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經常感覺不幸福?原來答案在一個公式、五個要素裡


我們為什麼經常感覺不幸福?原來答案在一個公式、五個要素裡


看過一個很好笑,卻笑不出來的段子。

有一對小夫妻,結婚時夢想住海景別墅,沒事就抱著狗在陽臺上曬曬太陽,邊喝咖啡邊看海。兩人辛辛苦苦打拼多年,終於實現了夢想,買了海景別墅也買了狗。

但房貸壓力巨大,每天早出晚歸,拼命賺錢,只能請保姆打理家務照看狗了。

於是,他們家保姆每天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抱著狗在陽臺上曬太陽、喝咖啡、看海。

小夫妻規劃了共同目標,那是屬於他們對於幸福的追求,但最後保姆幫他們過上了理想的生活,納尼!至於拼命掙錢還貸的生活肯定談不上多幸福了。

我們再看保姆視角,是不是她就很幸福了呢?也許對保姆來說,是因為讀書不高,有家要養,才不得不去別人家幹伺候的活兒,還有那條狗!毫無疑問,保姆在這個段子裡也大概率不是贏家,甚至是比小夫妻還慘的在經營問題重重的人生!


我們努力工作賺錢、貸款買房買車、結婚養育小孩、倒逼自己成長等等行為的背後其實都有一個終極追求:想要幸福的人生。

可實際上幸福嗎?又為什麼不幸福呢?

討論為什麼不幸福是,會浮現太多不好的記憶和情緒會成為待分析的事實,悲傷到讓人想無限拖延。

也許我們換個思維角度,去搞懂怎麼樣才能夠擁有幸福的人生,就可以明白硬幣的另外一面了。


我們為什麼經常感覺不幸福?原來答案在一個公式、五個要素裡


<code>(一)幸福是一個公式?/<code>

幸福=目標中的需求:當前狀態:對需求的實現力。一個觀點稱幸福是由這三大要素之間的比例來決定的,甚至有一個“最幸福的人”最佳比例,你猜猜是多少(答案後文公佈)?

什麼是目標中的需求?

經典的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告訴我們人有五個層次的需求,從低到高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實現需求。絕大部分人只有滿足了低層次的需求,才會去追逐更高層次的需求。

所以目標中的需求得從兩方面看,第一想要實現的目標是什麼?第二你想要實現的目標在哪個需求層次?

什麼是當前狀態?

我想要存款10萬元首付買個車,當前我只有3萬。我想要找到真愛,當前女朋友還沒有。我想要找到生命的意義,當前還處於生理需求有待滿足的情況沒條件思考生命的意義。

什麼是對需求的實現力?

你身體健康不?學識和工作能力好不好?社會關係硬不硬?學習能力強不強?……這些因素綜合起來稱為實現力,它會影響你實現目標需求的成功率。


公佈答案:“最幸福的人”最佳比例大約是:目標需求10:當前狀態3:實現力9。

從這個答案中,關於如何更幸福有以下啟發:

  1. 有目標會更幸福,目標要具體、要長遠:你得有具體的工作和生活目標,目標不能只是買房買車,要包含長遠的高需求層次的部分,關於情感社交、獲得認可、自我實現的等部分;
  2. 目標要合理、也要有挑戰:目標太高,你的當前狀態和實現力無法支持你去完成?容易挫敗並放棄。不幸福。目標低到基本接近當前狀態,實現力也能保證可以實現,那太容易完成就會導致你沒有成長空間,消耗上進心。不幸福。
  3. 實現力是關鍵:你會發現實現力比目標需求低一點點是最佳比例。提高我們的實現力,也就是提高目標的上限!

有能力追求目標的人生,是有成長、有體驗、有激情的人生。如果你不夠幸福,是否可以從這個公式中找到原因呢?


我們為什麼經常感覺不幸福?原來答案在一個公式、五個要素裡


<code>(二)心理學之父的研究成果:幸福五要素(PERMA)。如何有依據的提升幸福感?/<code> 

積極心理學之父馬丁·塞利格曼的幸福心理學,由五個不同又相互交織的要素構成,這五個要素可以縮寫為PERMA。

  • P=積極情緒(Positive Emotions)
  • E=投入的心流(Engagement)
  • R=人際關係(Relationships)
  • M=有意義(Meaning)
  • A=成就(Achievements)

如果你想要將幸福感提升到理想水平,只需要關注如何觸發PERMA五要素的各個組成部分。


——積極情緒

研究發現,當人在體驗積極情緒時,比如愛、愉悅、尊重、自豪、滿意,感恩等,會更加有助於人類這個物種延續下去。因為這些情緒會提高我們對環境的探索欲,對別人更加在意和好奇,反過來也有助於構建人際關係。研究表明:若我們到的積極情緒是消極情緒的五倍之多,那我們的人生將有更大的可能變得多姿多彩、激情彭拜!

要怎麼樣才能體驗五倍多的積極情緒呢,學長的建議如下:

  1. 通過我們的行動和思考來創造積極情緒,比如主動表達你的愛、給孩子一個溫暖的擁抱、設計一個有儀式感的情侶晚餐、按住電梯等正在慌忙跑來的人、給陌生人一個微笑……;
  2. 在美好的事情發生時,停下來注意到它們的發生:幸福的人和不幸福的人每天身邊都會有很多積極的事情發生,只不過幸福的人發現了並歡迎這些時刻,不幸福的人讓它們悄悄溜走。

不幸福的人甚至都不會注意到,當他踏進門時有人正替他們扶著門,而幸福的人此時卻能感覺到被愛、被尊重並且心懷感恩,並把這樣的時刻傳遞給更多人。


——投入的心流

工作中有太多“偽工作者”,他們人在心不在,產出效率低下,情緒容易低落,經常質疑工作的意義和前景。但是有一部分人卻能在參與某些艱難、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時,進入一種“心流”狀態,時間彷彿停止。

當我們在做某件事情、或者陪伴家人朋友時,覺得時光飛逝,除了眼前的人和事,不會注意到周邊發生了什麼,這樣的“投入的心流”感受有助於提升我們的幸福感,反過來又使我們將工作和生活經營得更好!形成良性循環!


——人際關係

以下內容分享自一場TED演講:

1938-2013年,哈佛大學對美國724名男性(當時都還是大學生)進行了堅韌不拔的為期75年的跟蹤研究。

75年間,研究者年復一年地詢問他們的工作、家庭生活、健康狀況。這樣的研究難度極大,因為時間跨度大,失訪率會很高,需要的經費也很嚇人。幸運的是,在幾代研究者的堅持下,這項研究進行了下去。在最早的724名男性中,大約有60位還在世,他們絕大多數都已經超過90歲了。

而演講者是這項研究的第四任領導者。研究者通過詳細分析討論得出三條結論:

1.社會連結(與人相處)的對人們有益,而孤獨卻有害;

2.起決定作用的不是你擁有的朋友的數量,也不是你是否處於一段穩定的親密關係中,而是你的親密關係的質量;

3.良好的關係不僅可以保護我們的身體,更能保護我們的大腦。

幸福心理學在對幸福的研究表明,如果某人沒能與他人建立高質量的人際關係,便不能認為是具有豐盈生活的人。我們不僅要接受其他人的支持,還要有支持其他人的習慣。如果你想幸福。PERMA五要素中的這個要素,再怎麼強調都不為過。


——有意義

幸福的人們不只是快樂積極的投入生活。他們還覺得人生有意義,並且心懷讓世界變得更美好的高遠目標。

人生的意義會有很多種形式。可能是對於家庭成員的愛,也可能是對於某一項工作的熱愛和執著,或者是對於挑戰和成長的渴望。

意義感會讓你更有動力投入,更加堅毅,獲得更持久的幸福感受。


——成就

在PREMA五要素中,成就並不是關於勝利或者奪得第一名;相反,它關於實現有意義的、有使命感的目標。

阿里巴巴是中國最成功的公司之一,私以為也可能是最有使命感的公司。馬雲和他的團隊在任何公開場合,不斷強調公司的所有目標,都是圍繞實現“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這一偉大使命。

我們無法確定阿里現在的成功最大的原因是什麼,但我敢肯定阿里的員工會更堅信自己的工作,是在實現一項有使命感的目標。毫無疑問,這樣更具成就感的團隊動能,對阿里的成長有巨大貢獻。

研究發現,並非所有成就都能帶給人們幸福。追求一些體現了膚淺渴望的外在目標(比如金錢),或者以別人夢想的目標為自己的追求,並不會給人們帶來持續的成就感或幸福感。

最幸福的人們每天醒來後都致力於實現明確而艱難的目標,這些目標超出了他們的舒適區,不但產生最佳的結果,而且還可以帶來最高水平的自尊感和自我效能感。


我們為什麼經常感覺不幸福?原來答案在一個公式、五個要素裡


<code>(三)讓幸福有據可循/<code>

“人間有味是清歡”是蘇軾的幸福。

“剛剛好,看見你幸福的樣子,於是幸福著你的幸福”,是村上春樹的幸福;

“草在結它的種子,風在搖它的葉子。我們站著,不說話,就十分美好。”是顧城的幸福。


每個人的幸福都像這些美麗的句子一樣值得品味和收藏,但是我們的幸福大可不必像這些藝術家般玄幻,它其實可以很具體。

我們可以在幸福的公式裡去修正我們的目標、狀態和實現力的比例,去成為無限接近最幸福的人。

我們還可以花更多時間去創造和發現積極情緒、去嘗試投入到當下、去經營好人際關係、去發現生命的意義、去做有成就感的事情。


萬般潮流色彩,不如披著一襲素衣的幸福。它可能不那麼誘惑,但珍貴在給你帶來自由和寧靜。願你我都能找到去往幸福的路!



感恩:關注、收藏、轉發、評論!隨手支持是點燃的火苗!

自薦:好書拆解、職場智慧與技能全乾貨、學長成長實錄!


——我是果果學長:立志成為一名幫助更多人持續成長的作家和教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