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愛撒謊?都是大人自己作的!做到這4點,教出誠實的孩子

  “這是貓咪打破的”“外面出太陽了!”、“弟弟把牛奶潑到地毯上了。”……孩子撒謊令很多家長頭疼,甚至大動肝火。那麼孩子為什麼會撒謊呢?下面就讓心理學家解讀孩子為什麼會撒謊吧!


  幾乎沒有幾個孩子從來沒撒過謊的,可是你清楚孩子為什麼會撒謊嗎?當我們發現孩子撒謊時,應該怎麼辦呢?


為什麼孩子會說謊?

  孩子的大多數謊言都屬於“自助式謊言”,目的是為了避免麻煩或懲罰,給別人留下好印象或為了獲得某種東西。比如,3歲孩子可能會說,“是別人把蘋果汁灑到地毯上的。”對自己數學能力不自信的10歲孩子可能會撒謊說,“數學家庭作業做完了。”這種謊言也可能是孩子(特別是男孩)的調皮行為。比如,一個7歲男孩想趁媽媽不在家時在家裡扔網球,於是對保姆撒謊說,“這是媽媽允許的。”他撒謊是為了做自己想做的事。同時,在男孩腦子中,可能會將責任歸咎於“保姆的首肯”。一些孩子撒謊則是為了表達心中怨氣,因為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多項研究發現,認知能力好的兒童撒謊更多,因為撒謊首先需要牢記事實真相,然後再對其做加工處理。成功的撒謊需要更多的思維和推理,兒時撒謊熟練程度與其日後進入青春期的良好社交能力密切相關。不過,這並不意味著家長對孩子撒謊可以聽之任之


孩子愛撒謊?都是大人自己作的!做到這4點,教出誠實的孩子

  • 避免衝突、解釋等——這明顯就是親子關係不夠親密
    • 父母反應過激
    • 害怕讓父母失望
    • 逃避懲罰
    • 家規過於嚴格
    • 來自社會的壓力
    • 父母經常撒謊
    • 精神疾病

    從上面幾點可以看出,孩子撒謊,多多少少是父母的教育方式不當引起的。


    父母作為孩子的榜樣,在言傳身教上對孩子有著極大的影響。我相信,每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誠實的,不要對父母撒謊。孩子是否誠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父母的作為。


    加拿大的心理學家Victoria Talwar說:“每個孩子都會撒謊。儘早向孩子灌輸誠實的重要性,並教會他們如何不依靠說謊來解決問題,有助於孩子成為一個誠實的人——在大部分時候。”


    孩子愛撒謊?都是大人自己作的!做到這4點,教出誠實的孩子


    父母該做些什麼?如何做??


      培養孩子誠實品格至關重要。那麼,如何防止孩子經常撒謊呢?德萊克斯勒博士提出以下建議:
      首先,家長應該弄清孩子為何撒謊。比如,撒謊是因為害怕出現麻煩,還是為了“面子”?孩子是否已經到了“能正確理解不該撒謊”的年齡?碰到孩子撒謊時,家長切勿不分青紅皂白地以懲罰相威脅,而應該曉之以理,讓其明白不應撒謊的道理。其次,可溫和地告訴孩子,“爸爸媽媽知道你已經認識到撒謊不好了,下次就別再犯了。”如果孩子能改正撒謊的毛病,應及時給予鼓勵和表揚。再次,儘量別給孩子創造撒謊的機會。比如,如果你親眼看到孩子將牛奶潑到地毯上,那麼不要問,“是不是你把牛奶潑到地毯上的?”而應該直接問孩子,“牛奶怎麼潑到地毯上啦?”
      另外,在和孩子談論有關撒謊的問題時,應該表現出你的不快,明確告訴孩子撒謊是錯誤行為,並解釋其中原因——撒謊會導致人們的不信任,一個人越是愛撒謊,即使他說的是真話,人們也不會相信。


      最關鍵的是,對任何年齡的孩子而言,家長應該身體力行,以自身行為影響並幫助孩子樹立講真話的品德。10歲以下的孩子通常難以區分“大謊”和“小謊”,家長應以自身言行為孩子樹立榜樣。具體做法如下:


    1. 做孩子的榜樣,不光是嘴說,更要有行動。


    教會孩子誠實的最好方式就是父母自己做一個誠實的人。


    想象一下這個場景:有一天一個媽媽朋友打電話約A一起帶孩子出去玩,A在家懶洋洋的,沒洗頭沒洗澡不想動,又不好意思直接拒絕朋友,就在電話一頭撒謊說孩子病了。

    4歲的孩子聽到了,受驚地問:“媽媽,我病了嗎?我得了什麼病?” 媽媽回答:“我對阿姨說你病了,只是不想傷害阿姨的感受,別擔心,你沒病哦。” 然後A開始跟孩子解釋一大串什麼是善意的謊言,謊言也是分類型的...4歲孩子一臉的困惑。他理解到的是,為了方便,偶爾撒一撒小慌是可以的,並且大人們也確實是這麼做的。

    孩子愛撒謊?都是大人自己作的!做到這4點,教出誠實的孩子

    如果父母自己都做不到誠實,又怎麼能指望孩子誠實?父母的任何行為孩子都看在眼裡,然後有意識或者無意識地模仿,所以我們要避免在孩子面前有任何欺騙行為,哪怕是無關緊要的一個小慌!

    永遠不要對孩子說:“不要告訴爸爸我們今天吃了冰淇淋,這是我們之間的秘密。”

    或者:“不要告訴媽媽你今天摔倒了是因為爸爸沒看好你,不然媽媽會生爸爸的氣的。”

    又或者:“快點睡,睡醒了媽媽給你糖吃。” 然後等孩子睡醒了找大人要糖吃,又耍賴說沒有糖了...

    這都是在示範孩子如何說謊。相反,我們應該讓孩子看到我們為人真誠的一面。剛才接電話的例子中,A可以直接說:“今天我們沒有準備好,時間來不及了。我們約個下次見面的時間吧。”

    2. 不要把孩子逼入撒謊的境地,而是幫助孩子找到說出真相的出口。


    有些家長認為,孩子撒謊了,大人有責任去懲罰他們,這樣才能避免孩子再犯。其實呢,孩子撒謊,很多時候是被父母逼出來的。


    孩子愛撒謊?都是大人自己作的!做到這4點,教出誠實的孩子


    這類父母對孩子的謊言反應過激,大發雷霆,甚至使用威脅恐嚇的手段逼迫孩子說出真相。可越是這樣,孩子越不敢說真話。相反,如果我們能讓孩子感到安全,他們就沒有必要去撒謊。堅持誠實的原則,但請溫柔對待孩子。Be firm on honesty but gentle on your kids.


    例子:


    你發現你的5歲孩子在趁你超市購物沒注意時,順手拿了一些巧克力。回到家你才發現,該怎麼教育孩子誠實?


    A:
    媽媽:(用指責的語氣) 你在哪裡拿的巧克力?
    孩子: 我在口袋裡發現的。

    媽媽: 是從超市裡偷的嗎?
    孩子: 不是,我沒有偷!
    媽媽: 我知道是你偷的。你姐姐剛才告訴我,她看到你在超市裡偷拿的。你現在在對我撒謊!
    孩子: 不,是姐姐在撒謊。我沒有偷。
    媽媽: 好吧,那你這些巧克力哪來的?現在你要受到雙倍的懲罰,一是偷東西,二是撒謊。

    B:
    媽媽: 我看你手裡有一些巧克力,但我今天並沒有給你買。你姐姐告訴我她看到你剛才在超市裡偷拿了這些巧克力。


    孩子: (低下了頭)


    媽媽: 我告訴你的姐姐我不相信她的告密,但是我也想強調,偷東西是不對的行為。我們要誠實,不對彼此撒謊,這是我們家一直堅守的原則。你信任我,我也信任你。


    孩子: 我不是故意的,它那那樣發生了...
    媽媽: 我知道,寶貝,巧克力的誘惑實在太大了。但是你勇敢說出了真相我為你感到非常驕傲。說出真相是艱難的,我很感動你做到了。現在我們一起回到超市,把巧克力放回貨架吧。我會陪著你。下次你想吃,告訴媽媽,媽媽給你買。


    分析:

    在場景A中,家長在不斷刺激孩子,給孩子扣帽子,把孩子往反方向推——這種情況下,別說是孩子了,即使是成年人,正常的反應也是鬥爭、抵賴或者說慌,因為承認事實實在是太恥辱了。

    而在場景B中,媽媽直接了當地暗示她已經知道了孩子有偷東西,省去了與孩子對峙的羞辱過程。現在她只需要把重心放在誠實上,強調誠實是家庭看重的價值觀,她理解孩子拿巧克力的衝動,但同時仍然教給了孩子誠實的重要性,並提出了補救措施。

    說出真相併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極大的勇氣。這一點,對任何人,任何年齡段都如此。有時候撒謊反而是更輕鬆的選項。因此,家長的責任不僅僅是強調說出真相的重要性,更要鼓勵孩子有說出真相的勇氣。


    3. 讓孩子感到說真話的安全,而不是對懲罰的恐懼。


    孩子需要知道誠實的好處是什麼。如果在孩子鼓起勇氣說出真相時,你沒有看到TA為誠實而做出的努力,只是直接跳到懲罰一環,那麼他們下一次很可能不會那麼快承認真相。

    孩子愛撒謊?都是大人自己作的!做到這4點,教出誠實的孩子

    例子:

    當4歲孩子的媽媽走進陽臺時,她發現她的一盆盆景翻倒在了地上,還有幾處都被折斷。媽媽馬上就猜到發生了什麼:她前幾天看過女兒拿著她的玩偶在盆景上“爬樹”,而當時她就告訴過女兒,不準在植物上玩遊戲。所以,現在當媽媽要求女兒解釋時,一臉無辜相的女兒說是家裡的狗打翻了盆景。

    媽媽的反應很理智——她打斷了女兒的說辭並且平靜地說道:“寶貝,我保證我不會對你發脾氣和大吼大叫。你去想一想,然後再告訴我到底發生了什麼。”

    過了一會兒,女兒向媽媽承認了自己的過錯。媽媽沒有生氣,不過作為自然結果,女兒不得不打掃乾淨陽臺,並且那天晚上不能看電視。但是,這位媽媽一再向女兒強調,她看到了女兒的誠實,對女兒的誠實表現非常驕傲和欣賞。還和爸爸也分享了女兒的誠實行為。

    通過這麼做,媽媽向女兒教授了重要的一課:有時候,雖然說出真相併不是一件容易或者令人舒服的事,但說出來以後,你自己和別人都會因為你的誠實而感覺更好。

    孩子之所以敢說出真相,完全是因為他們不擔心父母會過度指責他們,或者做出不公平的判決。越有共情能力的父母,教育出來的孩子越誠實。


    雖然孩子說出真相後,依然有必要針對他們犯下的錯誤進行教育和管理,但前提是尊重,是與孩子換位思考,更要讓孩子感到我們有多麼珍惜TA的誠實。

    我們的目標是,在家中創造一個民主開放的環境,什麼都可以說,什麼都可以討論,沒有秘密,這樣孩子就沒有必要去撒謊了。

    孩子愛撒謊?都是大人自己作的!做到這4點,教出誠實的孩子


    4. 從小灌輸誠實的價值觀

    兒童大概從2、3歲就開始“撒謊”了,比如,為了引起媽媽關注,偏要指控來家裡做客的弟弟弄壞了自己的玩具(其實並沒有)。其實,孩子一開始是分不太清事實與說謊的,他們的年齡還太小,不需要為“撒謊”行為受到懲罰。但是,父母仍然有必要在這個階段就開始鼓勵孩子說真話,而不是編織有利於自己的故事。

    面對2-4歲寶寶的謊言,我們的態度要堅定而嚴肅。

    我們可以回應:“聽起來你說的不像是事實。” 或者 “你真的非常確定這件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 讓孩子清楚地看到,你沒有被忽悠,然後繼續耐心聽完孩子的講述,並溫柔地糾正孩子的說辭。避免像第二條中的例子那樣羞辱式的質問孩子,步步逼近。

    告訴孩子,誠實是親密親子關係的基礎。如果父母與孩子之間都沒有誠實,那我們之間又怎麼能有信任和親密呢?孩子可以放心地依靠父母,告訴爸爸媽媽真相,哪怕是很艱難的決定。父母也不會欺騙孩子。


    每個人都有能力成為誠實的人,但這需要後天的練習和引導。5歲是一個分水嶺。兒童到了5歲以後,由於思維和語言能力都已經上了一個臺階,說謊的能力會進化,尤其是跟學校成績表現相關的內容,更容易激起他們的說謊慾望。因此,作為家長,我們很有必要從小就給孩子樹立起誠實的價值觀,將說謊的習慣抑制在萌芽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