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怎樣教育才能避免孩子有顆玻璃心?

玻璃,不抗壓,易碎。不知從何時起,人們把那些動不動就自殺的人稱為有一顆“玻璃心”。

每年有大量不同層次,不同年齡,不同人群,因為各種不同的原因而自殺,可悲!可嘆!

父母怎樣教育才能避免孩子有顆玻璃心?

有的,是因為常年疾病纏身,因病致貧,因病返貧,貧病相加,生活看不到希望,對生活失去了信心,從此走上不歸路。

有的,是因為想創業,實現夢想,但是因為沒有經驗,考慮不周全,造成投資屢屢失敗,有的還欠下鉅額債務,從此心灰意冷,對生活失去了信心,走上不歸路。

有的,從小就是個不服管教的孩子,長大了更是打架鬥毆,到處惹事,在勞教所呆的時間比在外面的時間還要長。漸漸地所有的親人和朋友都和他疏遠了,自己成了孤家寡人,也成了玩世不恭的人。人世間沒有留戀,人生也就沒有活著的意義了,從此走上不歸路。

父母怎樣教育才能避免孩子有顆玻璃心?

還有一種人,從小學習好,守規矩,是父母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是老師口中的同學們學習的榜樣,是學霸,隨便一考都能成功,令眾同學只有羨慕的份兒。但是在升研,升博或者工作後,卻因為一些看似很小的事走上不歸路。

不管是什麼原因走上的不歸路,這些人都通稱有一顆“玻璃心”,易碎,不抗壓。每每看到這樣的新聞,都覺得可惜,也非常不理解,一個人能自己走上不歸路,得需要多大的勇氣啊,既然有勇氣死,就沒有勇氣活下去?

縱觀世界名人:像美國作家海倫,從小眼睛失明,耳朵失聰;世界著名物理學家霍金,全身僵硬,只有三個手指能動,還有我們身邊的一些人,他們都以各種方式同命運頑強抗爭,不屈不撓,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父母怎樣教育才能避免孩子有顆玻璃心?

那麼怎樣才能不讓孩子有一顆玻璃心呢?

一、有意識地設置小挫折

每個人都希望孩子的一生平平安安,一帆風順。但是人生一輩子。不可能沒有一點溝溝坎坎,每個人在不同的階段都有一些波折,咬咬牙挺過來,就會春暖花開,風調雨順。

所以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就要有意識地設置一些小挫折,讓孩子去承受,從而培養孩子的受挫能力和抗壓能力。

例如:週末,你帶孩子去遊樂場,到了那裡,你故意告訴孩子:“媽媽忘記帶錢了,今天不能玩兒了,既然來了,我們就到裡面轉轉吧”孩子心裡肯定不高興,你可以趁機邊走邊安慰:“沒關係的,下週我們再來,這種情況,其他媽媽和孩子也會有的,只不過這次是我們,不要緊的”媽媽這樣說,既安慰了孩子,也讓孩子學到遇到問題時,不鑽牛角尖。培養了孩子自己安慰自己的能力,“每個人都會遇到問題,只不過這次是我”。這樣孩子才會在遇到問題時冷靜對待。

二、有意識地幫孩子“脫敏”

在生活中,有一種人,內心敏感、脆弱,說不得,碰不得,被人稱為“玻璃人”,當然就會有一顆“玻璃心”。這種人,敏感、脆弱、多疑,不容易與人相處,生活中就會遇到很多問題。其實這是父母過度的保護和無節制地誇讚所造成的。

天性內心敏感的孩子,父母在教育上更要用心。只要是孩子犯了錯,父母就要直接了當的指出錯誤,不要怕說了孩子會不高興。假如父母怕孩子不高興不敢說,孩子也意識不到自己的問題,等到了社會上,到了工作單位裡,領導說他時,他就會接受不了,就會有過激的行為,要麼傷害自己,要麼傷害他人。

所以,從小父母就要有意識地適時的說一些不好聽的話,鍛鍊孩子的抗打擊能力,幫孩子儘早脫敏。但是有一條,傷自尊的話一定不能說。

父母怎樣教育才能避免孩子有顆玻璃心?

三、培養孩子陽光自信的性格

具有“玻璃心”的人,通常敏感、脆弱、自卑,心理比較灰暗,凡事都往不好的一面去想,往窄的地方去考慮,往往是越想越不好,越考慮越窄,再想想就無路可走了。

所以,父母從小就要有意識地培養孩子陽光、自信的性格,多讓孩子參加戶外活動,培養孩子堅韌,堅強。有意識地讓孩子養成換位思考的習慣,培養孩子的正能量,正思維。遇到問題時,引導孩子向好的一面去想,向寬處去考慮,這樣孩子才不會有顆“玻璃心”,人生之路才會越走越寬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