那場金融風暴,究竟發生了什麼?


美聯儲降息是什麼意思呢?

前幾天,美聯儲主席鮑威爾表示:“目前貿易摩擦問題已經給美國經濟帶來衝擊,商業和製造業疲軟出現疲軟的跡象,需要降息來防範風險。”

通俗一點解釋,就是美國感覺自己就在經濟危機的邊緣,人快要死了,要提前“嗑點藥”刺激一下,降息就是美國嗑的這粒“藥”。


2008年那場金融風暴,究竟發生了什麼?


對於個人和企業來說,銀行降低利率,那意味著借錢壓力更小了,政府是在鼓勵大家貸款買房、企業融資也能少還點利息。

只要大家願意貸款,願意借錢了,就能刺激投資消費,維持美國經濟不衰退。

但凡事有利也有弊,美國股市的泡沫已經很大了,投資者的錢有很大一部分會進入股市,經濟被刺激的同時,股市的泡沫也會進一步膨脹。以後泡沫破的時候,會比現在更慘烈。


2008年那場金融風暴,究竟發生了什麼?


不過特朗普不在意這些,對他來說,連任才是頭等大事,他在位時數據好看就行,連任以後破了就破了,跟他特朗普有什麼關係?

我死之後,哪管他洪水滔天?

經濟大概是10年左右一個週期,98年亞洲金融危機,08年全球金融危機……美國股市的危險迫在眉睫,美聯儲只要走錯了一步,08年的悲劇,很可能又將重演。

1.逃不掉的週期

年少不聽張學友,聽懂已是獄中人。

張學友有個外號叫“逃犯剋星”,因為每次他開演唱會的時候,警方經常能穩定地抓到網上通緝的逃犯。

以至於現在每次張學友開演唱會,警察們都會很皮地發微博調侃。


2008年那場金融風暴,究竟發生了什麼?


去年底,已經有80多個逃犯在張學友演唱會上落網,從2016年底至2018年底,短短2年間,張學友居然開了215場演唱會

2008年那場金融風暴,究竟發生了什麼?

看看去年年底這幾場,幾乎是沒有休息的連軸轉,全年更是平均3天就有一場,就是鐵打的嗓子和身體也很難承受這個工作量。


2008年那場金融風暴,究竟發生了什麼?


張學友已經58歲了,經不起折騰了,他之所以如此拼命地開演唱會賺錢,其實是生活所迫。

早在2007年,張學友就打算退出歌壇,過過安逸的小日子了。

結果,張學友到銀行存款的時候,被銀行職員說動,把自己的錢投給了一個收益率據說高達10%的房地產債券。

出售這個高收益債券的是美國第四大投資銀行,名字叫雷曼兄弟

2008年9月15日,雷曼兄弟破產,這不僅是美國曆史上最大規模的投資銀行破產案,還成為了08年全球金融海嘯的序曲。

張學友真是倒了八輩子血黴。


2008年那場金融風暴,究竟發生了什麼?


張學友投進去的積蓄血本無歸,想安安心心過日子也不行了,無奈之下,張學友只得重新復出賺錢。

2008年,香港各大寫字樓的視頻廣告中,出現了久未露面的“歌神”張學友為香港某遊樂園拍攝的新年宣傳短片。

從此之後,他開始頻繁舉辦演唱會,參演電影,走穴拍廣告。

表面看上去很活躍,還能幫警察抓逃犯,但是張學友心裡的苦,誰知道呢?


2008年那場金融風暴,究竟發生了什麼?


當年踩雷的,不止是張學友,還有一大票香港明星。

張學友買的這個債券,是當年的“明星理財產品”,很多香港明星都被推薦買了這個。

本來要退休的劉若英,連日後養老的錢都賠光了,走上了張學友的老路,即使雙膝受傷,也要硬頂著拍廣告賺錢。


2008年那場金融風暴,究竟發生了什麼?


曾志偉一家同樣被雷曼兄弟坑了。曾志偉的女兒曾寶儀在博客上哭訴:“這回真的血本無歸,恐怕連人生都要重新開始。”


最近,曾志偉也加入了“傳奇全家桶”,披著鎧甲扛起屠龍寶刀,嘴裡喃喃著“裝備回收,交易自由,真傳奇,真兄弟”。


2008年那場金融風暴,究竟發生了什麼?


身價千萬的明星尚且如此,捲入其中的香港普通人的日子也可想而知。

2008年的香港,天台上不時有投資失利的人想不開,一躍而下了結了生命,當年香港地區的自殺率,直接飆升到全球第18位


2008年那場金融風暴,究竟發生了什麼?


街邊報刊亭的財經相關雜誌迅速賣到脫銷,所有人都迫切地想知道,我的錢到底為啥會一夜之間沒了?

問題的根源出在美國。

2.全民炒房熱

2008年金融海嘯的源頭,還要從美國房地產市場說起。

2008年那場金融風暴,究竟發生了什麼?

和失去二十年前的日本一樣,美國的錢流向房地產,也是自己主動作的。

1981年裡根上臺,為了應對經濟危機,美國開始廣發美債,調高利息,瘋狂印鈔。

結果,因為買美債的回報率太高了,比辛辛苦苦賺錢的製造業多的多。在這種情況下,美國工廠的老闆們想要賺錢,要麼就把廠子搬到東南亞、中國這些工人廉價的地方降低成本,要麼就關了廠子去玩金融和房地產,沒有別的選擇。

放棄製造業玩金融就像吸毒一樣,有一次就別想回頭了。

1990年石油危機爆發,國際油價暴漲3倍,全球GDP增速跌到2%以下,美英等發達國家經濟陷入衰退,為了刺激經濟,美國只能繼續發美債,印鈔,再吸一次毒。


2008年那場金融風暴,究竟發生了什麼?


石油危機下,柏油馬路上的“縴夫”

幾次這麼折騰下來,美國把自己的製造業整垮了,全世界的工業中心逐漸往亞洲轉移。

中日韓的崛起,承接了美國放棄的製造業。

沒有製造業可以投資了,美國的資本一窩蜂湧向了互聯網、房市和股市,其中尤以房市最穩,互聯網還有泡沫破裂的時候,但是美國的房市卻從來沒軟過。

房地產從一項產業,變成了美國人的信仰


2008年那場金融風暴,究竟發生了什麼?



在21世紀最開始的那幾年,美國的房市就像坐火箭一樣,只要買到就是賺到。

電影《大空頭》中有這麼一個橋段:投資人艾斯曼在賭城拉斯維加斯參加國際會議時,晚上跑到脫衣舞酒吧找刺激(美國合法的色情表演場所)。

在跟一位脫衣舞女郎閒聊的時候艾斯曼發現,這位沒有穩定收入,全靠客戶打賞小費的色情從業者,居然貸款買了5套房,一間公寓。


2008年那場金融風暴,究竟發生了什麼?



按照一般的規則,銀行和貸款公司給申請人發房貸之前,要審核你的信用,有沒有穩定的工作,財產情況如何。

但是在美國人全民炒房的時候,沒有人審核你的信用,沒有人審核你能不能按時還貸款。

那位脫衣舞女郎在職業一欄填的是“治療師”,就輕鬆拿到了多筆貸款,而貸款的房子再抵押出去,又能拿到新的貸款去買更多的房子。

哪怕她的工作明明是朝不保夕的脫衣舞女郎,銀行也照貸不誤。

有的美國人甚至直接把自家狗狗的名字寫上去,一樣可以貸款買房


2008年那場金融風暴,究竟發生了什麼?



美國的電視上充斥著房貸的廣告:無論你是付不起首付的年輕夫婦、難以證明收入的個體戶,還是負債類類的三口之家,沒關心,來吧孩子,我借錢給你。


2008年那場金融風暴,究竟發生了什麼?



比方說年薪百萬的律師、醫生、谷歌程序員這種工作穩定收入高的貸款人,銀行把錢借給他買房就很放心,風險很低收益可觀,這就是可以評為A級別的優質貸款

稍差一點的像基層公務員,雖然收入低了點,但勝在穩定,只要政府不關門,他們就能一直拿死工資,這種就算是B級的一般貸款。

而那些餐廳打零工的服務生、非法移民,收入不高,工作也不穩定,貸款給他很有可能收不回來。借給這種人的房貸就叫做“次級貸款”。當時電視上的房貸廣告,大部分都是這種C級的垃圾次級貸款


2008年那場金融風暴,究竟發生了什麼?



如何鼓動這些沒啥錢的人買房呢?貸款公司想了一個“妙招”,什麼“前多少個月免費,頭幾年低利率,貸到就是賺到。”

在他們的描述中,買房簡直就像不花錢一樣,你上你也行。本來沒有實力買房子的底層群眾,被誘惑著上了車。

年收入14000美元的採摘草莓的墨西哥人,在身無分文的情況下就輕鬆貸款購買了一套價值72.4萬美元的房子。



2008年那場金融風暴,究竟發生了什麼?



但如果仔細翻開貸款合同就會發現,前幾個月雖然是免息或者低利率,但是往後的月供會逐年水漲船高,直到把韭菜們煮熟。

一但斷供不能還款,作為抵押物的房子就會被收回你就要睡大街了


2008年那場金融風暴,究竟發生了什麼?



可是在房市空前繁榮的情況下,美國民眾、貸款公司、華爾街銀行家們一起矇住雙眼,開啟了一場房地產的饕餮盛宴。

時任美國總統小布什激動的說道:“住上大房子,擁有自己的房子,才是真正的美國夢”。

看著房地產拉動GDP蒸蒸日上,小布什開心地笑了,美聯儲也連續降低利率,給這個烈火烹油,鮮花著錦的房地產盛世提供更多燃料。


2008年那場金融風暴,究竟發生了什麼?


小布什雄心勃勃的“自有住房”計劃


3.大空頭:逆市而行的一場豪賭

2008年那場金融風暴,究竟發生了什麼?


美國有人敏銳地發現了房市的問題。


2004年的時候,有個叫邁克爾•伯利(Michael Burry)人,帶著老婆孩子跑到硅谷的高端小區看房子。

邁克爾是一位金融天才,白手起家創立的對沖基金塞恩資本。2001年美股大盤下跌11.88%的時候,他的基金逆市上漲55%,從此一戰成名。

2008年那場金融風暴,究竟發生了什麼?


右邊是電影《大空頭》中的邁克爾,左邊是真實存在的同名人物原型


邁克爾在硅谷看中了一套6居室的高端學區房,房主開價540萬,直接被還價到380萬,當場就成交了。

這次撿了大便宜的買房的經歷,讓伯利敏銳地意識到了一個問題:現在的房價既然漲得這麼厲害,為什麼我砍了160萬的價,對方還要賣給我呢?如果房子不愁賣的話,他等願意出540萬的人再賣不就行了嗎?

他想來想去,這種現象只有一種解釋——美國的房地產市場並沒有表面上看起來的那樣火熱。

換句話來說,美國房市的泡沫很大,房價虛高,沒那麼多人買房


2008年那場金融風暴,究竟發生了什麼?



在政府低利率和寬鬆政策的刺激下,放貸公司不斷降低貸款標準,發放大量的垃圾“次級貸款”,一些借款人拿到的貸款甚至比他們購買的房屋標價還高。

放貸公司和華爾街的銀行家們也不是傻子,他們知道這些人信用堪憂,中途斷供還不上錢的可能性很大。

所以他們發明了一個轉嫁風險的新玩法:金融衍生品

舉個簡單的例子,放出貸款以後,就相當於你給銀行打了一張欠條。

對銀行來說,這欠條的風險是很大的,因為你作為寫欠條的人很不穩定,如果你沒了工作還不了錢,這欠條就砸手裡了,銀行不可能保證所有貸款都追得回來。

那怎麼辦呢?銀行想了一個高招:把這些隨時要爆炸的欠條先賣掉,錢我先拿到再說,風險給接手欠條的人。

就像小時候玩的丟手絹那樣,華爾街的銀行家玩了一個擊鼓傳花的遊戲:把欠條打包賣出去以後,當中間商賺一個差價,自己還不用承擔房貸違約的風險。


2008年那場金融風暴,究竟發生了什麼?



但是隻要稍微懂行的人都知道,這個手絹不是手絹,而是炸彈。

其他銀行拿到這些欠條也不會留在手裡,而是想法設法再一次賣出去。

這個垃圾的“手絹”被層層打包丟了好幾輪,體積也開始變得異常龐大。

原本,這些股票和“欠條”都有評級機構,不懂行的老百姓,會看評級機構的建議,如果評價到3A級別,就是相對風險低收益高的優質標的,他們才會放心購買。

但是,在這次“丟手絹”的遊戲過程中,這些評級機構都被華爾街收買了。

他們明知這些“欠條包”就是一坨狗屎,卻還是看在錢的份上,捏著鼻子給它們打上了“3A優質低風險資產”的標籤。

狗屎就算倒了100次手,它也還是狗屎。


2008年那場金融風暴,究竟發生了什麼?



全世界的投資人都被美國穆迪、惠譽、標普這幾家評級機構騙了,他們真的以為銀行職員推薦給他們的債券,是收益10%往上走,風險還低的3A級債券,爭先恐後的買這些房貸債券。

就好比蔡徐坤粉絲ikun們花了大價錢買了所謂的“坤坤演唱會”的門票,滿懷期待地跑去看,結果臺上實際上是謝廣坤。

張學友和一大批香港明星,就是這樣成為接盤俠的。


2008年那場金融風暴,究竟發生了什麼?



調查報告顯示,2007年,全球的金融衍生品金額高達596萬億美元,

規模是同期全球GDP的12倍。

這裡面有多少炸彈可想而知。

2008年那場金融風暴,究竟發生了什麼?


意識到問題的邁克爾,迅速命令手下員工去搜集美國房貸市場的數據,分析了幾天。


2008年那場金融風暴,究竟發生了什麼?



做空團隊還親自去郊區小鎮做田野調查,意外的發現很多小區,房屋的空置率超過了95%。

上百套房子,卻只有4個人居住,很多房子里門前的逾期通知單堆積如山。


2008年那場金融風暴,究竟發生了什麼?



邁克爾意識到,自己發現了一個天大的秘密:

美國的放貸違約率、房地產證券的欺詐率,已經達到了歷史新高,這個畸形的大泡沫就在崩潰的邊緣,只要一刺,只需要輕輕一刺,就是山崩地裂!

意識到這個秘密後,邁克爾想到的第一件事,不是去提醒民眾這個危險,而是產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百年一遇的機會來了,現在只要做空房地產市場,就可以賺一票大的!


2008年那場金融風暴,究竟發生了什麼?



說幹就幹,邁克爾找到了華爾街的高盛銀行,簽了一份對賭協議,也叫“信用違約互換協議”。

內容很簡單:如果房價依然堅挺,那麼邁克爾要按月給銀行交1000萬美元的保險費;如果房價崩盤,高盛銀行要一口氣賠給他上億美元。

這就是一場不要命的豪賭,贏了會所嫩模,輸了下海乾活!


2008年那場金融風暴,究竟發生了什麼?



高盛的負責人以為邁克爾是智障,以現在房市的繁榮程度,怎麼可能會跌?

在他看來,邁克爾籤這個對賭協議,就是上趕著給高盛銀行送錢。

送來的錢,豈有不收之理?


2008年那場金融風暴,究竟發生了什麼?



很快,德意志銀行,美國國家銀行都跟他簽了這份“對賭協議”,光保額就7.5億美元。

消息一傳出來,他的塞恩基金的客戶們炸鍋了。

一夜之間,邁克爾的郵箱裡就被客戶發來的未讀郵件塞滿了:要求撤資的已經算語氣比較溫和的了,不少暴脾氣的客戶直接“口吐芬芳”問候他全家


2008年那場金融風暴,究竟發生了什麼?



就連帶領邁克爾進入投資圈的師傅,也在電話裡驚恐的問道:“說實在的邁克爾,能不能把基金中我的那100萬先還我?”

在他的師傅看來,做空美國房地產無異於以卵擊石,他的積蓄肯定要全賠在裡面了。

但是,邁克爾早就料到了這一局面,他根據協議提前把資金鎖死了,不允許客戶在短期抽走資金,車門焊死,誰都別想下車!


2008年那場金融風暴,究竟發生了什麼?



電視機上,美聯儲主席本·伯南克正在侃侃而談,公開宣稱房地產市場還在平穩有序發展,泡沫只是局部的,無關痛癢。

"We've never had a decline in houseprices on a nationwide basis."

我們從來沒有經歷過全國範圍內的房價下跌


2008年那場金融風暴,究竟發生了什麼?



拉斯維加斯的酒店廣告招牌中,仍然刊登著貸款公司的廣告:“房貸市場依然穩健,後勁十足”!


2008年那場金融風暴,究竟發生了什麼?


泡沫在破滅之前,就像是“房間裡的大象”,只要稍微細心一點,就能發現它的存在,但是被繁榮衝昏了頭腦的絕大多數人,都會選擇性地忽視掉它。

4.尾聲:誰笑到了最後

2008年,房貸逾期創造了全新的紀錄,邁克爾預見到的海嘯從華爾街席捲全美!

大量美國底層民眾和“前中產階級”無力負擔一年比一年高的房貸利息,被銀行趕出家門,公園的躺椅一時間人滿為患。


2008年那場金融風暴,究竟發生了什麼?


貸款公司和銀行手上雖然收了大量作為抵押物的房子,但積壓的房子太多,根本賣不出原有的價格。

恐慌之下,房價雪崩式下跌,建立在房貸債券基礎上的比全球GDP規模大十幾倍金融衍生品泡沫,瞬間倒塌!


2008年那場金融風暴,究竟發生了什麼?


2008年9月15日,那個讓無數香港明星以及全球投資者踩雷的雷曼兄弟破產了,而他們就像一枚多米諾骨牌一樣,迅速引發市場恐慌情緒。

一大批玩金融衍生品的大佬玩火自焚:新世紀金融公司破產裁員3000人,貝爾斯登被接管,美聯儲接管房地美和房利美,美林證券被收購......


2008年那場金融風暴,究竟發生了什麼?


美國人的“401K計劃”養老金因為投資失利總虧損近2萬億美元,超過50%的個人養老金賬戶持有人將資金從股票市場割肉逃到其它領域。

許多即將退休的美國老人的養老金賬戶大幅縮水,無奈只得延遲退休計劃,增加退休金儲蓄來滿足退休後的正常生活需求。


2008年那場金融風暴,究竟發生了什麼?


憤怒的美國大爺大媽上街示威遊行

頂著壓力苦等兩年的邁克爾,終於熬到了自己的出頭之日。

在幾乎是全民哀嚎的大潮下,他賺了個盆滿缽滿,資金規模直接翻了好幾倍。


2008年那場金融風暴,究竟發生了什麼?


在焦頭爛額之下,美國政府忽視了那些破產的、無家可歸的,失去養老金的民眾,轉而拿出了納稅人的7000億美元,給了那些罪魁禍首的華爾街銀行家。

美國老百姓可以死,但是華爾街絕對不能倒!

高盛等華爾街銀行在美國政府的注資下,避免了破產的命運,但始作俑者們沒有絲毫悔意,依然用納稅人的救命錢,給高管集體發放百萬、千萬美元級別的年終獎。

他們欺騙了投資人和民眾,一手炮製出這場慘劇,但是到了最後,他們非但沒有受到半點懲罰,還要給他們發年終獎?

民眾的不滿甚囂塵上,憤怒的民眾走上街頭,發起“佔領華爾街行動”


2008年那場金融風暴,究竟發生了什麼?


然而,美國主流媒體卻選擇性忽視了這場抗議,並沒有給予太多曝光。

社交媒體上全面控評,臉書、推特上,美國警察鎮壓佔領華爾街運動時,毆打民眾、逮捕遊行者、對民眾開槍的視頻被限流、被刪除。

在處理遊行暴動的本事上,美國政府比香港政府強了100個麥克·阿瑟。


2008年那場金融風暴,究竟發生了什麼?


2008年那場金融風暴,究竟發生了什麼?


塵埃落定後,一地雞毛之中,被坑的頭破血流的人不僅失去了財產,還因為遊行身陷囹圄。

他們在不是自己造成的苦難中苦苦掙扎,朝不保夕。


而在他們遊行的路上,就在他們的頭上,華爾街精英們拿著高額的年終獎,開著美味的香檳,笑看著街上的示威民眾,彷彿在欣賞一件與他們無關的人間喜劇,就像奧利匹斯山上高高在上的眾神。

屁民們就是再憤怒,也只是屁民而已,和我們又有什麼關係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