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北方战争高光时刻:瑞典围攻波兰光明山修道院


今天的瑞典,在我们通常的印象里,是一个富裕、发达、中立的北欧小国。但在17世纪,瑞典一度是欧洲叱咤风云的强权,也因此被称作“瑞典帝国”。北方雄狮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二世果断介入三十年战争,屡战屡胜,为瑞典赢得了大片国土。可惜古斯塔夫二世在吕岑会战中意外阵亡,继位的克里斯蒂娜女王年幼且偏爱文治甚于武功,令瑞典的势头略微停滞。然而当1654年克里斯蒂娜女王将王位传给了表兄卡尔十世·古斯塔夫(Karl X Gustav,1622年11月8日-1660年2月13日)。卡尔十世即位后,立即恢复了古斯塔夫二世积极对外用兵的国策。昔日古斯塔夫二世曾令德意志诸国闻风丧胆,而如今卡尔十世远征的目标,指向了另一个南方邻居——波兰立陶宛联邦。


第二次北方战争高光时刻:瑞典围攻波兰光明山修道院

·1658年的瑞典帝国(绿色部分)

此前,波兰立陶宛联邦在齐格蒙特三世(Zygmunt III Waza,1566年6月20日-1632年4月30日)的领导下,东征西讨,开疆拓土,成为东欧仅次于奥斯曼帝国的第二大强权,但也过分透支了国力。齐格蒙特三世为瑞典国王约翰三世之子,同时亦为波兰立陶宛联邦国王齐格蒙特·奥古斯特的外甥,1587年被选为波兰立陶宛联邦国王,1592年又继承了瑞典王位,一度让东欧有出现波兰-立陶宛-瑞典“超级联邦”的可能。但齐格蒙特三世在1599年被叔叔卡尔九世夺取了王位,他长期耿耿于怀,并始终没有放弃对瑞典的王位要求。因这层关系,瑞典和波兰-立陶宛的关系持续紧张。

卡尔十世登基时,波兰-立陶宛国王为齐格蒙特三世之子扬·卡齐米日·瓦萨(Jan Kazimierz Waza,1609-1672),后者依然自称“瑞典人的世袭国王”。卡尔十世首先选择攻打波兰,除了地缘政治的因素,也有铲除后患,维护自身统治正当性的考量。两位君主可谓“仇人相见,分外眼红”。轰轰烈烈的第二次北方战争(1655年-1660年)打响了。


第二次北方战争高光时刻:瑞典围攻波兰光明山修道院

卡尔十世


第二次北方战争高光时刻:瑞典围攻波兰光明山修道院

扬·卡齐米日·瓦萨


出人意料的是,看似强大的波兰-立陶宛联邦在准备充分、训练有素的5万瑞典军队面前,竟不堪一击,连战连败。瑞典军势如破竹,很快便攻占了波兰首都华沙,波兰-立陶宛国王扬·卡齐米日仓皇出逃至西里西亚。波兰-立陶宛联邦仿佛要被瑞典洪水淹没,几乎到了亡国的边缘。

1655年11月,波兰在其至暗时刻终于迎来了高光的瞬间——那就是改变了东欧历史进程的光明山修道院围攻战。


光明山修道院围攻战

光明山修道院(Jasna Góra monastery)是1382年由一批圣保罗修道会修士在奥波莱公爵邀请下兴建,内部供奉着宗教圣物——琴斯托霍瓦的黑色圣母。它据说是圣路加用圣家家中的柏木桌面画成的圣母、耶稣圣像画,备受波兰人崇敬,光明山修道院也因此成为了波兰著名的朝圣地,具有独特的精神意义。


第二次北方战争高光时刻:瑞典围攻波兰光明山修道院

琴斯托霍瓦的黑色圣母


1655年年末,随着波兰国王出逃、军队溃败,瑞典军逼近了富庶的光明山修道院。瑞典信奉新教,而波兰信奉天主教,修士们十分担心修道院遭到洗劫,决心武装自保。他们斥重金雇佣了160名士兵,加上70名武装修士和80名志愿者,凑出了一支300人上下的小部队。不过修道院防御设施坚固,并且装备了近30门火炮,也称得上实力不容小觑。


第二次北方战争高光时刻:瑞典围攻波兰光明山修道院

光明山修道院

瑞典前锋部队在11月8日抵达后,也发现修道院严阵以待,试图劝降,遭到了修道院长科尔代茨基(Augustyn Kordecki)拒绝。科尔代茨基一面向扬·卡齐米求援,一面向瑞典军提出,以承认卡尔十世为王作为条件,换取瑞典人和平离开修道院。不幸的是,双方正在讨价还价之际,一支2000多人的生力军在瑞典将领布尔夏德带领下来到了修道院。布尔夏德自忖兵力占优,还拥有10门火炮,于是终止谈判,发起围攻。11月18日,战斗打响了。


第二次北方战争高光时刻:瑞典围攻波兰光明山修道院

修道院建筑结构图

瑞典人很快发现自己严重低估了对手,自己虽人数远超,但火炮火力居于下风。修士们居然还装备了12门重型的12磅炮,而瑞典人最大的不过是6磅炮。因此他们迟迟无法压制修道院火力,突破城墙。雪上加霜的是,11月28日,修士们发动一次大胆奇袭,又摧毁了两门瑞典火炮,令进攻方的火力更加薄弱。战场陷入了僵持。得知久攻不下后,瑞典于11月底派来了600名援军和3门火炮,12月10日,200名炮兵携带两门24磅攻城炮和4门12磅炮加入战场,攻守方的兵力比例达到了10比1。火力增强后,瑞典军一度严重破坏了修道院北墙和三一棱堡,但修士们依旧死战不退。守军中也不乏具有军事经验的波兰贵族志愿者和德意志佣兵,他们正确意识到最大的威胁不是瑞典军的人数,而是攻城炮。12月14日,他们再度果断出击,击毁了一门24磅攻城炮。瑞典人不得不改变策略,转而攻击修道院南侧,并同时挖掘地道。


第二次北方战争高光时刻:瑞典围攻波兰光明山修道院

光明山修道院围攻战


12月20日,波兰人探知了瑞典地道的动向,发起反攻,不仅全歼了坑道内的瑞典士兵,还乘势又摧毁了两门大炮。瑞典人士气大跌。12月24日,瑞典人在绝望中发起了最后一次狂风骤雨般的总攻。然而他们仅存的一门24磅攻城炮竟在多次开火后炸膛了。

瑞典人终于被修士们的勇气和智谋所折服。他们已计划撤兵,但在撤退前还试图向修道院长科尔代茨基讹诈一笔多达6万塔勒(一种银币)的“赎金”。科尔代茨基豪气万丈地回答说:如果是在开战前,我很愿意偿付你们;但现在修道院遭受了破坏,我要留着这笔钱修补院墙呢。

瑞典人在付出300余人伤亡的情况下,不得不于12月27日两手空空地撤兵,而修道院一方的伤亡居然仅有12人。


光明山修道院保卫战的价值


光明山修道院,一群非军事专业的修士带领一批佣兵和志愿者,出人意料地击退了似乎不可战胜的瑞典人。修道院也成为了1655年瑞典入侵波兰事件中,波兰人唯一坚守成功的堡垒。

诚然,战斗规模并不大,瑞典军队也远远谈不上伤筋动骨,波兰依旧处于极端不利的位置。但是,光明山修道院以寡敌众的胜利,对波兰人民心士气的鼓舞却不容低估。修道院并非普通军事要塞,由于它长期供奉着“琴斯托霍瓦的黑色圣母”,波兰民众普遍相信这是圣母显灵的战果,从此对这一宗教圣地的供奉越发虔诚。

科尔代茨基院长在1658年出版了一本著作,详细介绍了光明山修道院的来龙去脉,令这一事件广为人知。波兰文豪亨利克·显克微支(Henryk Sienkiewicz,1846-1916,当时波兰尚未恢复独立)1886年的名作《洪流》,取材于第二次北方战争,其中以浓墨重彩描述了光明山修道院保卫战,显克微支也在1905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殊荣。


第二次北方战争高光时刻:瑞典围攻波兰光明山修道院

亨利克·显克微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